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媒體工作經歷的陳礪志,很看重公司的形象與品牌:“公司每一個員工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公司形象”。對電影營銷,他很看重營銷公司自身的專業化程度,以及對項目的主控程度。“我們更愿意參投一些比較看好的項目,這樣在后期的營銷工作中,對營銷策略的制定和調整,會更可控一些。”
《綜藝》:能談談麥特文化傳媒業務重點和盈利模式嗎,包括未來的發展方向?
陳礪志:麥特文化成立于2008年8月,目前的業務主要包括影視投資、娛樂營銷、藝人經紀和視頻制作。我們的盈利模式可用三句話概括:以營銷控制力為保障的影視投資收入,以市場為核心的娛樂營銷收入,以投資和營銷而產生的娛樂周邊收入。未來,麥特文化將發展成為一家以大數據為技術支撐的娛樂營銷策略管理公司。
《綜藝》:在營銷工作中,最困難的環節是什么?
陳礪志:我們的項目大致分為兩類:全案營銷,一般從電影立項時就開始進入,通常工作時間長達一年甚至兩年;再就是短期類項目,在電影進入發行期時接到制發方需求,參與營銷宣傳。所有項目首要經過我們的內部評估。確定接手項目后,按照工業化標準,先做整體策略,在進行過程中隨時修訂和調整,比如《致青春》,最開始主打愛情,后來主打熱血,最終確定“全民致青春”,定位逐步清晰、準確。
營銷最困難的地方在于和不專業的項目主控方合作,需要反復說服、解釋,溝通成本太大。
《綜藝》:從電影制片方手里拿到的是宣傳服務費嗎,盈利情況如何?
陳礪志:收費方式一般是固定的服務費,還有票房獎勵分成,這是目前業內通用的做法。
《綜藝》:在當前的產業環境中,營銷公司怎樣才能獲得快速發展?
陳礪志:以麥特文化為例,我們先從自己擅長的領域做起,把市場和營銷做足做透,以此為基礎,逐漸拓展關聯領域的業務。五年來我們參與投資出品的影視項目達到8部,其中虧損的僅兩部。
《綜藝》:你怎樣看待現在國內電影營銷的現狀?
陳礪志:目前仍處在初級階段,大多數電影營銷仍停留在宣傳、發稿階段;這一領域亂象橫生,雇水軍的有,做數據欺騙甲方的有,欺上瞞下的也有;此外,畫創意大餅,撞運氣的多,嚴格按照工業流程,成體系的少;當前業界對電影營銷的需求大,導致烏合之眾也有飯吃,對行業造成的傷害也大;關鍵是,目前好片不太重視營銷,自以為酒香不怕巷子深,而劣片過度營銷,引發很多不正常的現象。
《綜藝》:你怎么看“水軍”現象?
陳礪志:水軍不可能成就一部爛電影,也不可能毀掉一部好電影。水軍只是國內電影營銷的一個階段性現象,必將隨著電影市場化程度的提高而消失。
《綜藝》:一部電影營銷成功的標準,是票房大賣嗎?
陳礪志:營銷并不是決定一部電影票房的鑰匙,但高票房一定是影片、營銷、檔期選擇和發行相互作用的結果,缺一不可,比如《致青春》。評判電影營銷的標準在于創造性策略的有效程度和工業化流程的執行程度。
《綜藝》:專業電影營銷公司必須參與電影投資才能獲得更多話語權嗎?
陳礪志:從過去五年的經驗來看,作為投資方確實更能夠保證正確策略的貫徹和執行。《致青春》我們的投資比例是10%。《全民目擊》我們也是出品方,主要的策略就是讓影片形成全民話題和全民關注。
《綜藝》:你認為電影營銷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陳礪志:首先,營銷工業化將成為主流;其次,泛營銷將逐漸過渡到精準營銷;此外,宣發營銷的成本會大幅上升,預計將從現在整部影片投資份額的10%—30%上升到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