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業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標志。目前,農業信息化建設還存在著信息資源分散不足,信息人才缺乏等問題。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必須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法規,加快信息資源建設和信息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建設;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1-0024-02
21世紀是信息社會,人類正由工業化時代進入信息化時代。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光纖和衛星通訊技術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各行各業都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尚處于薄弱環節。目前要解決好三農問題,必須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用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改造和裝備農業,用充分的信息內容服務農業,對農業生產的各種要素進行數字化統計,智能化運行,科學化管理,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一、農業信息化的內涵
目前,學術界關于“農業信息化”還沒有形成公認的定義,也沒有準確的農業信息化的量化指標。但一般認為,農業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學在農業上得到廣泛應用,通過信息網絡把農業生產、管理、農資及農產品市場等領域、環節緊密地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系統[1]。農業信息化是一個涉及多部門、多學科的綜合性系統工程。其主要內容包括農業技術信息化,如精準農業信息;農業環境信息化,如氣候預報、病蟲害測報;農業經營信息化,如農產品交易信息等多方面內容。農業信息化實質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全面實現農業生產、管理、農產品加工、營銷以及農業科技信息和知識的獲取、處理、傳播和合理利用,加速傳統農業的改造,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管理和經營決策水平,促進農業持續、穩定、高效發展。農業信息化內涵豐富,包括農業從業人員的知識化、農業生產設備的自動化和農業生產調度、管理過程的網絡化以及農產品經營的信息化等方面的內容。
二、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中國農業信息化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現代化進程,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農業信息化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農業信息化的發展。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中國已經建立一些農業網站,基本覆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各個方面,但占全國網站總數的比例偏小。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但技術不配套,研究項目內容單一,網上信息重復現象較為嚴重,實用性較差。農村信息資源分散、重置,缺乏有效整合,農業信息系統建設還缺乏統一規劃和科學的運行機制,突出表現在全國各地區、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溝通,難以形成規模效能。農業信息服務站點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東西部差距明顯,城鄉差距明顯。中國的農業數據庫信息資源建設不健全,農業數據庫資源不僅數量少、質量低,時效性、共享性、開放性也較差。在同一個地方的涉農信息服務網站,有價值的信息資源也分別屬于不同的農業部門、農業企業和相關科研機構,造成信息系統以行政、地域、行業等條塊分割的現象[2],并且各系統的數據庫有著不同的數據結構和組織方式,給信息需求者獲取和利用造成了諸多不便,形成了信息孤島,難以有效地發揮這些信息資源的作用,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和閑置。
2.信息時效性差、精確度不高。信息對時效性的要求比較強,而目前農業網站過時的信息較多,缺乏第一手信息和第一時刻發表的信息,不能實現信息的及時更新。信息發布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隨意性,信息資源的質量和精確度不高。綜合性的信息多,專業性的信息少;交叉重復的多,有特色的少;尤其是缺乏有價值的信息分析和對未來農業經濟形勢的預測,不能較好地分析農產品生產和市場銷售狀況。
3.信息形式單一,溝通方式有限。農民對信息形式的需求是多樣化的,而目前農業網站頁面靜態的多、動態的少,缺少網站導航,信息規范化、標準化程度差,站點不夠生動,缺乏個性和專業特色。另外,農業網站提供與農民交流的手段很有限,通常只有Email等需要一定計算機知識的方式,農民因自身條件限制,缺乏與農業網站之間的溝通。
4.社會力量參與不夠。當前農業信息,主要靠政府推動,服務主體單一,社會化、多元化投入機制還沒有完全形成。農村產業化發展滯后。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依托,以農戶參與為基礎,以科技服務為手段,把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聯成一體,從而形成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利于促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帶動廣大農戶按照市場需求進行專業化、集約化生產,形成優勢產業集聚,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效益。這種以市場為導向的農業生產,必然會產生對信息的大量需求和提高信息獲取效率的強烈要求,是推動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基礎。
5.農民信息意識淡薄,信息化專業人才短缺。中國農民整體文化素質還較低,大多數農民信息意識淡薄,主動學習相關信息知識理論和操作技術的能動性差,利用信息的自覺性不高,缺乏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的知識和能力,使農業信息傳播效率不高,農業生產的盲目性較大。農業信息化建設要求農業信息工作人員既要懂信息技術,又要懂農業科技知識,同時也要熟悉農業經濟運行規律,要既懂生產管理又懂市場經驗,能對網絡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場形勢,才能提供及時準確的農業信息。許多從事計算機專業的人才進入農業領域,因不懂農業知識而流失,因而具有農業信息技術開發能力的人才匱乏,難以進行大項目的攻關。目前還沒有建立起一支穩定的專業化農業信息化工作隊伍,現有的信息工作服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不能充分適應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影響農業信息化水平和農業信息服務質量。
三、農業信息化建設對策
1.加大財政投入,加強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信息網絡、信息技術基本裝備和信息安全設施、信息交換體系等。農業信息基礎建設作為一項公益性、基礎性事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各級政府應深刻認識農業信息化的重要性,切實加大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3]。完善政策、法規和激勵機制,整合社會資源,引導支持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農業信息化建設,逐步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支撐農業農村信息化的投入機制。
2.加強農業信息資源建設。信息資源是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必須從農業資源配置、農業生產、農業科技、市場需求、價格水平、生態環境、氣候條件、政策動態等涉農環節和相關產業全方位開發信息資源,并形成資源共享機制。加強信息資源建設要以政府牽頭設立專門機構,收集涉農政府部門、涉農單位、涉農企業、農民信息員等所提供的信息,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采集渠道,豐富信息來源;優化信息采集手段,提高信息采集的網絡化水平。對各種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分析處理。對農業信息數據進行收集、歸納、量化,依據管理和決策的需要進行整理加工。根據不同主體的需求,對信息內容進行擴充、優化,最大限度地滿足各個信息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加強數據庫建設,建立農業綜合信息數據庫、種(植)養(殖)加(工)信息庫、農機信息數據庫、農業科技信息數據庫等,開發利用各種農業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農業,逐步實現精確選種、播種、灌溉、施肥、田間管理和收獲信息化、現代化。
3.制定、完善和實施相應的支持政策,促進農業信息化建設。首先,從中國實際出發,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并遵循國際慣例,研究和制定出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業信息化政策支持體系。其次,調整利益分配格局,制定、完善惠農政策。要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國家必須制定、完善一系列惠農政策,調整利益分配格局,使國民收入分配向農業傾斜,堅持并真正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努力形成城鄉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新格局。最后,調整、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農業生產的特點決定了農業生產經營面臨著自然和市場等多重風險,經常出現農產品“賣難”、“買難”及增產不增收現象,嚴重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所以,建立健全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向農民提供及時準確的市場信息,是當務之急。切實加強和完善農業信息化服務網絡建設,培養一支系統操作能力較強,能規范地采集、處理、傳輸、應用信息的農業信息管理服務隊伍,以農村村組干部、農民經紀人、龍頭企業、合作社和經營大戶為重點,發展農業信息員隊伍,要讓縣、鄉專職農業信息服務人員有位、有為、有利,使他們把農業信息化服務當作大事業來干。
4.加強農業信息化法規建設,為農業信息化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目前,中國關于農業信息的采集、處理、傳播、發布、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農業信息化缺乏法律保障,不利于農業信息化的健康發展。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應從中國實際出發,借鑒國外相關立法與規章建設的經驗,制定與農業信息化相關的法律和規章制度,使農業信息化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5.加強培訓,培養農民信息意識和農業信息人才。廣大農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也是實現農業信息化的主體,廣大農民信息意識的覺醒和提高,是實現農業信息化的內在動力之源。因此,必須加強培訓,全面提升農民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識。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開發和建設農業信息化培訓教材和課件,形成專通用結合、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農業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典型示范等多種途徑,加強對農民的引導,使農民從傳統的封閉、保守的信息意識中解放出來,改變那種對信息的獲取無所謂態度和對網絡信息的懷疑及不信任態度,用具體的事例使農民認識到信息在現代農業中的巨大作用,激發農民獲取信息、利用信息的內在需求。要多渠道、多形式對農業信息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及時更新相關知識,提高其信息服務水平。建立一支責任心強、素質高、知識結構合理的專兼職信息員隊伍,形成農業信息人才網絡,為農業信息的及時有效傳播提供人才支持。
參考文獻:
[1] 呂曉燕 .農業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的基本內涵[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4,(4):51-54.
[2] 王亞東,等.中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研究[J].情報學報,2002,(2):214-218.
[3] 汪冰.中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21).
[責任編輯 吳高君]
收稿日期:2013-06-19
作者簡介:張獻(1960-),男,河南鄧州人,副研究館員,從事文獻信息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