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聽課。他深有體會地說:“如果我在一年當中不能聽每個老師15-20節課,我就會對他們毫無了解。校長一年聽不到50一60節課,在學校里工作就象在黑夜里行走,象被蒙起眼睛的工程師在工地上指揮。
聽課、評課是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經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動,是促進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經驗交流、教學方法探討、教學藝術展示、研究成果匯報、教學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手段。聽課、評課也是英語教師在互動中獲取經驗、自我錘煉、自我提高的過程。因此,聽課、評課是英語教師研究課堂教學,提高業務能力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那么,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該怎樣聽課評課呢?
聽評課是一種最直接、最具體、最經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和手段。聽評課是教師互相學習、切磋教藝、研究教學的重要措施。評課,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對上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否確立現代教學觀,和對其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對一堂課的評價,雖然沒有一個完全公認的標準,但是按照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應該用發展的觀點去評價。
首先,在聽課之前,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 課前要有一定的準備工作。俗話說,留心天下皆學問。教師要想聽課真正學點東西,就必須做一個聽課的有心人。要有心,聽課就要做點準備工作。應該事先了解所教內容,教學內容有沒有難點、疑點;同時自己設想一下,假如讓我教,我準備怎樣組織教學,以便聽課時有個對比。如果聽課不做準備,匆忙走進教室,懵懵懂懂地聽,不理解教學者的意圖,不熟悉教材,就不會有較大的收獲。
(二) 聽課要認真觀察和記錄教師聽課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還要有虛懷若谷的態度。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聽,還要看,要仔細捕捉講課者的語言和表情,記下他每個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教師要一邊聽,一邊觀察思考:教師對教材的把握,重點的處理,難點的突破,教學法的設計。看學生的學,要看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學生參與的情緒,學習的習慣。總而言之要看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師的主導與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師生的互動和諧。根據授課者的特點和習慣培養做跟蹤式的動態分析;對一般的研究課,就著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達成度;對于名家的課,宜著重領略其教學風格及其相應的學術思想在課堂的體現。聽課應詳盡記錄課堂的教學過程,也記下自己的主觀感受和零星評析。
(三) 聽課后要思考和整理
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教師聽完課后不能一聽了之。應勤于學習,善于反思,進行反復的琢磨。翻翻聽課記錄,或與執教者交談,或將幾節“互相牽連”的課做番比較,或寫一篇“聽課心得”,或干脆將他人執教的內容拿到自己班上試試等。比如:名師的課堂,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了同樣的精彩。我們聽課的老師就要善于進行比較,研究、準確地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和短處,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吸收他人有益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在不斷地反思中發展自己、提升自己,學專家們善于總結實踐經驗,日積月累,將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研究。
其次,為了有效地開展評課活動,我們必須遵循一些評課的基本原則。最基本的評課原則有以下幾條:
1) 實事求是原則:公正、實事求是;2) 零距離原則:讓執教者在春風化雨般的評語中得到信心、學會反思,讓每位聽課者都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3) 激勵性原則:幫助和激勵執教老師;4) 針對性原則:就執教者的主要目標進行評述,問題要集中明確,充分肯定特色,大膽提出改進,不主張羅列太多,只要一兩點就夠了;5) 差異性原則:善于抓住不同執教者的不同特點,不要強求一致;6) 就課論課原則:不要由評課到評人,更不能因一節課而否定其全部工作。
在掌握了評課的基本原則后,我們還要注意以下幾點,做到有的放矢。
(1) 評課要有準備,切忌信口開河。評課時的準備工作主要是對聽課時所獲取的感性材料進行細致的分析綜合,使之上升為理性的東西。聽課時往往會發現一些問題或經驗,評課時要對這些看起來似乎是各自獨立的問題加以仔細的分析研究,發現他們之間的本質聯系,還必須注意揭示那些被表面現象所掩蓋著的本質問題。
(2) 評課要有重點,切忌吹毛求疵。評課的重點應主要圍繞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課堂教學的組織結構、課堂信息的傳遞結構、學生思維活動的密度和質量、教師的基本功等方面進行,因此不要在瑣碎問題上吹毛求疵。比如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首先要談教學目標的確定是否合理,其標準是否可行。課堂教學目標,一般由三個方面組成: Ⅰ.知識目標 Ⅱ.能力目標 Ⅲ.思想教育目標,即學生對知識掌握與技能轉化的程度有否實現,教學中對學生所促成的智能發展狀況如何,實現了思想品德教育或熏陶了嗎?以及這些目標的確定,是否符合教育目標的要求,是否緊密聯系教學內容的實際,是否符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現狀,是否突出其在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3) 評課要全面衡量,切忌以偏蓋全。日常評課活動中,我們在聽課中往往會發現有些教師在某一方面有十分突出的優點,令人贊嘆不已。例如粉筆字寫的很漂亮,或者板圖畫的非常漂亮等等。這些突出的優點往往會使聽課的人產生一種愉快的心境。相反,有時候也會因為授課教師存在某一方面的缺陷,給聽課者帶來一些沮喪失望的心境。因此,如果在聽課時發生這種情形,那么在評課時要特別注意防止感情用事,以偏蓋全。如可以評一評教學的整體結構是否完整有序,體現這一完整性的各個要素的排列是否有序,這個順序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是否符合課型特點等。
評課效果如何,這是個方法問題。方法得當,效果就好。否則就會失去評課的意義,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因此,評課也是有技巧的。以下幾點是成功評課的關鍵:
⑴ 要抓主要矛盾。一節好課,也不可能盡善盡美。評課中,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應根據上課教師探討的目的和課型,根據聽課的目的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抓住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問題進行評論。如這節課的目的是探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課時就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不足上,其他方面只作次要問題略提即可,切不可沖淡中心。
⑵ 要采用多種形式。評課要根據其范圍、規模、任務等不同情況,采用不同形式。對于觀摩示范性、經驗推廣性、研究探討性的聽課活動,應采用集體公開形式評課,通過集體討論、評議,對所示課例進行分析評論,形成對課堂教學的共同評價,以達到推廣經驗的目的。
⑶ 要堅持激勵原則。任何形式的評課必須要堅持激勵性原則。通過評課活動,起到調動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積極性作用。因此,評課過程中,既要解決必須解決的問題,又要注意語言的技巧、發言的分寸、評價的方向和火候,以便發揮評課的效益功能,起到推動教學工作健康發展的作用。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廣大教師必須擴大自己的視野,重新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職業能力,并具有廣泛的合作和溝通能力,與學生的合作、與同學科教師之間的資源共享,與跨學科教師的相互交流,以求知者的身份,投身到這股互學習、爭提高的學潮中去,在聽課學習、評課學習中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與時俱進,更好地為教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