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是我們生活中表達語言的文字工具,通過作文,讓學生把要表達的話,通過文字,有條理的、完整的表達出來。要讓學生能做到用詞達意,就必須從小打好基礎,用精確的手法和詞語表達自己的意思。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認為“在作文中說真話,書真情,是學習做真人的一種歷練”。因此,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要求教師“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
【關鍵詞】積累生活知識 口答表達 練寫 修改
作文是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也體現一個學生整體知識水平的高低。低年級小學生的識字量有限,概括能力較差,觀察范圍較小,因而低年級小學生寫作不能要求過高,只要能寫出具體內容,句子通順,已經達到作文要求。如何激發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創造性,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益呢?我有以下一些淺見。
1 教會積累生活知識
在作文教學中,學生經常出現無話可說,冥想苦思的情況。現代教學應該改變這種狀況,讓學生參與生活,從生活中積累素材,學會觀察生活,認識生活,表達生活,把學到的知識、聽來的故事,在同學、小伙伴中發生的事,通過說和筆頭表達出來,變成一篇生動有趣的作文。
1.1 學會觀察生活,認識生活。 觀察是一種有意的、有計劃的持久的知覺,要培養學生的日常觀察力,可以先用定向引導的方式。可以是靜物觀察、活動觀察,在學生進行觀察時,開始教師可以告訴學生觀察的目的、任務。例如:開始時,先做觀察卡,就是把每天看到的、做過的、想到的記在上面。每天寫一兩句就可以了。或者觀察同學在回答問題時的表情、動作,反復幾次操著,讓學生充分、仔細地觀察,并認識所要表達的內容,激發起表達的興趣。
1.2 學會積累生活 新課標在閱讀目標中十分強調語言和積累。在課堂上,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課外,我要求學生去延伸、拓展、深化,通過報紙雜志、課外書籍、網絡等。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達到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閱讀目標,閱讀過程中,看到優美的詞語和句子就把他畫出來,摘錄下來,在積累語言材料的同時,積累文化,也提高作文文字表達的效果。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積累詞語,我提供了一些方法:(1)集合法。把含有相同的詞語集合在一起進行積累掌握的方法。①含有相同部分的詞語集合在一起,如“天長地久、天翻地覆、天高地厚……”②把由反義詞組成的詞語集合在一起,如“南轅北轍、大驚小怪、出生入死、前呼后擁……”③重疊的詞語集合在一起,如“家家戶戶、干干凈凈、隱隱約約……”(2)接龍法。把一詞的詞尾同另一詞的詞頭接起來的形式積累詞語的一種方法。如“大同小異——異曲同工——工工整整……”(3)講述故事法。用講故事的方法積累詞語。有的成語是對一個小故事或一則寓言的概括,有些成語來源于一個典故。如能講述這個故事,就能記牢這個成語,如“狐假虎威、聞雞起舞、刻舟求劍……”。
1.3 學會表達生活。 作文是學生綜合地、創造性地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現實,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智力技能,它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觀察、想象和思維能力。作文是學生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兒童體驗和感受生活的過程,是對生活的創造和審美的過程。小學生的生活世界雖然豐富多彩,可學生總覺得沒什么可寫,這就是因為學生還不懂得表達生活。老師在這就可以給予點撥,從點滴抓起,多鼓勵,少批評,讓學生通過文字,把自己要表達的語言寫出,即使是滑稽可笑或嘩眾取寵,只要是“不同一般”的均應予以肯定和引導,在一些重要環節重復幾遍,從而加深學生的認識,也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益。
2 教會學生講故事
因為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是互相影響、緊密聯系的。口頭語言的發展,是書面語言的先導和基礎,是內部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的橋梁。因而,要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生對故事的興趣較大,我首先讓學生聽故事,聽后再把故事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講給同學聽,從而就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得清楚,說得清楚,寫出來就明白。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就改變一些做法,把聽故事改成看故事,讓學生通過閱讀,復述故事,在心中組織成文字語言。久而久之,學生不僅養成了集中精力聽、用心記的習慣,還提高了說寫水平。
3 教會選材
低年級往往偏重于看圖說話,看圖寫話等形式上,這些其實都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在新課標準的精神下,小學生的作文形式更趨于自由化,內容更趨生活化。在這樣的認識下,低年級作文還在于看圖說話寫話嗎?凡孩子見到的、聽到的,說出來或寫出來,就都是作文了。我的具體做法是:(1)先收集一些以日常生活接觸到的事情、事物為內容的小作品。(2)再與學生一起對這些小作品進行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如何把見到的,聽到的,說出來或寫出來。(3)要選擇最有意義的材料,剪掉意義不大的材料,只有選擇最有意義的材料進行寫作,才能達到教育人的目的。孩子們的作文形式也就多樣了,內容也就豐富了。只求寫出自己的看法,不要說他寫得不好,只求激發他寫話的興趣,不要讓他天天寫,在恰當的時機,激發他寫的欲望,讓他想寫,不用考慮寫的是一句還是一篇,是優美還是樸實,是錯別字連篇,還是語句不通,你只要幫助他修改后讓他讀,不要說寫得不好,他就會一直寫下去,直到寫出優美的文章為止。
4 教會寫作文
作文應該從學生的身邊,周圍發生的事物來寫,我是這樣指導的:
第一,從課文中仿寫。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他們的求知欲比任何階段的人都強,模仿能力也十分厲害。針對以上特點,我根據由淺至深,從易到難的原則進行作文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荷花》課后小練筆就是仿寫,我就讓學生自己寫一寫,其實要他們學著《荷花》一文中的描寫方法,把自己喜歡的花寫出來。首先要向語文課本模仿,語文課本里的文章都是精選出來的名家名篇,短小精悍,文情并茂,是小學生學習的典范,仿照課文來寫,孩子們興致很高。如:
茶 花
三(8)班 彭 敬 瑤
清早,我到小區下面散步,忽然我發現了一種很多花瓣的花,而且很美,還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我回到家里問媽媽說:“媽媽,小區下面那種著一種很多花瓣,而且葉子邊上長著齒輪的花是什么花?”媽媽聽完有點糊涂,不知道是什么花,便帶我下去看。
我又到這花前。我指了指這花說:“就是這花。”媽媽說:“這是茶花。”媽媽又說:“你在這看看茶花的形態。”我點點頭。
茶花的顏色可多呀,有紅的、粉的、淡紫的、紫的、大紅的……五顏六色,讓我看得眼花繚亂。茶花的莖又硬又脆,只要輕輕地一掰就斷開了。茶花的葉子邊上那尖尖的齒輪就像一把小鋸子,能把紙鋸開兩半。
我沉迷在茶花世界中,一陣微風吹來,茶花在輕輕地擺動舞姿。我仿佛也是其中一朵的茶花,穿著密密層層的衣裳在隨風舞動著。蜜蜂告訴我采蜜的快樂,小螞蟻告訴我昨夜的快樂……過了不一會兒,我發現我不是茶花,而是在看茶花。
第二,學生練寫。
作文前,和學生一起回顧教材中相應的習作例文、講讀課文。目的是讓學生借鑒范文的寫作方法,學習范文的寫作技巧。如,寫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包括哪些內容?怎樣抓住人物外貌特點,克服“千人一面”的毛病?如“片段一:我的眉毛很濃,有一雙晶瑩透亮的大眼睛。我的鼻子不大也不小,有一張粉嫩的小臉蛋,嘴唇紅紅的,像摸了口紅似的。片段二:我性格比較文靜。在親戚眼里我是個文靜不愛說話的小女孩,特別是面對陌生人更不想說話。行為動作對于一個人意味著什么嗎?怎樣把人物的心理活動寫出來?怎樣把人放在事情中去寫;記事的文章首先要把“四大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交代清楚,應按怎樣的順序記,要學會事情的發展順序寫,怎樣把事情寫具體,寫明白等。一件事的經過一般可分四個階段:起因——發展——高潮——結果。
5 教會修改作文
講評、修改作文是學生對習作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是對學生進行“自己能作文、自己能修改”的訓練。講評中,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可使學生觸類旁通,得到啟發;通過對問題的爭論、辯論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判斷問題和說理的能力。我的做法是:
(一) 先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學生寫出作文后,讓學生默讀文章,對文章進行整體檢查,看選材是否恰當,敘述是否具體,條理是否清楚,分段是否合適,結構是否完整,發現問題就馬上在原文上做標記,并修改。再交到老師那批改。
(二) 打印有代表性的文章,發至每組組長,再顯示有代表性的文章,投進大屏幕,閱讀后,學生自行修改,教師做適當的點撥,以保證修改效果。互評互改,是每個學生把要修改的地方,自行修改,然后互相交換修改意見,再由組長歸納組員意見后,在文章中修改。
(三) 集中講評,是在小組或全班范圍內進行口頭評論作文。全班講評之前,要把所有學生的作文通覽一遍,從中找出有代表性的文章,在班內讓其本人宣讀之后進行講評。講評時,學生可以廣開言路,按講評要求各抒己見,肯定文章的優點,指出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對有分歧的問題,可以展開討論,但在做點撥、引導、調控時,不輕易下結論。為了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要求學生講評時要注意:說話要有證據,不做不負責任的批評或贊揚;不能只提毛病,不提修改意見;語言要流暢、清晰,想好了再說,不要拖泥帶水。
我要求講評后,學生自己再次修改,小組討論,這樣就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成了小組之間的競爭,形成了“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新格局,有利于大家共同進步。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美好學習環境中,學生們輕松地踏上了能力提升的階梯。
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根據學生具體的情況,進行思考,想出一些具體的可行的方法,讓學生有步驟、循序漸進進行學習、練習。
總之,讓學生“留心觀察”、“樂于運用”、“愿意與他人分享”、“不拘形式”、“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去感受”,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培養學生對習作的興趣和信心,不管怎么樣的教學方法,只要能解決學生作文最頭痛、無話可說的因數,讓學生提高寫作興趣,那就是成功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語文 , 張洪玲 陳曉波 ,2012年4月
[2] 《小問號》學作文——本色作文全程導寫60法 , 陸恕 劉濟遠 , 2008年4月
[3]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 , 巢宗祺 雷實 陸志平,2002年
[4]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2年
[5]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育部頒布,200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