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有廣闊的天空,年輕人在基層也可以大有作為。”習近平同志2010年5月在廣西田陽縣那滿鎮考察時對大學生村官說的話,深深激勵著在廣西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工作的高校畢業生,也吸引我從武漢回到廣西,從2010年8月起,到田陽縣巴別鄉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工作,我要在農村這片充滿生機的田野上,傳授知識、播種希望,回報培養我多年的國家和社會。
我在社保中心主要經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業務,由于當年是“新農保”試點年,業務繁忙,我利用工余時間加班,完善養老保險檔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我努力學習掌握“新農保”的各種政策及文件,配合鄉黨委、政府開展“新農保”政策宣傳,使“新農保”政策法規深入人心,老百姓樂于參保。
由于自然環境惡劣,巴別鄉農民家庭經濟收入來源少。我配合鄉黨委、政府對全鄉人口進行調查摸底登記,通過參加各種就業、創業項目培訓,提高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率,使有的返鄉農民工成為種養示范戶,有的成為青年創業致富能手,有的成為黨員致富模范帶頭人。
巴別鄉是田陽縣唯一沒有地表河的鄉鎮,70%的村屯水資源枯竭,缺水較為嚴重。我積極投身于鄉黨委、政府的“家庭水柜”建設大會戰中,每天都騎著舊摩托車下村,跟群眾一起挖地基、和水泥、搬磚頭,帶動群眾興修“家庭水柜”,解決飲水難題。
2012年1月,鄉政府把我推選為新平村工作組組長。我下村了解到該村和平屯農民蘇其他和妻子長期生病,生活極為困難,交不起“新農合”費用,我幫他全家三口人繳費180元,一個月后,他小孩因病住院花費幾千元,“新農合”為他家減輕醫藥費負擔,從他的感謝聲中,我聽出一種感動——把群眾當親人,群眾就會信任你。之后我把該戶情況向鄉黨委、政府匯報,把他家列入低保名單,解決該戶的最低生活保障問題。此后,我深知在平凡的崗位上,為淳樸的基層群眾服務,更能提升基層工作者的人生價值。
2012年8月,我的服務期滿,但我毫不猶豫地繼續留在原服務單位工作,我喜歡體味每次為農民群眾解決一件實事后的成就感。三年來,我的腳印遍布巴別鄉的每一個村屯,我不限于“新農保”本職工作,還積極參加農村危房改造、新農村建設、“家庭水柜”建設大會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村“兩委”換屆選舉等工作,得到鄉黨委、政府和群眾的肯定,榮獲2012年度“先進工作個人”稱號。在“三支一扶”崗位上,我與領導、同事和群眾關系融洽,心情舒暢,今后還將繼續努力,為“三農”發展再作新的貢獻。
我深深地感受到,年輕人應該到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扎實工作,我相信,只要我腳踏實地,不怕挫折,練就豐滿的羽翼,就能從基層向著理想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