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是一種認知手段;傾聽,是一種學習的能力;傾聽,是一種尊重素養;傾聽,是一種品質。我所接觸的都是低年級的孩子,低年級的孩子往往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這和他們的年齡特征有關系。作為常年面對低年級數學教學的老師應讓他們明確學會傾聽是一個人學到東西的捷徑,更讓孩子知道認真傾聽也是對別人的尊重,對自己的尊重。
1 優化對學生\"聽\"的指導
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傾聽能力,不僅要是使學生想聽、愿聽,而且要會聽、聽得明白。而學會傾聽需要良好的指導。教學生學會傾聽是教師的重要責任。我在教學實踐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優化對學生\"聽\"的指導:
1.1 明確\"聽\"的要求。
作為教師,我們常常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呢?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明確學生聽的要求。我在課堂教學中就提出了\"學會傾聽要四心\",即傾聽時做到:一要專心,聽老師講課,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問題都要積極的思考,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低年級的學生這個情況尤為明顯,舉手回答一題多解的問題時,有些學生只關注自己的答案別人說過的答案自己舉手再說一遍很顯然沒有聽其他同學的回答。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
1.2 \"聽\"從老師做起
剛進入一年級的孩子是喜歡老師的,對新環境新老師都很感興趣。要讓孩子喜歡上數學,就要做一個平易近人的老師。一開始老師就要樹立好傾聽的榜樣,老師首先要做到一個耐心、專心、悉心的傾聽者。當學生在發言時,老師應帶頭專心傾聽,學生的回答一定要聽全了,讓學生把話說完,不輕易打斷學生的發言,回答不出來的適當引導和評價,在聽到學生錯誤答案時也別急著朝他發火,或許當他意識到錯誤時會進行改正,多給孩子一次機會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發言的同時,讓學生也意識到我傾聽別人的回答別人也會認真傾聽我的回答。教師的\"傾聽\"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針對地調整教學,同時也是對學生人格的一種尊重,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
1.3 實施有效評價
多給孩子一些肯定,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發展,應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一般可以結合學生的情況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互評,老師評,家長評。對孩子近期\"聽\"的表現做一個總結。總有家長問老師最近我家某某上課表現怎么樣。上課的表現無非是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和家長交流時不是一味批評他的孩子,而是讓家長也學會傾聽孩子說的話,了解到上課不善于傾聽的孩子在生活中對傾聽就有所欠缺,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達到同一個目的,使學生會聽,會說,樂聽,樂說。通過長期評價活動,讓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喜悅,促使他們更快地進步。
2 結合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傾聽能力
2.1 多一些口頭獎勵
口頭獎勵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而言作用很大。當學生對于教師的經常使用的幾句表揚已經習以為常時就激發不起他們的傾聽興趣,因此這就要求老師要有多樣的口頭表揚。在外出學習時,聽了一位數學老師的一節課,每一個孩子的回答那位老師都能找到適當的鼓勵詞,短短的一節課每個小朋友都喜歡上了這個數學老師。課后那位老師介紹說她背了百來條評價語,在什么情況下用哪一句,不得不佩服這位老師,她已經把鼓勵當作一節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帶勁。關于課堂傾聽鼓勵我們可以這樣說:\"你聽得最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呀!\"\"這么一點小小的區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真會聽!\"\"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大家看,這位同學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個眼神,一句贊揚,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不花時間,不費力氣,卻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課堂中,我們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及時表揚注意傾聽的孩子,適時地鼓勵學生對他人發言提出質疑。評價學生時,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課堂上學生怎么會不認真聽講呢?
2.2 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不斷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來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達到充分溝通的目的。如:低年級的教材中,引入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教師要充分利用這種些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結合課題引入一定的故事,以故事導入新課,或讓學生看圖講故事,再根據故事情節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多講多說。還可以讓學生編排課本劇,使課堂氣氛緊張而不死板,活躍而不紊亂。新的發現和感受到的新的成功所帶來的強烈的喜悅會引導學生產生急切傾聽下去的興趣。
2.3 教師適當協助發言
一年級的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強,在發言時經常因為一句話過長,不認識字而不能表達自己的想,這時候,學生因為聽不懂,也就不想聽了。教師應該及時通過提醒、誘導來協助學生發言,這樣既可以幫助發言者樹立自信,又可以重新吸引傾聽者的注意。在教學一圖四式中,學生用四句話說圖意,四句話學生肯定說不完整,這時老師適時提醒幾個字,就能幫助學生說好四句話,當學生說完成時很有自豪感,讓大多數的學生樂說。
3 拓寬途徑,鞏固傾聽習慣
學生的發展是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要教會學生學會傾聽,讓學生能自己的方式表達。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精心設計有結構、有層次的交往活動,引發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在理解的基礎上相互辯論。
3.1 練習中的\"聽\"
要準確地寫算是必須專注地聽,因此,得有細心聽、用心聽的習慣,否則就難以寫下來,而\"寫\"可以用來檢驗和強化聽的效果。可見,聽寫得過程是個耳聽、心想、手寫得過程,\"聽寫\"是個訓練學生聽寫的良好途徑。當然,隨著年級的升高,聽力訓練的題型應有所變化,可由聽寫算式到聽寫應用題等,將\"聽\"的訓練與\"說\"、\"讀\"、\"想\"、\"寫\"結合起來,這樣,聽力的訓練點就會更全面,由最初的聽記、聽辨擴展到聽解、聽評。如利用課前幾分鐘聽老師讀一篇數學小論文,學生可以說自己聽后的體會,可以說自己聽到好的地方,還可以質疑、評價文中的內容等。聽的要求不斷提高,其內涵也不斷豐富,它包含了記憶、理解、分析、歸納、判斷、推理、想象等能力。
3.2 游戲活動中的\"聽\"
兒童的生活離不開游戲,傾聽雖然是枯燥的,但只要加入那么一點游戲成分,學生的興趣就驟然而起了。例如:一年級的學生在進行口算時,可以用游戲形式開火車,火車火車誰來開,把大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聽答案和對答案的過程時學生就會更加專注;在認數的教學中注入一些猜數字的游戲,猜數雖然是猜更是有方法的猜,你聽到別人猜的數是否正確的同時還能想到不同的答案嗎;二年級學生更喜歡競技類的游戲,闖關游戲,桌與桌比,組與組比,每個人都想得到冠軍。看,傾聽能力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得得到了訓練。
3.3 活動中的\"聽\"
在每冊的數學內容中,都安排了一些活動課,教師也能利用這些活動課培養學生聽的習慣。活動課中,學生都比較好動,往往要求沒有聽完整就動手,導致課堂亂哄哄,一節課下來學生毫無收獲。老師在組織學生活動的同時,就要讓學生認真聽要求,哪組沒有按照要求的被取消資格。聽別人回答時要用心,還要會聽,邊聽邊想,不重復別人的內容,創新自己的回答。別人的回答后也請其他學生說說他說的好不好,好在哪,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等等。通過活動課,更有效的提升了孩子們傾聽的本領,孩子們\"說\"的興趣日益高漲,\"傾聽\"和\"評價\"的能力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傾聽是一種能力、一種習慣。它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廣大教師經常提醒、督促和長期的指導。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教師善于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不斷訓練,就能使學生逐步養成傾聽老師講解、傾聽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擁有\"傾聽\"的能力,才能真正用好\"傾聽\"這把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