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全新的視角,揭示了語文課程的特點及其發展方向,突出了以人為本,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明確提出了語文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充分體現了時代精神和語文教學的整體性、階段性,是語文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產物。本學期以來,我們使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下面我將談談自己在使用新教材進行識字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實驗教材一年級語文上冊中安排了大量的識字教學任務,在編排時體現了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學習漢語拼音的同時安排了70個漢字的識字任務,出現了一些短語、句子和兒歌,把學拼音、識字、發展語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但增強了趣味性,使學生及早獲得成就感,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剛剛接觸漢字,還沒有掌握識字方法,也沒有更多的識字經驗,更不知道如何來學習這些漢字。他們感興趣的只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注重結果和目的。因此識字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對于一些筆畫較多的漢字學習起來就更不容易。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能夠學得快、記得牢呢?我通過一個多月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兩點增強識字效果的有效途徑。
1 培養興趣,提高識字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做好一切事情的關鍵。有了興趣,才容易接受外界的新鮮事物。因此,教學中我盡可能的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充滿趣味性,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更多行之有效、行之有趣的游戲活動空間,把識字與活動融為一體,使學生在活動中識字,從活動中學到識字方法,進而提高識字興趣,發展識字能力。我通過“找朋友”、“摘蘋果”、“看誰找的快找的準”等輕松活潑的游戲,寓教于樂。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每節課都興趣盎然。促使他們積極大膽地探索識字方法,主動地參與識字過程,能力得到了不斷的提高。
例如,教學第5課生字時,先讓學生借助拼音自主識字,再記憶字音和字形,最后脫離拼音小組合作識字。檢查認讀情況時,我把六個生字分別寫在大蘋果貼在黑板上,學生個小組討論識記漢字的方法,找到了好的記字方法就可以摘走相應的蘋果,最后看看那個小組摘得的蘋果多。這時大家為了給本小組爭得榮譽,就積極得想辦法。其中有個小組在識記“畫”字時,他們認為上面的“一”就是一支畫筆,底部就像畫紙,中間的“田”就是畫出的一幅圖,結合起來就是“畫”字。這樣形象的想法即有利于記住這個漢字,又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時其他小組也不甘示弱,積極動腦,很快蘋果被摘完了,本課的生字也基本學會了。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整個一節課學生們都十分地投入,不但學會了生字獲得了成就感,還探索出了許多識字的新方法,為今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 反復練習,鞏固識字效果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記憶的持久性還不是很強,對所學過的生字時間一長就會印象模糊,容易反生。為了讓學生能把學過的漢字記準記牢,我采用了反復認讀,加深印象的記字方法。除課堂上復習外,還讓學生把學過的漢字制作成卡片,有空余時間就拿出來讀一讀,記一記,早讀時間四人一小組合作練讀,比賽讀等,并鼓勵他們走進生活,在街上店鋪外面的牌匾上、吃的小食品袋上以及見到的東西上面去找一找我們學過的這些漢字,認一認它們,最后就能熟練認讀了,這樣來逐步達到鞏固漢字的目的。在區別形近字時候,也讓學生把兩張或幾張形近字、同音字卡片放在一起,用自己習慣的方式來區分它們。這樣大家再進行交流,就會記憶更加深刻。
例如:“機”和“雞”這對同音字,有的同學說因為小雞的樣子和小鳥有點像,那么有鳥的就是小雞公雞的“雞”。這樣的方法及簡單又形象,學生記憶起來很方便。
當學生認識了一定數量的漢字后,就更需要反復練習,多次與生字接觸,才會達到記憶深刻的目的。讓學生一遍一遍的與生字見面,這樣長時間的訓練,學生就會把字記得更加牢固。
除以上方法外,還可以利用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達到實質的目的。讓他們在小組內感受合作學習的樂趣,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相互探討,相互交流,就能夠不斷的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
總之,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教師必須以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為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開展靈活多樣的課堂活動,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開發學生的潛力,鞏固識字效果。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教學途徑,把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精神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