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不僅是單純地傳授知識的過程,還需要師生的情感交流、理解、支持、信任和幫助。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會有種高昂的情緒,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教學活動充滿活力和真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主體精神。依據新課程教學理念,現簡述一下研究性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和價值取向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是指在各學科中廣泛采用的一種學習方式。具體到英語教學中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在真實創設的情景中積極地運用英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在課題學習過程中獲取英語知識、技能、能力和發展潛能個性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要為學生提供參與實踐活動能力的真實和模擬的語境。在真實或模擬的情景中學生學會運用研究的過程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對信息進行分析、判斷、綜合等處理。學生通過親自實踐活動的過程不僅獲取了實踐能力,也豐富了創新精神的體驗。研究性學習的價值取向要遵循\"教育以人為本\"的原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人的發展、社會進步服務的。
要追求科學性和人文性的整合發展,除要掌握認識自然和社會的科學知識外,還必須有發展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情感意志、科學態度等。研究性學習要求緊密聯系現實世界社會、學生生活實際,讓師生互動參與研究、探索和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從而形成感知能力和運用能力,形成互助合作的圃隊精神。
2 學習策略的設定
研究性學習需要科學的學習策略指導知識課題的提出、討論和解決。學習策略應靈活多樣,因人、因時、因事而異。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具備不斷調整自己學習策略的能力。基本的學習策略包括: ⑴ 認知策略,它的目標是:A.根據需要進行預習。B.在學習中鎖定目標。C.在學習中積極思考。D.在學習中善于利用圖畫等語言信息理解主題。E.借助聯想學習和記憶詞語。F.發現規律并能形成運用規律的能力。 ⑵ 調控策略:A.積極探索自己學習語言的方法。B.積極參與課外活動。C.注意評價自己的進步與不足。 ⑶ 交際策略:A.注意中外語言交際中的差異。B.善于抓住英語交際機會。C.在交際中注意力能集中于意味的表達。D.交際中遇到困難能有效利用其他手段尋求幫助。 ⑷ 資源策略:A.注意通過音像資料豐富內容。B.學會使用工具書查找信息。C.能初步系統網絡上的學習資源。
研究性學習的學習策略設定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能力逐步拓寬知識內容和范圍,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
3 評價體系目標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證。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研究性學習
教法的評價基本要包括: ⑴ 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主體。無論是教學還是評價都應該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為出發點,評價應有益于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應有助于學生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促進語言能力的不斷發展。 ⑵ 注重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發展的作用。形成性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因素。形成性評價的任務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形成性評價的形式可有多種,如課堂學習活動評比、學習效果評比、問卷、訪談、學習檔案討論等。 ⑶ 注重評價結果對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A.評價是否促進了學生學習。B.是否反映了學生知識的真實情況。C.是否反映了教學中的成功和不足。D.是否體現了教學中的某些問題。 ⑷ 注意處理好教學與評價的關系。進行評價時應考慮評價活動占教學時間的整體比例。要避免使用過于繁瑣的評價程序,占用太多的時間。各級評價都要以課程知識結構為依據,要以促進學生便于學習、教師便于教學為目的。
4 研究性學習的特征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立體性,獨立研究處理問題,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因此,獨立研究的這種形式是建立在集體合作的基礎之上的集體討論和獨立思考的活動。它有各自時間的分配,便于進一步的師生互動、鼓勵幫助、合作研討、取長補短。研究性
學習就是模擬科學家研究課題的實踐過程,對事物的認知和個性發展起作用的便是具體實踐過程。使學生從表象到抽象、從認知到能力的轉化過程,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的研究過程。
研究性學習作為語言的一種新語法,它要求教師指導、幫助、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真實情境的實踐活動。因此,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質,特別是結構的更新。具有全身心的認真負責態度和敬業精神,課題研究實踐活動的組織能力和創新意識。形成多維能力和科學學習品質的交流。促使研究性教學形式能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獲得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