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選擇生產成本、土地成本和現金成本作為投入變量,產品產量和產品產值作為產出變量的基礎上,構建了基于DEA-CCR的中國地區小麥成本收益效率評價模型,利用相關數據對中國各地區小麥成本收益效率進行評價,并對其改進可能進行測度,實證結果表明:中國各地區小麥成本收益效率相對較好,多數地區均存在投入可減少、產出可增加的潛力。
關鍵詞:DEA-CCR;小麥;成本收益;效率評價
中圖分類號:F316.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6-0072-03
引言
農業是一國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基礎性產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性地位。中國人口眾多,需要用占世界9%的耕地養活世界近1/5的人口,這是中國一直面臨的非常嚴峻的挑戰。所以,農業問題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小麥是中國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是中國第二大產量糧食作物,也是中國人民的主要糧食之一。而小麥在生產種植過程中需要多種要素的投入,如土地、化肥、人工和機械等要素,成本種類繁多。所以,對小麥的成本收益效率的評價一直是國內外學者和實踐領域中關注的焦點問題。為此,本文構建了基于DEA-CCR的中國地區小麥成本收益效率評價模型,并利用相關數據測算其效率及改進空間,以期為小麥種植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一、模型構建
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簡稱DEA)方法,是對多指標投入和多指標產出的相同類型部門,進行相對有效性綜合評價的一種方法,也是研究多投入多產出生產函數的有力工具。本文正是采用DEA方法對中國各地區小麥成本收益效率進行評價及改進。
DEA方法就是根據投入指標數據和產出指標數據評價決策單元的相對效率,它是評價多指標投入和多指標產出評價單元有效性的多目標決策方法。其中,各地區(如黑龍江、遼寧、吉林等)可以被稱為決策單元(DMU),亦稱評價單元。評價的依據是各地區小麥生產的一組投入指標數據和一組產出指標數據。投入指標是指各地區小麥生產需要消耗的經濟量。產出指標是指各地區小麥生產產生成效的經濟量。具體中國地區小麥成本收益效率DEA評價模型構建如下。
設共有n(n=15)個地區(我國小麥主產區共有15個),稱為n(n=15)個評價單元DMUj(j=1,2,…,15),每個評價單元都有m(m=3)種投入;p(p=2)種產出,這樣,就構成了有n個評價單元的多指標投入和多指標產出的評價系統,如圖1所示。
圖中,xij表示DMUj評價單元第i(i=1,2,3)種投入指標,本模型選擇小麥生產的生產成本、土地成本、現金成本作為投入指標,其中生產成本包括物質與服務費用和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包括流轉地租金和自營地折租,xij?0;
yrj表示DMUj評價單元第r(r=1,2)種產出指標的產出量,本模型為小麥產品產量和產品產值,yrj?0;
vi表示第i(i=1,2,3)種投入指標的權系數,vi≥0;
ur表示第r(r=1,2)種產出指標的權系數,ur≥0;
xij和yrj是向量xj=(x1j,x2j,…xmj)T和yj=(y1j,y2j,…,yqj)T中的分量,本文中xij和yrj指標數據均來源于《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2012》。
在圖1所示的評價系統中,本模型中設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的權系數向量分別為v(v1,v2,v3)T和u=(u1,u2)T。
對評價單元DMUj,定義其效率評價指標為:hj=(j=1,2,…,15)。
由此定義,我們有:(1)總可以適當地選取u,v,使hj≤1;(2)粗略地說,對于評價單元DMUj0,hj0越大,表明DMUj0能夠用相對較少的輸入得到相對較多的輸出。
要評價現在第hj0個評價單元相對有效性,即如果我們想了解DMUj0在這n(n=15)個DMU中相對來說是不是“最優”的,須建立評價系統的CCR模型。
在中國地區小麥成本收益效率DEA-CCR評價模型中,設第j0個評價單元的投入向量和產出向量分別為x0=(x1j0,x2j0,x3j0)T和y0=(y1j0,y2j0)T,成本收益評價指標h0=hj0。在成本收益評價指標hj≤1(j=1,2,…,15)的約束條件下,選擇一組最優權系數u和v,使得h0達到最大值。構造最優化DEA-CCR模型:
二、實證分析
中國地區小麥成本收益效率DEA-CCR評價模型中選擇小麥生產成本、土地成本和現金成本作為投入變量,選擇小麥產量和小麥產值作為產出變量,具體數據見表1。
根據上述構建的中國各地區小麥成本收益效率DEA-CCR評價模型,可得到相應成本收益效率測度值,具體見表2。
通過表2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各地區小麥成本收益效率相對較好,其中,黑龍江、河南、陜西省的小麥成本收益效率相對值均達到1;中國15個小麥主產區小麥成本收益效率平均值為0.8900;山西、甘肅、云南省的小麥成本收益排在最后三位,分別為0.7297、0.7703和0.7848。除黑龍江、河南、陜西三地區外,其余12個地區均存在投入可減少、產出可增加的潛力。根據上述模型進一步測算各地區小麥成本收益效率的投入產出改進的空間,具體見表3。
通過表3我們發現,在保持現有產出的情況下,四川、云南、甘肅可以減少其生產成本,內蒙古、云南可以減少其土地成本,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湖北、寧夏、新疆可以減少其現金成本;在保持現有投入的情況下,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四川、云南、甘肅、寧夏、新疆可以增加其小麥產品產量,江蘇、安徽、湖北可以增加其小麥產品產值。
三、結論
通過構建基于DEA-CCR的中國地區小麥成本收益效率評價模型,對中國各地區小麥成本收益效率進行評價并測算改進空間,可以得到如下結論:第一,中國各地區小麥成本收益效率相對較好。黑龍江、河南、陜西的小麥成本收益效率相對值均達到1,中國15個小麥主產區小麥成本收益效率平均值為0.8900。第二,多數地區均存在投入可減少、產出可增加的潛力。
參考文獻:
[1] 杜棟,龐慶華,吳炎.現代綜合評價方法與案例精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 葉義成,柯麗華,黃德育.系統綜合評價技術及其應用[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