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高等學校的資產規模和利用效率一直備受政府的重視和社會公眾的關注,不斷地加深人們對固定資產性質的認識,加強對固定資產管理的力度對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探討學校固定資產管理的措施。怎樣才能用好、管好高校的資產,使其發揮最大效益是當前高校會計人員重點研究課題。主要對高等院校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等院校;固定資產管理;利用率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1-0175-02
高等院校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資產:為高校開展教學、科研及其他活動而持有的,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高校固定資產一般按下列兩種方法進行分類:第一種分類,按國家教育部分為十六類:房屋及建筑物、儀器儀表、土地及植物、電子設備、機電設備、文體設備、印刷機械、衛生醫療器械、行政辦公設備、標本模型、量具和器具、文物及陳列品、工具、圖書、家具、被服裝具和牲畜。第二種分類,按高校會計制度分為七類:房屋建筑物、一般設備、專用設備、文物和陳列品、交通運輸工具、圖書資料、其他固定資產。
一、當前中國高等院校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資產配置不合理,資產使用效率不高。很多高校沒有成立一個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以對固定資產從購置、使用到處置各個環節的管理活動進行約束。由于缺乏統一的專用設備和通用設備等配置標準,相關部門在編制部門預算和配置資產時,缺乏科學的參考依據,造成配置標準不統一,無法做到科學、公平、公正、合理,影響了資源的配置效率。而由于資產配置不合理,造成固定資產重復購置嚴重,在使用過程中又缺乏規范化管理,導致固定資產利用率不高。例如部分單位公房閑置或出租、公車私用等,有的設備每年只使用數小時,多年閑置,缺乏保養,損壞嚴重,最后只能淘汰或者以較低殘值處理。
2.賬實不符,家底不清。由于管理存在問題,有的高校的固定資產存在賬存和實存不符的現象。具體表現:一是高校以收付實現制作為會計核算的基礎,收付實現制是指收入和費用是以現收現付為基礎來確認會計核算的一種方法。體現在固定資產核算上就是款已全部付清后才能驗收入賬,而實際操作中有許多特殊的情況,如預付部分貸款購買設備、基建項目已竣工但建設資金需分幾年付清,這就造成設備和房屋已使用多年而長期不辦理入賬手續的現象。二是捐贈收入不及時辦理入賬手續,使賬外資產大量存在,虛增盤盈。三是對于報廢、破損、外調、變價處理的固定資產不按程序審批,徒有賬目,而實物早已不存在。四是部門之間分分合合,或部門之間相互調用,不按正規程序辦理固定資產移交手續,出現盤點時實物在教務、賬目在后勤的局面。五是保管人員更換時交接手續不完善,造成資產流失和賬目不清。
3.固定資產綜合利用率低。根據世界銀行調查,中國部分高校教室、實驗室設備利用率僅為60%。另據國家教委統計數據表明,全國高校設備儀器利用率僅有20%。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難以做到集中管理,資源共享、調劑余缺,物盡其用。使資產長期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資產效益不能充分的發揮,再加上使用人員缺乏正確的操作,設備使用壽命的縮短,形成了極大的浪費。
二、高等院校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對策
1.建立科學合理的資產預算制度。高校非經營性固定資產與經營性固定資產的并存性及相互密切的關系,決定了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特殊性、復雜性。探索建立高校資產預算管理制度,把固定資產管理規范化、制度化,制訂出系統的、可操作性的資產預算管理執行及報告制度。嚴格區分高校非經營性固定資產和經營性固定資產的界限,用制度規范非經營性固定資產的購建、有效使用、處置的行為和經營性固定資產的購建、保值增值及權益分配的行為。
2.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管理措施。高等學校既要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又要結合學校實際,建立本校可操作和可具體實施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體系,做到依法管理、規范管理、科學管理、高效管理,以維護資產的安全完整和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益。具體可建立如下一系列制度:資產的購置和驗收制度、財產保存管理制度、使用和維護制度、出讓管理制度、報廢報批制度、統計報告制度、監督檢查制度、考核評價制度等等。各級主管部門必須建立起專門的管理機構,并配備專職人員,加強對各高校固定資產工作的指導、監督和管理。各高校應在機構的設置上突破常規,大膽地進行制度創新,實行信息資源共享,把管理納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建立財務與資產管理的一體化制度,做到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應落實到各個環節,有效地監督各項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
3.利用計算機網絡優勢,實現資產的動態管理。建立固定資產網絡化管理體系,變靜態管理為動態管理,事后監督為事前審查和實時監控,逐步形成對資產的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調節使用、審核報銷、計價核算、處置報廢的監控模式,使固定資產從需求、購入、使用直至報廢都處于制度的嚴密監督和管理之下。同時借助網絡優勢,實現固定資產“賬、卡、物”在不同部門之間的實時管理,從而保證固定資產“賬賬、賬實”相符。
4.提高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自身素質高低直接決定著固定資產管理的成效。因此,一定要將固定資產管理隊伍建設列入到學校的整體規劃之中,這對于確保管理工作規范、有效地開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校必須落實專兼職資產管理人員,建立管理人員網絡,并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在資產管理人員隊伍的建設上,一定要選拔出一批思想進步、具有較強責任心,熟悉政策,而且懂業務與管理的人才。在具體工作中,要經常性地對資產管理人員開展思想教育與廉政教育,提高他們對固定資產管理重要意義的理解,使其真正能夠喜愛資產管理工作,廉潔奉公,遵紀守法,將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逐步實現高等學校固定資產管理的科學、規范、快速、高效等各項要求。
參考文獻:
[1] 潘柳清.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J].會計師,2013,(9).[責任編輯 安世友]
收稿日期:2013-08-07
作者簡介:黃朝暉(1968-),男,湖北武漢人,講師,從事高等院校固定資產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