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教學要充分借助插圖,一定要讓學生一部分一部分觀察之后,連起來說一說圖意,訓練學生的觀察說話能力。如在教學《美麗的公雞》這課時,教師先重點精講第一段中公雞美麗外表的看圖方法,然后放手讓學生認真觀察,同桌之間互相說說第二幅至第四幅圖中啄木鳥、蜜蜂、青蛙樣子的特點,說說它們與公雞是怎樣進行對話,應怎樣說才能說出公雞由驕傲到傷心的口氣和其它動物冷冷的口氣。在總結全文時,讓學生看第一幅圖和第六幅圖對比討論:“什么時候的公雞最美,為什么?你喜歡它嗎?
在閱讀教學中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要把教材充分利用起來,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靜到動,先直觀后想象,潛移默化地逐步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為了能使課堂生動有趣,調動學生愛講敢講會講,教師就應創設口語交際情境,比如可用實物創設情境,借助學生表演創設情境,借助學生熱門的話題創設情境,這樣十分直觀、形象。一年級語文教材中,每單元都有口語交際,教師要給予充分的重視,每單元的練習都要在人人練說的基礎上,再指名說,還要適當引導全班同學評一評,議一議,適合交際的訓練內容,更要體現雙向互動的特點。如公開課《可愛的小動物》這課口語交際時,可分這些步驟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
(1) 指導學生觀察第一幅圖畫,讓學生說說小哥哥喂小白兔吃紅蘿卜,他們是什么關系?
(2) 詳細說這幅圖的意思和看圖方法。
(3) 放手讓學生自行選擇一幅圖,同桌互相說一說動物如何愛小妹妹和小弟弟,小妹妹和小弟弟如何愛動物。
(4) 老師與學生分角色扮演動物和人物對話。
(5) 學生帶頭飾上臺表演說說動物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慣。
(6) 讓學生自己點名上臺表演你喜歡的動物的動作,或猜謎語,或模擬動物的叫聲,讓同學猜一猜你表演的動物是什么。
(7) 通過記者團采訪聽課的教師,要求每人要提兩個問題,如:請問你養過什么小動物?小動物吃什么?小動物怎么走?與聽課教師進行交流對話。
(8) 教師與聽課老師進行采訪,了解學生采訪的情況。
利用電教創設情境,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學《我坐上了飛船》這課時,將夜空中的美景制作成課件在電腦中出現,然后投放到屏幕上,文中的飛船、地球,高山、平原、島嶼、海洋,長江、黃河、長城等景物就一目了然,學生有如身臨其境,就能準確說出課文中每一句話所寫的景物是什么。最后讓學生想象,如果你坐上飛船,在太空中會看到什么,學生閉眼,邊聽音樂邊想象,讓學生暢所欲言。
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進行鍛煉,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日常生活中口語的主要方式是談話,即興講話,講故事等。在日常教學中應留心各種說話情境,經常鼓勵學生利用各種機會,力爭多說話,尤其是當眾說話。
如在教一年級的《入學教育》這課時,教師可帶領學生到操場看看并說一說:同學們在操場上做什么?問學生:假如你來到滑滑梯前,想玩滑滑梯,可是這里人很多,你應該怎么做?假如好幾個同學都要拍皮球,可是只有一個皮球,大家應該怎么玩等等問題,要求學生回答。此時的學生愛問一些問題,教師就應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不要輕易放過。
如教師帶領學生參觀校園時,學生會問:學校有哪些教室?我們在上音樂、自然、美術課要在哪個教室上?學校體育室擺的那些體育器械分別叫什么?教師都應如實告訴學生,幫助學生認識校園事物,熟悉校園生活,了解學校的日常要求。
教師可利用課間時間,讓學生談談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新鮮事。此時的學生無拘無束,十分樂意談感興趣的話,這樣起到了交流信息、訓練說話的作用。在活動課時,可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學生講故事,從中練習說話。教師要把握時機,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就地取材,及時訓練,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
不少農村孩子從小就用方言說話,給學生的口語交際造成障礙。因此,平時師生接觸交談盡量要用普通話與孩子對話,而且要從一詞一語中引導孩子說話規范,用詞準確,說話完整,為學生做好示范。鼓勵孩子多說話,而且要及時發現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毛病,隨時糾正。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
總之,教師要把培養和訓練學生敢于表達放在首位。無論平時還是課堂上,教師要熱愛、關心學生,以和藹的態度親近他們,和教師交談。同時,引導他們一起玩耍,相互交談,及時訓練,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