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2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隨著世界經濟的疲軟而遭遇資本市場的“寒冬”,但總體來看,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已經成為僅次于銀行貸款和公開上市的重要融資手段,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在面臨困難的同時也面臨著快速發展的機遇。因此,回顧了2012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情況,分析了中國私募股權投資的現狀和存在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發展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私募股權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現狀和問題;私募股權投資發展和前景
中圖分類號:F832.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6-0197-02
一、私募股權投資概述
(一)私募股權投資的概念
私募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簡稱PE)是對企業首次公開發行前各階段所進行的投資,對具有較大競爭潛力的初創期企業進行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即種子期、初創期、發展期、擴展期、成熟期和Pre-IPO。
(二)私募股權投資的特點
第一,私募股權投資是以私募形式投資于非上市企業股權,一般不以控股為目的。第二,私募股權投資的準入門檻較高。第三,私募股權投資的投資期限為3—5年,在變現實現退出后要將獲得的資本增值收益分發給基金投資人,這個特殊性導致其流動性較差,風險高,投資者會要求高于公開市場的投資回報。第四,PE投資機構多采取有限合伙制,這種企業組織形式有很好的投資管理效率,并避免了雙重征稅的弊端。第五,私募全投資的退出渠道具有多樣性。有IPO、售出(TRADE SALE) 、兼并收購(MA)、標的公司管理層回購等等。
二、2012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相關數據
2012年,共有369支可投資于中國大陸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完成募集,新募基金個數大幅超越去年,為歷史最高水平,但募集金額較去年有較大回落。369支新募基金中有359支披露金額,共計募集253.13億美元。其中,人民幣基金354支,外幣基金15支,雖然在數量上人民幣絕對占優,但在平均單支基金募集規模上,人民幣基金與外幣基金仍差距明顯。投資方面,2012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投資活動較2011年略有放緩,共計完成投資交易680起,披露金額的606起案例共計投資197.85億美元,成長資本依舊為最主流的投資策略,房地產投資和PIPE投資亦表現搶眼。退出方面,受IPO退出艱難且回報偏低的影響,投資機構在退出活動中開始有意識地采用其他退出方式,2012年共計發生177筆退出案例,其中IPO退出124筆,占全部退出案例數的比例降至7成,股權轉讓、并購、管理層收購等退出方式開始被更多的投資機構采納。
三、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發展特點和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投資領域多元化
中國PE投資領域呈現多元化態勢,2012年的投資交易共涉及23個一級行業。房地產行業成為最大黑馬,共發生80筆交易。生物醫藥/醫療健康、機械制造、互聯網、清潔技術的投資案例數位列2—5位。現代農業與能源及礦產受到追捧,二者分別獲得獲得43與41筆投資,排在總投資榜第6、7位。
投資金額方面,互聯網行業因涉及大宗交易而位列金額榜榜首;房地產投資以32.09億美元的投資金額位列第2位;能源及礦產行業由于其在經濟周期下行時期具有很好的保值性,也吸引了大批資金,共獲得22.64億美元投資,排在第3位;金融行業以21.69億美元投資位隨其后。
(二)投資規模小型化趨勢
2012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投資交易數量與2011年基本持平,共完成投資交易680起,其中披露金額的606起投資涉及金額197.85億美元,金額與2012年全年相比下降28.3%,其中眾機構對阿里巴巴的投資成為當年最大金額投資,另有34起投資的投資金額超過1.0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這35起投資所涉及的投資金額已占全部投資總金額的52.3%,這意味著其余披露金額的571起投資所涉金額僅占總金額的47.8%,表明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中小型企業投資的市場份額將不斷擴大。
(三)PE支持上市平均賬面回報顯著下降
賬面投資回報方面,2012年境內外資本市場僅獲得了5.13倍的平均賬面投資回報,其中境內上市的企業為VC/PE帶來的平均賬面投資回報為5.40倍,海外上市的企業為其背后VC/PE投資機構帶來的平均賬面投資回報為2.40倍。與2012年同期境內外7.78倍的平均賬面投資回報相比,VC/PE機構通過IPO退出所獲得的投資回報倍數大幅下滑。
(四)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有待完善
2012年10月《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監管辦法》)的出臺標志著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納入法制軌道,有利于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促進中小企業穩步發展,對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完善金融體系、保證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1年11月18日國務院下發的《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旨在清理整頓范圍覆蓋證券交易所、金融產品交易所、文化產品交易所、期貨交易所等幾乎所有類別的交易場所。2012年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工作全國范圍內展開,這表明規范化框架的搭建有利于我國場外市場步入有序發展軌道。
2012年10月23日,《基金法》修訂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二次審議,其中明確規定 :“公開或者非公開募集資金,以進行證券投資活動為目的設立的公司或者合伙企業,資產由基金管理人或者普通合伙人管理的,其證券投資活動適用本法。”而核心問題即 “證券投資”如何界定目前仍未有明確,未來PE基金是否納入 《基金法》依然存在變數。
(五)私募股權投資的退出渠道窄和機制不完善
PE市場上退出主要是IPO方式,但是這種退出方式適用于實力雄厚的大型投資企業,絕大部分中小型企業IPO退出比較困難,產權市場便成為一個非常好的退出通道,無法上市的私募基金可以通過并購、轉讓、管理層回購等方式退出。
2012年共有177筆退出案例,共涉及企業126家。從退出方式分析,177筆退出包括IPO方式退出124筆,涉及企業73家,股權轉讓退出30筆,并購退出9筆,管理層收購退出8筆,股東回購退出6筆。
2012年PE通過IPO退出的比例曾高達90%,2013年降至70%,非IPO類退出方式的比例上升到了27%。。
2012年8月,證監會籌劃多時的“新三板擴容”工作正式獲得國務院批準,非上市股份公司轉讓試點擴大獲得許可。此次新三板擴容增加的3個高新區分別代表著華東、華中、華北三大區域,將來有望實現“以點到面”,逐步將條件比較成熟的高新園區納入試點范圍,為園區的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股份報價轉讓服務。新三板擴容不僅可以有效促進地方產業結構升級、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從而輻射周邊區域經濟增長;新三板擴容也有利于完善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
(六)缺乏高素質管理機構和專業人才
(1)缺乏專業的品牌PE基金管理機構。主要機構投資者尚未深度參與PE基金,一方面是受制于這些機構投資人的投資政策限制;另一方面,市場還是缺乏一批值得信賴的專業PE基金管理人。(2)同時,專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目前我國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使一些小型私募股權基金在投資后無法保證可持續發展。
(七)監管體系不完善
在對國內創業投資監管中,發改委負責牽頭協調,對備案的創業投資企業給予稅收和引導資金的優惠。界定稅收優惠資格由稅務部門負責,給予引導資金優惠的資格由財政部和科技部門確定,所以發改委很難真正起到管理職能。而涉及到外商投資的創業投資企業,按照規定由商務部負責備案管理,但實際運行中商務部門并沒有管理手段。證監會、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等其他部門也只能針對交易所和外匯流動等具體操作細節進行管理,不能掌握全局管制。在管理理念上,主要偏重于對中小企業的扶植,忽視了私募股權投資發展所帶來的風險以及可能對金融體系所產生的沖擊。
四、中國PE發展建議
(一)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創造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在新的《證券法》、《公司法》和《合伙企業法》基礎上,要盡快制定投資公司法,從法律上明確中國私募股權資本的地位和作用,用法律的手段正確規范私募股權資本市場的發展,進一步完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起、運作與退出的完整機制。建立基金資產第三方托管制度。
(二)建立多元化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來源渠道
2007年,《商業銀行法》、《保險法》、《養老基金管理辦法》相關條款放寬投資限制,已經允許保險及養老基金部分進入私募股權投資了;2012年,國家規定10%社保基金可以用于參加私募股權基金。同時,國家開發銀行都開始渉入私募股權投資了,以銀行總資金額度的1%—2%來投入,標志著銀行資金也允許進入私募股權投資了。
(三)國內私募股權投資必須堅持市場化運行模式和政府調控結合
政府應采取必要的宏觀措施,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進行扶持和規范,通過制定法律、調整稅賦、信息服務、提供補貼、信用擔保、優先采購、分類限制等措施推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規范交易制度,創造一個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的經濟與金融環境。
(四)加強投資各方誠信建設,提高市場透明度
一是重視私募基金內部的結構建設,嚴格管理制度,形成嚴密的相互制約機制,把誠信理念融入具體工作中。二是對投資者進行資格認證,保證投資者具有充足的資金實力和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三是規范籌資企業的信息披露,從而使整個市場變得更加公正透明。
參考文獻:
[1] 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年度研究報告[R/OL].清科研究中心網站,2012.
[2] 陳寶樹.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現狀與發展建議[J].學術理論,2012,(18).
[3] 李靖.全球私募股權投資發展的歷程、趨勢與啟示[J].海南金融,2012,(5).
[責任編輯 高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