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新知識的主要形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如何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呢?首選應是優化生物課堂教學。那幺怎樣才能優化生物課堂教學呢?本人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1 根據\"學情\"實施分層次教學
每學期、每堂課前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習慣等情況了解分析,了解不同學生間存在的差異,實施\"分層次\"教學,認真鉆研教材和教學大綱,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把不同梯度的問題分給不同層次學生來完成,使他們在課堂上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獲得成功學習的內心體會。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充分調動基礎參差不齊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必須把好備課關,做到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和課堂教學目標、實例、習題、問題的設置有機結合,最簡單的問題可鼓勵后進生回答,稍靈活點的題由中等生來回答,優秀的學生最好能講出他的分析思路,鼓勵他不僅自己會做,還要努力說出來并能讓其他學生也能聽明白。這樣一堂課上各層次學生都能很好地參與其中,無形由也樹立了后進生的自信心。
2 講練結合,及時反饋,調節教學
傳統的課堂教學習慣于把知識都講完后,一起做練習,難免使課堂成為講練分塊的模式。這樣做不能及時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即使通過課后練習或作業也能使教師獲得一些反饋的信息,但錯過了信息反饋的及時性,不利于及時改變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習的效率。將練習融于教學過程當中,利于教師及時了解自己的教學設計是否達到預期的目的,以便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找準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和思維的受阻點,及時地引導點撥,在反饋和矯正過程中不斷接近目標以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實現向課堂要效率而不是向課外要成績。
3 運用多媒體,實現課堂結構的優化
教學手段是師生傳遞教學信息的載體,立足于學校,最大限度地發揮已有教學設施的功能,使學生接受到音、聲、形1并現的教學信息。使教學過程中信息的傳遞形成抽象與直觀的完美結合,形成一種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展示現代教學的無窮魅力。使課堂上傳遞的教學信息量大大增加。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 實施情感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從教育心理學可知,入的情感特征會直接表現在對學習態度上,愉悅的情感體驗可轉變成他們內在的學習動力,反之會阻礙學習主動性的發揮,要想讓學生學好生物,必須首先喜歡生物教師。優化課堂教學,應注重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如教師真誠的微笑、學生回答問題時鼓勵的目光等體態語言的交流,組織教學中與學生侃幾句\"大山\",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使師生雙方進入角色。教師切忌將自己不良情緒帶進課堂,要時時處處走近學生、熱愛學生,學會同學生交朋友,使學生產生\"親師\"效應,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增強學習的內驅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5 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是一個雙邊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是教的主體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葉圣陶一再強調:\"教就是為了不教。\"即強調了學法的重要性。要通過科學實驗等各種方式,在潛移默化中灌輸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要善于指導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達到自己\"會學\",學生只有自己學、自己思考、自己實踐、自己體會學習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悅,才能使學生心理和個人素質得到發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要指導學生研究教材、研究典型習題(如歷年高考題),再通過重點題的變式加以強化,可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從而跳出\"題海\",培養學生的能力。
6 結構緊密的板書,利于知識體系的形成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成功的板書應是\"少而精\",教師要在課前對板書的布局有一大致的計劃和分配,當課結束時,在黑板上留下了系統結構緊密的板書,有助于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對知識的鞏固,還有利于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輪廓,增強無意識識記,促進學生思維,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7 聯系實踐,學好生物的根本保證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所以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功能,使學生積累更多的感性認識,真正理解教材中所講的理念,所學知識才能真正轉化為學生的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教材中許多知識來源于生活、生產、科技等領域,因此要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利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釋相應的生物現象,使學生感到\"知識就是力量\",保持對生物學的濃厚興趣。
總之,只有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才能使學生愛學生物、學好生物,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素質,真正地實施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