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行工程質量保險,使保險公司成為工程質量監管的主體,對于提升工程質量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針對工程項目利益相關者參保意識淡薄、保險公司對工程質量保險產品推廣積極性不高的現狀,提出工程質量保險的推廣措施,包括立法強制性實行工程質量保險、合理的工程質量保險費厘定機制、成立獨立的工程質量檢測專業機構、建立工程質量信用評價體系、建立工程質量保險信息平臺、建立專業化的工程質量保險運營團隊、擴大工程質量保險的宣傳與推廣等。
關鍵詞:工程質量保險;強制保險;工程質量保險推廣措施
中圖分類號:FTU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6-0261-02
前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工程建設規模迅速增長,工程項目的單體總量、結構布局、先進施工技術的引用與推廣等方面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特點,使工程質量控制面臨著新的局面。工程質量問題頻頻出現的現狀表明,單靠市場調節或單單進行政府強制管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工程質量控制問題,因此需要引入工程質量保險,將市場的自我調節與政府的強制管理有效結合起來。
在國外,工程質量保險制度已有很多成功的經驗,例如,法國、西班牙、英國都是通過實施工程質量保險來解決建筑工程的質量與責任風險問題,均取得較好的效果。我國政府也已經意識到設立工程質量保險的重要性,出臺了相關的政策規范來引導工程質量保險的施行,如原建設部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于2005年8月5日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建設工程質量保險工作的意見》,一些省(市)也制定和出臺了地方性方案;2006年北京、上海、天津、大連等14個城市試點推行工程質量保險;2012年底太平洋保險首席承保國內首個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項目,為上海某總面積為18萬平方米的住宅項目提供保險保障,總保額達10億元,開創了國內建筑工程質量保險的先河。
一、目前工程質量保險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工程質量保險一方面可以為公共安全事故的安撫和補償提供基礎性的前提條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地方政府、責任單位和受害者在處理事件中明晰責任。但目前,工程質量保險推進緩慢,其原因如下。
(一)工程項目利益相關者參保意識淡薄
工程項目的利益相關人,不管是建設方還是使用方,都認為工程質量保險是增加成本的行為。首先,利益相關者都存在僥幸心理,總認為“出事概率低”,沒有必要購買工程質量責任保險去轉嫁風險。其次,我國目前質量問題的處置仍然是政府行政管理為主,市場信譽、民眾評價對建設者的約束起不到關鍵作用,建設者為盡量減少或避免承擔責任,其不是努力提高工程質量而是積極尋求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再次,目前重大工程質量事故的安撫和賠償工作,基本上是由政府動用財政資金進行少量補償,建設單位不存在大量賠償的隱憂,使用者也因為有政府的保障加上認為“出事概率低”而不愿支付相關保險成本參保。
(二)保險公司對工程質量保險產品推廣不積極
保險公司對開展工程質量保險也不是很積極,原因是:第一,保險公司的觀念受限于通過核保和理賠兩個環節來管理保險業務,缺乏“要介入項目過程風險監控”的心態。第二,工程質量風險管理是一個涉及工程技術、經濟、保險、法律等各專業的交叉領域,對技術、人才儲備要求高,目前國內無論是工程還是保險行業中均沒有對此進行積累,導致保險公司缺少既懂工程又懂保險的專業技術人員。第三,目前我國雖然有多部法律法規對工程質量責任進行了各種規定,但仍未明確的將建設方對工程質量責任進行投保作強制性規定,這使得保險公司的相關產品沒有規模效應。第四,目前我國一般由工程建設單位聘請監理單位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查和審查,并支付費用,這就使這些監理機構被動地遵從建設單位的意愿隱瞞部分質量信息,保險公司得不到真實的工程質量狀況,處于信息不對稱的不利地位。第五,一般工程質量缺陷問題都是在二到三年之后才會出現,在缺乏基礎出險數據的初期階段,工程質量缺陷風險很難估計,保險公司準確厘定保險費率難度較大。第六,目前大型建設企業集團承擔的高、大、新、特工程,技術復雜,創新點多,引發相應質量缺陷風險較大,保險公司對其風險管控存在一定難度,只能聘請專業的風險管理機構來進行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這加大了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和承保風險。
二、推廣工程質量保險的對策措施
參考國際經驗結合我國實際體制情況,實行工程質量保險要有法律、制度、信用、社會等多維度特定環境的支持。
(一)立法強制性實行工程質量保險
國外質量保險制度開展得成功的國家多是采取直接或間接強制措施來推行質量保險制度,比如,法國、西班牙、澳大利亞和意大利通過法律確立質量保險為強制保險,英國國家房屋建筑委員會則通過將保險與貸款條件掛鉤使質量保險成為實質上的強制。因此,借鑒國外的做法,國家應該制定與《保險法》相配套的工程質量強制保險法律、法規,強制要求工程建設單位購買工程質量保險,對未取得保險公司出具工程質量保險確認單的工程不予辦理工程竣工備案。這樣,一方面避免工程相關方出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不購買工程質量保險;另一方面,保證保險公司具有一定的業務量,免除其對盈利前景的擔憂。再者,強制性法律規定要求建設單位購買工程質量保險,從而使工程質量達不到保險要求的單位因無法獲得保險而被市場淘汰,達到優勝劣汰的目的。另外,那些參加保險的單位會暴露其不規范的一面,而不參保的單位卻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如果不進行強制保險,會挫傷建設單位參保的積極性。
(二)合理的工程質量保險費厘定機制
工程質量保險費率的厘定,是工程質量保險實施的最基本操作點,保險公司可借助中介咨詢單位的力量,根據工程技術風險狀況,同時參考工程質量等級、工程區域差異、建設單位信譽水平、資金規模、施工單位技術能力等因素實行差異化費率和保險費浮動機制,保險費率的浮動與工程建設的過程密切相關,過程中的一些隱患的處理和不規范行為都將成為最終費率浮動的參考因子。另外,工程竣工備案之前,保險公司可根據質量檢查機構出具的最終質量檢查報告對基準保費進行調整,對質量風險高于一般水平的工程項目提高保險費率,反之則降低保險費率。
(三)成立獨立的工程質量檢測專業機構
在工程質量保險實施的過程中,保險公司需要對工程進行施工監督、理賠調查、竣工交付檢測等工作,以防范投保人的道德風險,而保險公司內部缺乏工程監管專業技術人員,因此可以成立第三方質量檢查機構,本著客觀公正、專業科學、遵紀守法的基本原則,一方面促使工程施工單位及時更正施工過程中的失誤,另一方面,促使相關單位對工程質量瑕疵或缺陷進行準確的修復與完善。
第三方質量檢查機構必須獨立于任何商業活動,由政府行政部門統一管理,配備專業的質量檢查人員與先進的質量檢查設備,質量檢查人員必須取得專業的國家工程質量檢查人員資格證,并具有高道德素質,能抵制工程各參建單位的利益誘導、收買。
(四)建立工程質量信用評價體系
2009年6月16日,在由五部委聯合主辦的“鑄質量誠信、樹消費信心”質量誠信論壇上,國家標準委員會發布了《企業質量信用等級劃分通則》(GB/T23791-2009),對質量信用、質量信用風險和質量信用等級等進行了定義,因此,可參考其他行業保險信用評價概率模型,設計一套科學、客觀公正、權數要素明確的工程質量信用評級系統,以此確定該投保單位的保險參數、保險方案、資信累計等情況。信用評價體系的建立,一方面符合國家政策的要求,健全了社會信用體系,另一方面可提高工程利益相關者與保險公司的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五)建立工程質量保險信息平臺
為了進一步提高工程質量控制激勵水平,建議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與保險公司共同建立類似于車險的信息平臺。(1)保險公司將質量檢查機構提供的最終檢查報告、各標的理賠情況等信息錄入信息平臺,一方面,使建設主體各方的工作更加透明化,有利于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的監督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為保險公司確定基準費率提供參考。(2)將建設單位、承建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勘查單位、第三方質量檢驗機構等單位機構的資質、所受的行政處罰、違規記錄等信息錄入系統,一方面供保險公司制定差異化費率時參考,另一方面向所有保險人和社會公眾公布,提高社會信用管理水平,實現建設市場參與者的優勝劣汰。(3)編制工程質量風險控制技術報告以供社會共享,提高建筑業的質量管理水平。
(六)建立專業化的工程質量保險運營團隊
保險公司需要構建一支專業化的工程質量保險運營團隊,該團隊成員即要掌握保險相關知識,又要掌握基本的工程管理知識,特別是要能把握工程全過程質量管理的風險控制點,提高查勘定損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保險公司合理評估工程的質量風險,制定合理的保險費率和理賠額度。
(七)擴大工程質量保險的宣傳與推廣
政府應擴大工程質量保險制度的宣傳和推廣力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使那些以贏利為目的的企業能夠真正地意識到工程質量保險制度的重大意義,變“要我投保”為“我要投保”。
參考文獻:
[1] 陳興海.我國工程質量保證保險風險分擔機制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9.
[2] 郭振華,代建林.我國工程質量保險制度模式的最優選擇[J].建筑經濟,2011,(3):5-10.
[3] 張焱.我國工程質量責任保險法律制度構建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2.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