一條“李湘任深圳衛視副總監”的新聞在網上火熱了大半月,著名綜藝節目主持人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的平臺之間將擦出怎樣的火花?
此前李湘已在深圳衛視主持節目《男左女右》,節目數次在網絡掀起熱點話題。加之《年代秀》《夜問》和《飯沒了秀》等節目的出眾表現,深圳衛視的綜藝節目強勢崛起,成為綜藝大戰中一支不可忽視的新銳部隊。
2014年,深圳衛視的綜藝版塊將大刀闊斧改革,王牌節目升級,新節目亮相,與新媒體合作,打造線下產業鏈,在競爭對手們還在圍繞著廣告轉時,深圳衛視的目光顯然放得更長遠。

《年代秀》保留 力推新類型節目
2014年,深圳衛視的綜藝航程分兩條路線:一是季播線,將推出數檔大型季播節目,涵蓋各種品類;另一條線是周播,周播節目也會打季播概念。除保留《年代秀》和《飯沒了秀》外,其余都是新節目,《男左女右》和《夜問》都將不再出現。
深圳衛視節目總監易驊介紹,《年代秀》定位了深圳衛視的頻道特色,自播出以來,收視和口碑都很可觀。2014年,《年代秀》將在舞美、節目內容上有所調整,但依然保留年代情懷青春夢想、有特色的環節和新聞手法的應用。
在后續節目中,《年代秀》主題性的規劃將更加細致。這個傾向已在最近的節目中體現,宏大的主題被具象為生活細節。易驊希望觀眾能從《年代秀》里感受到時代變換,她強調,《年代秀》不是懷舊節目,而是跟美好記憶和青春情懷緊密相關,“《年代秀》就是回顧那些年我們曾經做過的事,但不是簡單地講那些年我們喝的汽水是什么,而是喝汽水時我們的沖動是什么,內心最難忘的情懷是什么。”
去年此時,在商討2013年節目規劃時,深圳衛視的領導糾結于要不要推唱歌類節目,擔心在激烈競爭中成為炮灰。“唱歌類節目是最容易引爆的熱點,但也會把整體投入拉上去。”有著豐富唱歌類節目經驗的易驊深知這類節目的兩面性,直到今年的三、四月份她還在猶豫。彼時,《我是歌手》正火爆,各家平臺也紛紛宣告將推出唱歌類節目。易驊一度懷疑自己的判斷出錯了,但最后的事實證明,她是正確的。易驊如此解釋自己的抉擇:“如果沒有把唱歌類節目做到極致的天時地利,就不要輕易嘗試。”以深圳衛視目前正處于成長期的現狀來說,應當做性價比高的節目。
深圳衛視2014年計劃推出的綜藝節目,全部是目前中國電視熒屏上沒有出現過的形態和品類。易驊介紹,明年有兩個重點季播節目,一個是健康類,另一個是全新挑戰類,兩個節目都引自國外模式、與國外團隊合作。還有一個美食類的節目在醞釀中。
從“小眾”到“主流”
2013年夏天,在各家衛視歌聲嘹亮之際,深圳衛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和中國音協合辦的金鐘獎上。此外,秉持著打好基礎的理念,易驊和她的團隊堅持做好常規周播節目。“這個選擇是根據我們的成分、人員情況和市場情況得出的,我們認為沒有更好的選擇,所以打常規牌。”易驊說。
易驊到深圳衛視做的節目,與她在湖南衛視時相比,顯得有點小眾,不跟風主流熱點。對此變化,她表示“希望特別的小眾節目能變得更主流一些,引領大家的觀看熱情”。如今電視臺同質化競爭激烈,與易驊合作的國外同行震驚于中國唱歌類節目數量之多,“太可怕了,一個夏天兩三檔足以。”擺在頻道面前兩條路:參與同質化競爭的火熱戰場,要么成功,要么炮灰;或者走一條完全不同的路,區別于別人,樹立頻道的個性和特色。
深圳衛視選擇了后者,但創新伴隨著冒險,新品類的節目對觀眾來說需要一個熟悉的過程。“觀眾有從眾心理,如果隨大流做唱歌節目,別人收視率達到四點幾時,我可能也能到一點幾。”但做創意節目,就要從零點幾做起,花時間積累觀眾。易驊有自己的堅持,她認為一個平臺,不做有自己特色的節目,盲目追隨熱點,也許短期內收視高,但始終不能成為某種品類節目的代表,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作為一個期待突破的平臺,深圳衛視一直期待做一些符合頻道定位和規劃,稍有個性和特色的節目。這和易驊的前進方向一致,“讓深圳衛視成為某種品類節目的代表,這對頻道的形象定位大有裨益。”在她看來,獨特、形式感強的節目,如果做好了,很有可能成為大題材和主流。但這些“需要嘗試,多方面配合,更需要創作者開放想法,積極拓展。”
打通線上線下產業鏈
深圳衛視對綜藝節目的規劃不只在熒屏上,對線下產業鏈的開發也做了很多調研和嘗試。
2013年年底前,深圳衛視將引進在英國熱播10年、深受歐美生活達人和數碼玩家追捧的《The Gadget Show》節目,由英國原版節目團隊親自執導并參與全程制作。四位活力四射的主持人及神秘嘉賓,將用娛樂化的方式演繹科技產品給生活帶來的種種新鮮可能。中國版節目將秉承英國原版節目中立、公正的原則,不接受任何產品品牌任何形式的贊助。作為國內唯一一檔大制作的科技娛樂秀,《The Gadget Show》將打造完整的節目產業鏈,探索包括展會、電商等在內的全新的節目商業模式空間。
銀屏正在掀起親子浪潮,隨著80后進入生育高峰,新的養育觀念正在醞釀,新的收視及產業熱點已經形成。深圳衛視打造全新的母嬰節目《辣媽學院》,節目為那群當了媽仍有一顆少女心永不放棄自己,與寶貝共同成長的辣媽量身定做,第一次提出母嬰節目并非單純養育觀念的教育,而是新的生活方式的傳播,其實親子也關乎品味,這決定著你的快樂與孩子的未來。辣媽,萌寶,型爸將會制造新的收視亮點。《辣媽學院》在保證收視的同時會進一步探討媒體產業鏈開發的新思路,李湘將化身“辣媽女王”,深圳衛視希望在收獲一個節目的同時也能將觸角伸到中國日益成長的母嬰市場。
嘗試打通線上線下產業鏈,是深圳衛視明年的重點規劃,計劃中的還有藝術類節目和飲食類節目。深圳衛視期望構建一系列總局所倡導的生活服務類節目,直接跟觀眾的生活相關。觀眾在看節目的同時和事后都可以參與節目,讓節目內容變成大眾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淘寶一樣,改變人們的生活質量。”
做綜藝節目19年后,易驊嘗試把電視節目當做商品來做,這是一條全新思路。
目前來看,再火再好的節目僅能做到影響人們的收視習慣。易驊的目標是,改變觀眾的生活習慣。她以育兒雜志做比,有的雜志列出1、2、3教導家長如何帶孩子;但有的雜志并不說教,而是把理想的生活狀態展現給讀者,讀者內心認同,自然追隨。
影響觀眾的生活狀態,易驊的秘籍是把節目做到極致。“所有電視節目,做出來不難,但做到極致化很難,節目要有一種理念和態度。”只有做到極致,觀眾看完才會忘不了,進而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而這對團隊的要求極高,易驊的團隊不管是在自我磨合中,還是和國外團隊的合作中,都在努力鍛煉,期待早日達到與目標相符的能力。與英國人合作的科技類節目,易驊是執行制片人,負責執行英國人的想法。她從沒做過科技類節目,英國的團隊做這類節目已有十年以上的經驗,跟他們合作,易驊說:“我是學習,學習如何做這類節目。”
這個節目團隊中有一大半是營銷人員,這是易驊之前做節目時沒遇過的情況。營銷人員負責節目營銷和產品營銷。團隊還有一個調研組,這也跟別的電視團隊不一樣,調研組可以不懂電視,但是懂某一類產品,把產品最新鮮的資訊和測評的方法做成方案供導演組選用。這樣的嘗試外國團隊已經成功,深圳衛視剛邁出第一步,希冀借節目孵化出成熟的團隊。目前易驊正在為這檔科技類節目搜羅合適的主持人——理工科的運動型主持人。
深圳衛視的新銳氣質和易驊所追求的節目氣質相符,深圳廣電集團和深圳衛視全力支持她的創新。“這個嘗試是值得的,首先我們收獲了一個好看新穎且收視率不錯的節目,而在另一個領域,還建立了一條產業鏈。”
內容極致化
規劃中的新節目都有針對性,不同節目主打不同觀眾。
《年代秀》主打全家福,“各個電視臺每年都在做類似的全家歡節目,現階段仍是主流,但競爭最激烈。”深圳衛視目前探索的道路是,做一些針對性和指向性非常清晰的節目。比如科學類和母嬰類節目。科學類節目的目標受眾定位為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觀眾,母嬰類節目則是給媽媽群體看的,易驊希望多做一些這類目標觀眾更集中的節目。
挑戰新事物對項目管理者的要求更多。“萬事都是通的,好的電視導演不是你能做多好的東西,而是善于調動一切資源為你所用。”易驊思考著這類節目是否具備多屏收看的可能性,目前正積極拓展與新媒體的合作。在她的規劃中,深圳衛視還將嘗試做一些針對十到二十歲年輕人的原創音樂節目,這部分節目將和新媒體共同出品。
做了19年電視,易驊感慨新媒體對她做電視的影響特別大,近些年做節目時心里總想著另一個屏。
深圳衛視與新媒體的合作,將摒棄以往的資源置換形式,擺脫單純的內容提供者身份,嘗試打造不同終端,讓觀眾可以選擇不同的收看方式。如果合作進行順利,未來,觀眾在不同終端收看到的深圳衛視的節目,雖然內容一樣,但在時長、播出形式、互動方式上各有不同。易驊期待在網絡傳播和電視傳播中找出一個共同點,參與與貼近人們的生活,能真正做到影響大眾的審美、觀念、態度,這才是一個好節目的影響力的最佳呈現。
無論新品類,還是新終端,制勝秘訣都是內容,“內容凌駕于一切之上,不管做什么品類,哪個終端播出,只要節目做到極致化,讓別人無法復制,我們就贏了。”
(南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