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勝于言傳,身教即教師要做到“以身作則”。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用自己的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yǎng)積極地對學生施加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獎懲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
1 政治思想要端正,以高尚的師德影響學生
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毫無疑問,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這不僅不排斥學習科學文化,相反,政治覺悟越高,為革命學習科學文化就應該越加自覺,越加刻苦。”作為教師首先要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è),有愛心和奉獻精神,有強烈的責任心。
教師要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fā)展觀等重要思想,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堅決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的價值觀,堅決反對歧視、侮辱、體罰學生等不良行為,堅決反對在科研工作中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等違背學術規(guī)范的行為。作為教師應以身立教,為人師表,用高尚的師德影響學生。教師只有加強自己的道德建設,提升道德修養(yǎng),提高自我責任意識,才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學生,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
2 加強學風、教風建設,以飽滿的熱情感染學生
這里的“學風”不是學生的學習風氣而是指教師自己的學習風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所以,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即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作風和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xiàn)。在施教的過程中,教師講授的知識要準確、科學,不能出現(xiàn)原則性錯誤,要經(jīng)得住推敲;教學態(tài)度、方法、形式和過程等必須是科學規(guī)范的。教師做到對自己的教學工作負責,對學生的未來負責,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對自己的前途自責,對自己承擔的責任負責。
有一次在給學生豐富時政知識的時候,我把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王小謨的年齡說成是83歲,實際上這是袁隆平的年齡,我當時沒在意,學生在課堂上也感慨,八十幾歲高齡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不容易啊。在寫課后反思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了這一失誤,在下節(jié)課上課的時候及時給學生指正并道歉,同時以此為例,教育學生教師也會犯錯,任何人都不可能永遠是對的,要學會對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及時改正,對自己的言行負責,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的負責任的人。
還有一次上課輔導時,學生問我一個問題“凡是違反法律的行為,一定違反道德嗎?”當時我一愣,說實話,這個問題我還真沒認真考慮,因為書上的原話是“一般來說,凡是違反法律的行為也違反道德”,如果沒有這“一般來說”四個字,這句話是否正確,我還真沒考慮到。當時我實事求是的對學生講,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老師也不知道,并趁機讓全班學生就此問題展開討論,課后又查了相關資料,終于解決了這個問題。在此過程中,我實事求是的展現(xiàn)了自己知識的不足,并和學生一起對此問題進行探討,學生并沒有因為老師對此問題的不知道而“看不起”老師,相反,學生感覺老師這樣做是負責任的表現(xiàn),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也發(fā)現(xiàn),我班學生的“責任意識”明顯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yè),是塑造靈魂的工程。我們要牢記 “以優(yōu)良的教風鑄師魂”的信念,以飽滿的熱情去塑造世界上最珍貴的“藝術品”, 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師才無愧于“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
3 提高人格魅力,用赤誠的愛心陶冶學生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而人格魅力則指一個人在性格、氣質、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教師人格魅力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
(1) 優(yōu)良的品格。即教師要為人正派,一身正氣,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 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即精深的專業(yè)知識,開闊的視野,堅實的理論功底,扎實的業(yè)務技能。
(3) 執(zhí)著的敬業(yè)精神。即熱愛教師事業(yè),具有奉獻精神,對教育事業(yè)有高度的責任感。
(4) 濃濃的愛生之情。即熱愛學生的情感,既做到嚴格要求學生,又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關心學生發(fā)展等。人格的表現(xiàn)是多方面的,擁有愛心是具備良好人格的基礎。
第一,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贊揚差生極其微小的進步,比嘲笑其顯著的劣跡更文明”。我們要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yōu)點,用縮小鏡看他們的缺點。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派給人間的天使,不管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成績差的學生,都不能用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全部,在他們身上都有自身的優(yōu)點和不足,教師每天面對著幾十個學生,如果能用欣賞的眼光來看每個學生,你就會覺得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而學生在被欣賞的眼光中,在充滿信任的肯定中,在滿懷熱情的交流中,在恰如其分的鼓勵下,就會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我曾教過一名學生,人很聰明,品德很好,只是有些“口吃”,因此非常自卑,上課也不敢發(fā)言,不敢大聲講話,怕同學嘲笑他。有一次在班級,地上有一張廢紙,許多同學直接從上面跨過去進入教室,而他彎腰把它撿起來,扔到紙簍里。我趁機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并以此為主題在班級里上了一堂“文明禮儀”的班會課,借文明禮儀讓學生懂得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不能嘲笑、諷刺、挖苦別人,既然大家來到這個班集體,就要對集體負責,為集體的榮譽而奮斗。課后我把他請到辦公室,和他進行了一次長談,給他講了列寧口吃的故事,讓他懂得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的而是自己,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對自己負責,盡自己的努力克服缺點,實現(xiàn)目標,走向成功,此后他的各方面表現(xiàn)有了很大進步,我班學生也積極幫助他,班級凝聚力有了較大提高。后來在一節(jié)區(qū)級公開課上,我請他上課發(fā)言,當著幾十位聽課老師的面,雖然他的發(fā)言還是口吃,但他仍然條理清晰的把問題回答完,全班同學也對他的表現(xiàn)給予熱烈的掌聲。
第二,要用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農(nóng)村中學生由于其生存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身上可能擁有更多的缺點和不足,如:隨手丟垃圾,隨地吐痰,出口成“臟”等,對他們老師要用更加寬容的心態(tài)和耐心來對待。老師應該做到允許學生犯錯,但又不能無視學生的犯錯,而是要抓住學生犯錯,并以此為契機,有智慧地進行教育,從而促進他們不斷進行自我反思,提升責任意識,達到自我教育,獲得成長的目的。
身為教師,我們不能把教書育人降低到只傳授知識的層面上。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身做起,通過學習不斷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實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從教素質。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去感染學生,以淵博的知識去培育學生,以科學的方法去引導學生,以真誠的愛心去溫暖學生,以高尚的師德去影響學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學生的美好心靈,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學生,真正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