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中國高等教育的持續發展和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似乎成了一對矛盾,河南省也不例外,且河南省大學生的就業還有其自身特點:畢業生數量多、人才大都往外省單向流動、就業滿意率低等,因此,河南省大學生就業問題顯得更加困難重重。對此,我們應該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解決。在就業方面,可以從政府、社會、高校、學生自身四個方面共同做出努力來解決就業問題,最終推動高等教育的持續發展和大學生的順利就業。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教育理念;產學結合;“走出去”
中圖分類號: G647.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6-0118-03
教育是國家民族振興的基石,是國家的立國之本,高等教育更是彰顯一個國家人力資源質量提升的重要標志。因此,自1999年以來,我國開始大力發展高等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數量與日俱增,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國整體人力資源質量的提高。與此同時,大學生就業問題近年來也成為日益困擾政府、高校和社會的一大問題,“就業難”成了大學生群體乃至整個社會的共識。2013年更是因此被網絡上戲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
一、 河南省大學生就業的現狀
大學生就業,現在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大挑戰,無論是否為高校擴招帶來的直接后果,大學生“就業難”卻實實在在的成為擺在政府、高校、社會和家庭面前的一道難題。2001 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為115萬人,2002年為145 萬人,2003年為212萬,2004年為280萬,2005年為338萬,2006年為413萬,2007年為495萬,而2009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610萬,到了2013年這個數字直接攀升至699萬人,比2012年增加19萬,刷新紀錄,伴隨著招聘崗位的下降,2013年便造就了中國的“史上最難就業年”。[1]
就河南省而言,2013年,河南省有高校畢業生51萬人,加上往屆未就業畢業生總人數將達到60萬,還有近20萬普通中專畢業生,就業壓力比較大。據省教育廳廳長王艷玲介紹,2012年河南省共有高校畢業生48.5萬人,截至2012年9月1日,已有39.1萬名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80.67%,普通中專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2]。然而,平均就業率的提高并未解決河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滿意率的持續低迷。
二、 河南省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河南省高校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隨著畢業生數量的日益增加,就業形勢也日益嚴峻。河南省作為人口大省在短時間內不會改變,河南省的大學畢業生的絕對數量也只會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而不斷龐大,因此,就業壓力將成為較長一段時期內政府、高校、社會和家庭所持續面臨的問題。
其次,對于河南籍在省外就讀的畢業生而言,絕大部分都將工作的意向地點選擇在就讀城市或北京、上海以及沿海和南方的省市,這對于河南省人力資源的的利用和管理都是非常不利的。由于文化、社會和經濟的原因,在省外就讀的大學生往往能夠從就讀城市和學校吸取到許多不同于本省市的觀念、思想和行為,而這些對于河南省各項事業的發展都是極為有利的,但是,畢業生選擇不回河南,對于河南本省而言,則是一種人力資源的損失。
再次,對于在河南本省就讀的畢業生而言,相當一部分學生也會選擇去省外的沿海發達省市或南方省市工作,以求得到更多的機會和鍛煉。雖然從整個中國的宏觀人力資源管理角度而言,這是人才交流的一種方式,有助于人才的成長和推動經濟的發展,但是,這種“孔雀東南飛”、“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現象對于生源地的發展卻是無助的,因為這種人才的流動是單向的。另外,一部分人雖然出于種種原因留在了省內工作,但是,由于河南省高等教育發展的不足,導致本省培養的高層次人才相對缺乏,且由于這些學生一直在省內讀書,視野相對狹隘,思維比較受限,因此,對于經濟等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推動也是非常有限的。
另外,河南省高校大學生就業過程中還存在著就業滿意率低、創業率同比較低,畢業生就業專業不對口,求職花費趨高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將有助于促進河南省高等教育的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二)原因分析
關于河南省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其原因是復雜的,既有歷史的因素,也有現實的因素;既有自然的因素,更有人為的因素。總的來說,其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從自然因素和現實因素上來講,河南省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省,受傳統的小農觀念影響至深,雖經改革開放的洗禮,但是在很多地方人們的思想和觀念仍然比較保守,因此,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敢于突破阻礙進行創業的人數相對較少;農業發展的限制也使得大量非農林類畢業生只能選擇在沿海和發達省份以及省內較大城市就業,這在很大程度上也不利于河南省各項事業發展的整體質量提升。
第二,從觀念上來說,由于受傳統儒家思想和小農觀念影響較深,河南籍大學生的思想都相對保守,因此,學生在考學和畢業時普遍存在一種“走出去”的心理。在“走出去”之后,接觸到外省市的不同于本人傳統觀念的新思維、新觀念后,更是難以回到自己的故鄉,而選擇自己已經適應的沿海和發達省市。部分學生也想通過自己的力量來改變家鄉現狀,但是都被強大而博深的傳統觀念所阻擋,因此,要么選擇重新“走出去”,要么被傳統觀念所戰勝、所同化,繼續和周圍人一起在原來的生活圈、思想圈里工作、生活。
第三,資金缺乏導致高校軟硬件條件落后,畢業生質量難以保證。河南省的市場經濟發展一直比沿海和南方省市落后,因此,高校從市場中獲取的融資渠道非常少,真正從市場上獲得的資金也非常有限,僅僅依靠財政投資和銀行貸款來發展高等教育是不符合現代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資金的缺乏使得高校的發展處處受限,也難以為大學生的培養提供良好的軟、硬件條件,從而導致畢業生整體素質和質量同沿海和發達省市相比較低,在就業過程中競爭力也處于不利地位,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就業率。
第四,河南省高校普遍缺乏現代教育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礙了對學生培養的質量。該省相當一部分高校對于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如多媒體教學等的利用還不充分,部分學校把多媒體教室用作應付教育部評估的擺設,并沒有實際發揮作用,這既不利于老師的教學,也不利于學生接受先進的教學模式和知識。在教學模式方面,文科實驗室的建立和使用也非常有限,大都采用的是理論教學模式,這些對于培養現代社會要求的實踐素養是不利的。上述這些最終都會導致學生難以接受到先進的知識和理念,從而導致就業情況不樂觀。
三、 提高河南省大學生就業率的對策分析
在提高河南省大學生就業率方面,我們可以從四個角度出發,即政府、社會、學校、學生自身,四者的共同努力必然會逐步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一)政府
對于河南省而言,大學畢業生的絕對數量是非常大的,而該省市場經濟發展的限制決定了其不能吸納眾多的大學生。從政府的角度而言,政府應該頒布一系列強制或非強制的政策來保證大學生的就業。這一點,省政府已經在不斷做出努力,2009年春節前,省政府就已經針對畢業生就業工作出臺多項政策,力促該省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并明確表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相對穩定,就業人數和到基層就業人數明顯增長。同時,使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離校后得到較為完善的就業服務和基本的社會保障。具體而言,省政府出臺了九項新政來保證大學生的就業:去基層扶貧每月補助數百元;去鄉鎮工作評職稱時免試外語;到民企就業社保年限合并計算;畢業生創業可申請5萬元貸款;自主創辦企業給予研發經費支持;就業指導教師將設置專業職稱;取消內部考試,公開選聘大學生;畢業生招聘會不再收取門票;對貧困畢業生可給予求職補貼。這些政策的具體實施,必將有力的促進河南省大學生的就業。
(二)社會
首先,各企事業單位要給在校大學生提供實習的崗位和機會,使大學生在校期間便能得到很好的實踐鍛煉,對于大學生而言,這也是就業的實際操練。因此,在重視效率和效益的今天,各企事業單位必須把眼光放遠,以眼前的短期利益的犧牲來換取更長遠的發展。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社會,在知識經濟社會里,創造財富的力量已不完全在于機器、設備和原料,而在于一種更為有效的因素,知識的價值更有效、更直接地體現出來。企業如果看不到這一點,不重視知識,不尊重科學,不尊重人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必然難逃失敗的厄運。
其次,社會上應該成立專門的大學生就業服務機構,邀請各企業的主要領導人為大學生的就業提供實際指導,實現企業和大學生之間的直接對話。以彌補當前高等教育和市場經濟發展中出現的錯位現象。
再次,各企事業單位的管理者應該承擔起為大學生這個人才群體服務的職責,定期給某些學校的大學生進行實際的就業指導培訓,這既是企事業單位領導人自身覺悟的表現,也是全社會對于高等教育發展重視的體現。
(三)高校
首先,河南省的高校必須建立完善的就業指導中心。就業指導中心必須在高校中處于比較核心的地位,由高校的重要領導人負責,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業指導工作就應有機地與教學相結合。從入學起,學校就在選擇專業和課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高年級時又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和技巧訓練,甚至到畢業后的很長時間仍持續給以服務。高校就業指導中心還善于加強與社會的結合,重視與用人單位的聯系、溝通以及進行合作教育。
其次,貫徹以職業生涯教育為基本內容的大學教育。通過職業生涯教育,一方面,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提高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與就業層次。學生經過科學指導,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將今天的學習與明天的生活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增加認真學習的內驅力,增強知識能力儲備的方向性與針對性,提高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的主動性,提高大學四年學習生活的質量與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為學校的辦學提供依據與參考。通過職業生涯教育的相關研究,學校更加了解社會的需求,從而合理設置專業,科學制定教學計劃,強化課程的基礎性、有效性,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為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提供保證。
(四)學生自身
就業歸根到底來說還是大學生最關注的,因此,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需要付出的努力和代價理應是最高的,這是必然,也是必須的。那么,對于河南省的大學生而言,在保證自己能夠實現較好就業方面應該做出哪些努力呢?
首先,在校期間要有意識地多與社會接觸,一方面,增加自己的閱歷,鍛煉自己的實際才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自身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有針對性去補充自己感興趣的、市場有需求的知識理論,最終使自己的專業才能更加突出,在就業的競爭過程中更勝一籌。
其次,河南省的大學生由于觀念上的相對保守,因此,應當利用寒暑假時間去沿海和南方發達省份實地考察,從事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積累自己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學習和實際的體驗發達區域的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文化理念、經濟理念、管理理念和思路,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思維,并對自己將來的職業定位有更加清醒的認識。這種做法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學生通過這些實地考察,將其學到的先進理念和思路帶回河南,以期改變河南很多地區的傳統管理觀念,最終有利于帶動整個河南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更好發展和進步。
再次,河南的大學生在校期間應該利用一切機會“走出去”。無論是體驗外省地市的風土人情也好,還是體驗全國各地的“風景名勝”,“處處留心皆學問”。在“走出去”之后,大學生應當以豐富自己的見聞和擴充自己的知識為出發點,抓住一切可以學習知識的機會,如去所游城市的高校旁聽其授課的情況,或與當地同學討論各種問題等等,通過這些方式,最終為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服務,也為自己將來的就業增加更多的砝碼。
河南,一個古老而傳統的省份、一個農業大省、一個人口大省,在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中略顯落伍了,需要通過我們的高等教育發展來帶動經濟發展,也需要通過經濟的發展來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經濟動力。而畢業生,作為推動高等教育發展和經濟發展的人才動力,我們必須給予最為充分的重視,為其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讓其在河南省這一舞臺上盡情地展示自己的風采。
參考文獻:
[1] 歷年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EB/OL]. http://www.tesoon.com/a_new/htm/17/81305.htm.
[2] 2013年河南高校畢業生達51萬 將舉辦160場招聘會[EB/OL].http://henan.china.com.cn/news/henan/201211/059412RB6F.html
[3] 全力.國外大學生就業模式及對我國就業工作的啟示[J].北京教育:高教,2007,(3).
[責任編輯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