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迎接科學技術和知識經濟迅速興起的挑戰,需要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雨這種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的培養要靠教育來實現。基礎教育是創新人才成長的搖籃。其學科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脫離了具體的學科知識,創新往
往會成為一紙空談。面對21世紀,英語已走進我們的生活,中學外語教育教學責無旁貸地應勇挑重擔,在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中加強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
1 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創新意識
在中學外語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的工具,還應該是發展認識的手段。在教學實踐中要徹底改變以往封閉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樹立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努力造就一支新型的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師隊伍。
在學生方面,結合教材內容通過英語講座、小報、興趣小組等形式有意識地穿插當前的形勢和創新理論,讓學生認識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其次,立足于從教材本身出發.不失時機地利用所教語言材料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團結協作、助人為樂、熱愛科學的人文精神,培養他們保護自然、維護和平的現代意識,從而激發求知欲望和創新欲望。
2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1 讓課堂活起來。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陣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利用啟發式教學,讓原本索然無味的課堂變得津津有味,讓學生樂學。而傳統的語言教學總是把知識點的傳授作為教學的重點和核心,在這種背景之下學生的語言學習僅僅是知識的儲備,不具備交際性,他們自己不能開口,也聽不懂別人說什么,這就是我們說的\"啞巴、聾子英語\"。我認為學習語言應使學生置于教師創設的活生生的生活情境中,讓其去真切感受這種文化的真靠與魅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把語言知識激活,使其在活動中運用英語對話,提高運用能力。如《初中英語第二冊》(下)第82課,課型是課文教學,按一般慣例,教師先讓學生熟悉詞匯,然后聽錄音,講解課文中疑難句式。而我在具體操作中,則將程序重新做進一步處理,不是直接進入課文,問:\"Do you like listen to music?\"答\"Yes.\"Do you know a}%lt Beethoven7\"
然后欣賞《月光奏鳴曲》,并向學生提出下列預設好的具有導向性的問題,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入課文,使之觀念發生改變,由以前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努力提高聽課效率。
T:Who is the writer of this piece of music?
T:What's its name\"t
T:How,where and why did he compose his Moon-light Sonata?
借助問題,先教會學生一些有關音樂及貝多芬背景知識的詞匯。如piano,moonl¨ight,sonata,poor等,而后就課文細節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討淪,用學過的知識分析、解釋,進行師生問答、生與生之間回答,鼓勵學生提問、質疑,最后給出代表這個情境的關鍵詞,用表演法將課文改為故事,讓學生自己表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思維就會活躍,整個課堂就會充滿活力。
2.2 不斷革新教學方法,放飛學生的想像。
由于過去思維的阻礙,陳舊的英語教學方式一直沿用了幾十年,因而改變舊的教學方式便成為首要問題。在教學中,可結合本校實際開創適合本校的外語教學,啟發學生思維,開展愉快教育,打破思維定勢,拓寬思路,放飛學生的想像,鼓勵學生多想,大膽想像,形成一種氛圍,當有的學生發現和提出含有創新因素的\"新奇\"問題的時候,哪怕提得不夠準確、完整,教師也應因勢利導,引導廣大學生聯想、思考,這樣才能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想像力才會發揮出來。
2.3 鼓勵學生開口,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課堂知識的拓寬和延伸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而英語教學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適當開展英語課外活動,組織興趣小組,為學生創造開口的機會是行之有效的。使之在課中所學知識進一步得到提高和升華。
3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應遵循的原則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必須遵循民主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反饋原則、情感原則、激勵原則,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加強自我肯定激發自我創新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