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3年度,全球經濟低速增長,經濟活力減弱,國際環境充滿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國內調控房地產市場,改善投融資平臺風險,綜合因素下,國內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出現了明顯的GDP增速放緩現象。2013年結構性減稅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對刺激經濟,擴大內需有重要作用。結合中國經濟形勢就如何理解結構性減稅、結構性減稅的原因及背景、實施結構性減稅的進程以及完善中國結構性減稅的建議進行較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結構性減稅;增值稅改革;中小企業;稅收優惠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1-0111-02
近幾年,在國外經濟環境惡化,國內經濟下行、物價上行的狀況下,自2008年中國政府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提出并開始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它逐漸成為了中國宏觀政策的工作重點。2012年度,結構性減稅繼續被列為經濟工作主要任務之一。
一、結構性減稅的內涵
減稅,指通過調整稅收法規制度而降低稅負,即通過降低稅率或減少稅種或縮小征稅范圍等方式降低稅負,從而達到減輕企業和居民稅收負擔、刺激投資和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
結構性減稅,是指在“有增有減,結構性調整”下側重于減稅的一種稅制改革方案,以減為主,旨在通過一系列“減稅”措施,對稅制結構進行優化,整體上既減輕企業和居民的稅負,又符合整個國家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要求。為達到特種目標而針對特定全體、特定稅種水平來削減稅負水平,把優化稅制結構、服務于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落腳于針對性地減輕企業和個人的稅收負擔之上。
二、結構性減稅的原因及背景
實行結構性減稅政策的是由國內外的經濟形勢決定的。
從國際形勢看,目前世界經濟復雜多變,形勢嚴峻。受歐債危機蔓延的影響,歐元區經濟及其他經濟體沖擊較大,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放緩。2013年第一、第二季度,雖然美國經濟和就業狀況都有所改善,但次貸危機的余波仍未平息,歐債危機的持續發酵,市場前景仍不穩定。
從國內經濟形勢看,2013年度中國政府調控房地產市場,改善融資平臺風險等手段,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原有的快速推進重工業化進程及以廉價勞動力為主導的制造產業粗放式發展過程明顯放緩。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發展稅收負擔沉重。2012年兩會前的一份調查顯示,有高達63%的企業認為自身的稅負較重,90%以上被調查企業認為結構性減稅不到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稅收負擔率過重,積極性會比較差,活力會減弱,不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受世界經濟衰退和貿易保護主義增強的影響,中國出口受到較大負面影響,而且,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提高,資源價格在上漲。這樣的情勢導致目前中國面臨著經濟下行和物價上漲的雙重壓力,未來中國經濟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保持兩位數以上的高增長。因此,需要依靠結構性減稅,著力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調整經濟結構和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三、實施結構性減稅的進程
(一)階段性減稅措施
1.增值稅轉型改革。自2009 年1 月起,全面推行增值稅由生產型轉為消費型,允許企業抵扣購進設備所含增值稅,降低投資成本,同時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由6%和4%統一降為3%。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國務院將擴大營改增試點至10省市。自2013年8月1日起,經國務院批準,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
2.調整進出口關稅政策。2008年4次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2009年先后3次提高勞動密集型、科技含量及附加值較高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將科技含量、附加值較高產品作為提高出口退稅率的重點,同時堅持對“兩高一資”產品取消出口退稅政策。
3.提高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自2011年11月1日起大幅提高了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增值稅起征點的幅度:銷售貨物的,為月銷售額5 000元~20 000元;銷售應稅勞務的,為月銷售額5 000元~20 000元;按次納稅的,為每次(日)銷售額300元~500元。營業稅起征點的幅度:按期納稅的,為月營業額5 000元~20 000元;按次納稅的,為每次(日)營業額300元~500元。
4.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自2008年起中國實施新的企業所得稅法,統一了內外資企業的稅率、稅前扣除和稅收優惠,法定稅率由33%下降到25%,規范了各類企業稅前扣除和稅收優惠政策,為企業創造了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
5.減輕小型微利企業稅收負擔。2010—2011年,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3萬元(含)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為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利企業發展,2012—2015年,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6萬元(含)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從2013年8月1日起,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小微企業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并抓緊研究相關長效機制。
6.提高個稅工資、薪金稅前扣除標準。自2011年9月1日起,提高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將減除費用標準由2 000元/月提高到3 500元/月。調整工資、薪金所得稅率結構,將現行9級超額累進稅率減少為7級,取消了15%和40%兩檔稅率,并對級距作了相應調整,擴大了低檔稅率的適用范圍。同時對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和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所得,擴大了稅率的級距。
2009 年1 月20 日至12 月31 日期間,購買1.6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的消費者減按5%征收車輛購置稅;對個人購買住房實行契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優惠政策,并適時放寬了個人轉讓住房減免營業稅的優惠條件。自2009年1月1日起,汽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每升由0.2元提高到1元,凈提高0.8元;柴油每升由0.1元提高到0.8元,凈提高0.7元;其他成品油單位稅額相應提高。在現行稅制框架內,通過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稅額的方式,實行“價、稅、費”聯動,替代公路養路費等“六費”,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
多重減稅政策,涉及投資與消費,調整經濟結構,改善民生,保護環境與節約資源等方方面面,整體減稅涉及稅種多,受益人群廣,減稅程度深。減稅措施在鼓勵投資、擴大消費、穩定出口、促進就業、調整經濟結構等方面都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二)未來減稅措施
改革個人所得稅。短時期看來,個人所得稅的改革應該考慮以下幾方面:一是進一步提高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扣除標準,降低中低工薪階層的的稅收負擔,調增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等收入由目前的稅前扣除標準;二是減少稅率檔次,降低邊際稅率,進一步提高中高收入階層的可支配收入,促進相關消費。
調整消費稅和營業稅。作為調節消費品的重要稅種,針對中國目前的消費稅,對屬于重要生產資料的消費品如輪胎、酒精等征稅,同時對一些低檔化妝品以及在農村擁有廣大市場的摩托車征稅的稅率偏高,另外對某些奢侈品如高檔手表征收20% 的消費稅,這樣的征稅方式會使得其價格高于國外,從而影響到國內的消費需求。
營業稅調整的內容應體現對社會消費熱點的支持,建議對旅游業、金融業、保險業、證券業這些行業征收的營業稅稅率適當降低,以降低成本價格,進一步刺激消費。同時為進一步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可以進一步調增營業稅起征點。
四、完善中國結構性減稅的建議
當前繼續實行結構性減稅政策中,把減稅的著眼點應該放在刺激消費需求,調整經濟結構,促進協調發展上面。針對以上所提出的問題,提出了以下相應的政策建議:
1.繼續深化增值稅的改革。2012年1月1日開始,上海在現代服務業和交通運輸業領域啟動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利于消除重復征稅,增強服務業競爭能力;有利于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帶動擴大就業;有利于推動結構調整,促進科技創新。增值稅征收范圍覆蓋廣泛的貨物和勞務,與世界接軌,有利于科學發展的稅收制度。擴大增值稅的征稅范圍時,降低一般納稅人的稅率,降低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提高征收起征點,從總體上達到減少稅收負擔的目標。
2.調整消費稅。消費稅由于制度設計存在諸多不合理,影響了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也未能有效調節收入差距。影響價格透明度,違背公開原則。對消費稅的改革,一方面應著重調整征稅范圍;另一方面將價內征稅改為價外征稅,從而增加稅收的透明度,更好地調節消費結構,正確引導消費需求。
3.改革個人所得稅。目前中國個人所得稅制度有待完善。主要表現在:一是收入總量小,對整個稅收收入和經濟影響有限;二是目前仍實行分類征收,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的提高僅僅減少工薪階層的稅負,對比重更大的低收入者和財產性、經營性、隱性收入多的高收入階層沒有作用;三是征管水平有限,不能實行綜合征收。因此,研究和制定長期適合中國國情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是稅收征收制度優化的重要環節。
4.完善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中小企業在中國擁有強大的促進就業作用。訂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各種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政策,具體包括:對創新創業型中小企業采取加速折舊、放寬費用列支標準、設備投資抵免、再投資退稅等多種稅收優惠形式;繼續提高中小企業的免征額標準,降低中小企業經營者稅負,允許個人獨資和合伙的中小企業在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之間進行選擇,避免重復課稅。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除了經濟支撐政策,還應該扶持社會政策,用復合型的政策來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曹理達,周慧蘭.結構性減稅與稅改之道[J].21 世紀經濟報道,2011,(5).
[2] 胡健,陳舒揚,彭斐.結構性減稅2012 財政政策掀開全新一頁[J].每日經濟新聞,2011,(3).
[3] 王克群,汪華祎.發揮稅收對國民收入分配的調控作用[J].烏蒙論壇,2010,(6).
[4] 倪紅日,靳軍.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稅收政策取向[J].稅務研究,2011,(1).
[5] 高培勇.結構性減稅要與稅制改革相對接[J].稅收征納,2010,(2).
[6] 岳樹民,劉方.新形勢下的結構性減稅與稅制改革[J].稅務研究,2011,(1).
[7] 安體富.結構性減稅:非常時期的非常之策[J].地方財政研究,2009,(3).
[責任編輯 吳明宇]
收稿日期:2013-06-18
作者簡介:韓玉(1987-),女,陜西興平人,碩士研究生,從事財稅理論與制度設計、區域財稅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