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尤其是農村小學生,一提到“作文”就感到厭煩和不安。但作文又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判斷一個學生的語文水平,往往能從作文的角度得到印證。《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要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如何才能有效進行訓練指導,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我在教學中作了以下嘗試。
1 訓練口語能力、培養寫作興趣
“說是寫的基礎,寫是說的歸宿”。訓練學生口語能力是寫好文章的基礎。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有計劃地制定出一套合理的,科學的口語能力訓練計劃,花大力氣讓學生掌握沿著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的寫作規律進行訓練,逐步提高。
在學校中,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同學平時和大家交談及電視節目的內容時手舞足蹈、眉飛色舞、表達流暢,可是要他上臺演說的話,就一反常態,滿臉通紅、手足無措、語塞結巴了,這就是“怯場”所引起的。為此,我們可以經常舉行一些故事會,演講會,學習經驗交流會……創造機會讓每位同學都能上臺演講。特別是對那些膽小的學生發言后以談心或在板報上表揚的方式,使他們克服心中的恐懼和自卑感,增強了信心和勇氣。多種形式和演講活動,學生平日耳聞目睹的事都可以暢所欲言,一吐為快。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活動中培養和提高了口語的能力,為寫作的興趣打下了基礎。
2 強化練筆活動,增進寫作興趣
多讀多寫是拓寬學生思維,增進寫作興趣,熟悉寫作規律的良好途徑。
魯迅先生說過:“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寫作能力的提高和多寫多看多練筆是分不開的。
要培養學生養成自覺練筆的良好習慣,就要引導學生平時遵循寫作規律勤動筆,利用課余時間有目的、有步驟地培養多寫多練的習慣。例如組詞造句、句子訓練、組句成段,段落訓練;組段成篇,篇章訓練。逐步完成作文訓練的全過程。對于個別后進生,還可以寫些不拘形式內容的日記,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增進他寫作和信心。片段練筆、字不在多、貴在堅持,貴在永恒。教師要認真了解學生的練筆 情況,及時講評。同時選出一些好的語句、優美片段、優秀文章給予肯定,評出其特點,拓寬寫作思路,增進他們寫作的興趣。
3 仿寫課文、提高寫作興趣
仿寫課文練筆,是提高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寫作興趣的一支興奮劑。統編教材中所選編的課文,篇篇都出自名人、作家、詩人之手,無疑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的優秀范例和依據,使他們感到有章可循,有矩可蹈。
例如學習了第十二冊課文《回味山梨》后,我們可以以家鄉的一種水果如“香蕉”、“蘆柑”或“蜜桔”為題目寫《回味XX》,寫現這種水果的樣子,惹人喜愛的地方及其生長過程。學生的感性認識既已豐富,又有范文可依,寫這樣的文章,感到有趣且不費力。
4 發揮板畫的作用,啟迪寫作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讓學生對作文產生深厚的興趣,在作文指導課時專心聽講,積極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教師的當場板畫對啟迪學生的寫作興趣、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
我在指導學生改寫古詩《楓橋夜泊》為記敘文時,我一邊提出改寫的要求,一邊根據古詩內容板畫:“遠處的落月”、“近處的楓橋”、“烏鴉的啼叫”、“寒山寺傳來的鐘聲”、“一個在旅途中憂愁得難以入眠的人”。老師筆下的人物、畫面和學生的思維產生了共鳴。學生忘掉了是在上寫作指導課,仿佛成了他們所喜愛的美術欣賞課。形象思維和欲望得到了啟迪,個個躍躍欲試,急于要把他們心中的感受表達出來,迅速化為娟娟細流凝聚于筆端。
5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喚起寫作興趣
人們常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小學生作文畏難情緒大多是因心中無“米”造成的。要解決小學生心中的“米”,就必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例如:“社會調查”、“參觀”、“中隊主題會”、“瀏覽山河”……讓他們從課堂學習的小天地里跳到大自然中,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去經風雨、見世面,去豐富自己的寫作生活、積累寫作的素材。豐富多彩的生活喚起了學生寫作的興趣和欲望,必將釀成一篇篇生動活潑的好文章。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生作文興趣的培養渠道萬千,“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引出這些清泉活水去滋潤小學生的心田國,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和靈感,這就是擺在我們語文教師面前亟待完成的迫切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