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在口語交際訓練上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要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景,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生動、逼真的情境是學生增強生活體驗,激發思維與口語表達的環境條件和動力源;生動、逼真的情境創設極富感染性,能夠調動學生內在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表達的強烈欲望。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動情、樂說、善交際,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達到口語交際訓練的要求。那么,如何上好口語交際課呢?
1 運用多媒體,拓寬口語交際思路
多媒體課件集聲音、圖像、文字、動畫等于一身,為課堂提供了諸多便利。口語交際時利用它,將生動、鮮活的畫面呈現于學生面前,使口語交際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如,在指導《小鴨子得救了》時,上課伊始,屏幕上出現了茂盛的大樹,碧綠的草地,清澈的小溪,掉進土坑里的小鴨子,活潑可愛的小象、小熊、小猴……。生動的畫面配上輕松悅耳的音樂,為學生營造出和諧歡快的氛圍。接著老師指導學生由景到物到事,一一觀察,使學生對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一個整體了解。進而啟發引導:圖上的動物們能不能救出小鴨子?是怎樣救的?饒有興趣的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說的欲望。教師相機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想出救小鴨子的更好辦法與大家交流。比一比,看誰的辦法好,誰講的故事完整。\"這樣引導,使學生拓寬了口語交際思路,從而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又如,有位老師上《可愛的動物》時,為了學生能更真實地感受動物的可愛,自然地進入口語交際狀態,他特地播放了一段介紹猴子、兔子、小貓等的錄像。當學生看到自己所喜歡的小動物時,情緒特別高漲,爭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熟悉的動物的樣子。
2 模擬生活情景,拓展口語交際空間
美國教育家畢特·科勒涅斯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小學階段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緊密聯系,教師應努力憑借生活創設生動和真實的口語交際情景,讓學生在模擬生活情景中自主地交際,逐漸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興趣,在動態真實環境中培養口語交際的積極性。在口語交際課中,不可能將口語交際內容付諸學生的生活實踐。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模擬活動,再現生活場景,活躍課堂氣氛,拓展了口語交際的空間。如在《買文具》課上,模擬設計一個買文具的情境:文具用品店里,貸架上擺滿了文具,一位女招待員正在接待買文具的小學生。由\"顧客\"自主地向\"售貨員\"購買自己需要的文具。\"售貨員\"給予熱情地接待,\"顧客\"認真挑選,\"售貨員\"耐心介紹……這樣的設計給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提供了較為廣闊的想象空間。又如一位老師上《我是'小小推銷員'》,他首先讓同學們備好自己的\"商品\",然后把自己的\"商品\"陳列在圖書角的\"貨柜\"上, \"推銷員\"上臺拿起自己的\"商品\"在貨柜前向\"顧客\"們進行介紹,老師和其他\"顧客\"時不時會對\"商品\"提出問題,要求\"推銷員\"解答。進入這樣的情景,同學們好像真的變成了小小推銷員,一個個表現得自然大方,惟妙惟肖。
3 進行角色表演,激發口語交際的熱情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表演能夠有效地調動并發揮兒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小學生的表演欲望一般都比較強,再加上他們天生好動好玩,精彩的表演能激發學生參與交際的熱情,使學生口語表達更符合角色特點。另外,表演還需要多種感官參加活動,有利于學生提高表達的效果。在指導《保護有益小動物》中口語交際課時,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伙伴,分別戴頭飾對青蛙、蜜蜂、蜻蜓等動物捕捉害蟲的情景進行表演,進行自我介紹。這樣創設情境,增加學生間交流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如臨其境,觀察、思維、想象和表達能力都能得到最充分的發展。又如《請到我家來》一課,上課時,老師讓學生先把課文中的對話讀熟,然后將學生分成四人學習小組。三個分別扮演王新、李剛、謝小羽,一人評議,可輪換角色,先在小組內進行演說,其他同學評議,要求記住同學到家來,一定要說清什么,想到別人家去也要說清楚什么。由小組推薦優秀者上臺展示說,臺下評議,讓學生明白應該怎樣說才能把話說清楚、具體。表演的過程,既是創作過程,又是交際過程。
4 借助插圖畫面,理清口語交際的順序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圖畫是鼓勵學生說話的一種強有力的興奮劑。低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口語交際內容配有圖畫。圖畫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體現該次口語交際的主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可以幫助他們了解圖畫中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關系,也可借助圖畫,訓練他們的口語表達的順序。如指導《借鉛筆》口語交際課時,可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注意畫面的內容;再想一想: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小動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他們是怎么做的?啟發學生先自己說說,然后同桌互說互評,小組內展示說,到講臺上展示說,最后讓學生自己動腦,想想假如自己遇到類似的情況,該怎么說,怎么辦?學生通過提示去觀察畫面,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在小組內與同伴交流,同伴們在交際中相互質疑,相互補充,從而豐滿了圖畫的內容,然后讓孩子按一定順序把圖畫中的內容說具體。又如,教學《大熊貓》一課時,老師就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插圖,啟發學生:\"你能用一兩句話說說圖上的內容嗎?\"有的學生說:\"圖上有兩只可愛的熊貓,媽媽在吃竹葉,寶寶在玩耍。\"有的學生說:\"圖上的熊貓太可愛了,一只捧著竹葉吃得多香呀,另一只很調皮,把竹子都壓彎了。\"低年級口語交際課中,要充分利用好書上的每一幅插圖,在訓練學生看圖說話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有序地觀察,并盡可能培養他們用完整的句子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培養孩子口語表達的自信心。
情境教育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猶如\"靈秀之泉\"滋潤著學生們的心田,在培養情感、啟迪思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上有獨到之處。訓練時,重視利用和創設各種口語交際情景,讓學生興趣盎然地講自己喜歡的人和事。這樣,說者暢所欲言,聽者聚精會神,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樂交際、愛交際、善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