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的教育生活使我懂得了多給學生一點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了愛心,教育方法就顯得處處靈驗,沒有愛,再好的教育方法也會顯得蒼白無力。
從教第六年,我接了一個一年級新班,開學第一天我發(fā)現(xiàn)班內(nèi)竟有一個聾啞學生,我當時就奇怪:怎么學校還收聾啞學生?他怎么學習呀?對于他的教育我真的一點也不懂,今后可怎么辦呀?
我第二天就與家長聯(lián)系,通過交談了解到,他小時候發(fā)高燒,因為治療不及時導致孩子殘疾。走進班級,看著他乖巧地坐在座位上,那一雙寧靜與期待的眼神,讓我一瞬間喜歡上了這個沒有聽力的不幸的孩子。那一刻,我決定要多多關(guān)心他。
萬事開頭難,對于不懂聾啞教育的我來說,要融入他的世界,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把他安排在座位的第一排,以便于隨時觀察他的情況。每上一節(jié)課,除了正常的教學授課,我還特別注意他的反應(yīng),遇到他不懂的、不會的課后就單獨輔導他。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他漸漸喜歡上了學校,喜歡上了學習,我也喜歡上了我的聾啞學生,更堅定了教好他的決心。
俗話說“十聾九啞”,大多數(shù)的聾生因為聽不見而造成失語,但聲帶卻是健全的。我多想讓他開口說話,像所有正常兒童一樣,對著我喊一聲:“郭老師!”試了很多次,在家長、輔導老師的配合下,他終于可以模糊地吐出一些發(fā)音不清的話語,我鼓勵他課后多與同學交流,多練說話,真正融入到集體這個大環(huán)境中。看著他的進步,我心里的那份喜悅,壓抑不住地充溢在我的笑容里,他看到我笑了,學說話的勁頭更大了。
失去了聲音的世界是沉寂的,但老師的呵護卻能讓這類特殊的孩子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有一次,他早晨來學著涼了,上課時突然吐在了教室里,同學們見了,紛紛捂上了鼻子避開。他十分難堪,可憐巴巴地站在座位上。看著他無助的表情,想想他忙于工作的父母,我心里一酸,忙把他領(lǐng)回辦公室,給他喝水、吃藥,又找來干凈的毛巾給他擦臉,看著他那重新綻放笑容的臉,我心里十分欣慰。幾天后,他的媽媽知道這事,還特地趕到學校向我道謝,我告訴她:“這么小的孩子,一個人在校,真的很不容易,我是他的老師,關(guān)心他是應(yīng)該的。”孩子又聾又啞已經(jīng)夠不幸了,正常孩子這個年齡還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身邊撒嬌,而這類特殊的孩子,這么小就失去聽、說的能力,他更需要我們老師的照顧啊!我經(jīng)常情不自禁的把他摟到身邊,輕輕的拍著他,鼓勵他。再后來,我會自發(fā)的像母親一樣關(guān)心他,幫助他。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學校,老師就是他的媽媽:他感冒生病了,送他去看病,墊錢給他買藥;他摔傷了,為他包扎;他冷了,督促他加衣物,他熱了,督促他換衣服;看他開心地玩耍,提醒他注意安全。
如今,我看著他成長,能像正常人一樣學習,我心里感到無比的幸福和自豪。我愛這份工作,也愛我的學生,他們的笑臉讓我看到了陽光,也看到了教育事業(yè)的希望!讓我們共同用心中的那份愛,為學生撐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