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學是初中畢業年級開設的學科,為了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思維,我始終把自己當作學生,在同伴學習的基礎上,建立興趣,用內動力促進學生學習,邊學習、邊探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自覺學習、自主探討幫助學生突破化學用語知識,讓學生拿到化學之門的關鍵鑰匙幫助學生合理記憶,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雙基引導學生學會細心觀察和動手探究,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能力
【關鍵詞】內動力 學習習慣 關鍵鑰匙 觀察思維能力
化學是初中畢業年級開設的學科,為了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思維,我始終把自己當作學生,在同伴學習的基礎上,建立興趣,用內動力促進學生學習,邊學習、邊探究。那么教師的內動力是什么呢?
1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自覺學習、自主探討
在每一節新課之前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要求學生把新課內容仔細通讀一遍,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帶著疑問去學習,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建立\"戰場課堂\"和\"程序課堂\",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習慣,讓學生始終是處于主動的思維狀態。在自主學習的課堂上將 \"閱讀\"、\"練習\"、\"小組討論\"、\"完成學案\"等在課堂上規定時間,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內容。這種方法開始在有些班級不適應,教師用專門的時間規范訓練,直到基本達到要求。所謂\"程序課堂\"就是根據課型展現出自己的教學特點,讓學生基本上是按照\"程序\"去思維,按照程序一步一步往前走。
比如,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新課程,教師按照\"復習鞏固——情景導入——展示目標——閱讀內容與思考的問題——交流討論——結果評價——總結——當堂三級訓練\"。同時,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采取三個判斷:
一是看課堂上舉手人數,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大膽回答,也便于教師判斷知曉率;
二是練的習慣,即根據學生舉手情況提問學生看知曉率;練是學生黑板上練和桌上練相結合,對與錯用\"兵閱兵\"的方式解決,以鼓勵學生自覺思考的習慣;三是閱讀習慣,即規定閱讀的內容、規定帶問題閱讀的時間,提高時間和學習效率,課堂上的\"點名制\"讓每位學生有緊張感,保證課堂上必須認真聽講。同時,多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思考、討論問題,并勇于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以鍛煉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提高聽課效率,從而將本節課的知識很好的消化。
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要主動思考、敢于質疑、勇于探索。而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要仔細傾聽、善于合作、認真反思、主動交流。由于初中化學知識點雜亂而零碎,在認真聽講的同時要做好課堂筆記,這不僅有利于課后進行復習,掌握重點,又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課時\"走神\"。每單元講完后將考點引導學生進行歸類梳理,對知識進行整理歸納,便于一起回顧,搞好\"務實\"演練。這樣就可在整理總結的過程中,教給學生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便于掌握。學生在整理知識時就容易把握內在聯系,有利于學習。
2 幫助學生突破化學用語知識,讓學生拿到化學之門的關鍵鑰匙
化學用語主要包括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等,他分散在課本的前五單元。對于這部分內容采取分散記憶和不間斷地強化練習相結合。
如元素符號的記憶可在一開始學習化學時,每天規定自己記兩到三個元素符號,當掌握到一定數量時,再進行歸納分類,如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進行分類,強化記憶。這樣就可以分散了在學到元素符號時記憶的難度,同時,在記憶過程中不斷的加以練習。而對于化學式、分子、原子、離子符號、以及元素化合價等等,在記憶的過程中輔之以一定量的訓練,以及時反饋自己對化學用語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彌補和矯正。而化學方程式的學習,應該說是貫穿于初中化學學習的始終。它直接影響著我們后續學習的很多內容。因此,它是學生初中化學式容易形成分化點的一個關鍵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我要求自己和學生細心、認真的書寫好化學方程式,養成良好的習慣。注意書寫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是否遵循客觀規律、是否配平、有無氣體或沉淀符號,短線有沒有改成等號等等。同時,我有時故意寫錯化學方程式,讓學生找問題。
3 幫助學生合理記憶,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雙基
學生對化學實驗興趣較為濃厚,基本能夠獨立完成。但是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掌握不夠牢固。追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的記憶力差,對學習不感興趣。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希望學生盡多地感知事物,而且希望他們有良好的記憶力,對所學知識和技能能長期記憶,經久不忘,這也正是某些學生對化學課感到頭疼的原因所在。因為化學抽象概念多,\"雙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規律和本質不易掌握,所以覺得記不牢且容易遺忘。幾年來,我在化學教學中是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的。
① 我教給學生要\"因材施記\",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找出不同的記憶方法。概念、定理、性質等要認真聽老師講,仔細觀察探究實驗,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譬如:一是對偶知識對比記:如化合與分解,氧化與還原;二是物質性質網絡記:如對含碳元素的相關物質可構建知識網絡系統記憶;三是類似知識歸類記:如CO2與CO的性質,O2與CO2的制備裝置等;四是化學用語分散記,如元素、原子、化合價、化學式及方程式等按知識階梯分散到各章節記憶等。
② 教學生在看書做題時積累知識,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特點的記憶方式,這樣才能花費時間少,記憶效果好。
③ 與生活知識相聯系的要聯系記,尤其是與生活知識聯系緊密的化學知識要及時用所學知識去解釋。
4 引導學生學會細心觀察和動手探究,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能力
\"觀察是一切實踐和理論的基礎\"。對于初學者而言,首先要學會觀察實驗現象,最初可在老師的指導下,按老師的要求,將你看到的化學現象用簡明科學的語言敘述出來,以后再慢慢地總結觀察實驗的思維規律。如:觀察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后,就會總結出觀察物質燃燒的實驗現象,應從三個方面入手,即:①火焰——光 ②放熱——熱 ③產生什么物質——新物質。其次,要學會用化學的眼光去關注社會,透視熱點,捕捉生活中的化學,這樣我們才會發現化學有用,從而增強了學習化學的動力。如:學過\"分子\"、\"原子\"的概念后,教學生用分子原子的觀點去解釋\"濕衣服晾干\"、\"酒香不怕巷子深\"、\"煤堆在墻角時間長了,墻也會變黑的原因\"等 。學習O2和CO2知識時,現象多,根據現象的推斷也隨之出現,要學會用現象做題,就要引導學生學會從哪些方面觀察現象,這是學會做題,學會分析問題的關鍵。所以,學會觀察,是學好化學的一個基礎。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眾多的化學概念、定律以及性質來源于實驗。這就要求同學們上課要認真、細致的觀察實驗,始終以教師為內動力,來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