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中國環境會計還不健全,許多企業都沒有將維護、治理和改善環境過程中發生的各種人力、物力和財力計入企業成本中,即未系統進行企業環境成本的核算。而化工企業是一類污染較嚴重的企業,指出了化工企業在環境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對策,就在于要引導、監督企業自覺地保護環境、減少污染,培養企業環保意識,合理利用資源,減少廢棄物排放量,進而減少環境成本,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協調企業發展和環境效益之間的關系,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環境效益的雙贏。
關鍵詞:環境污染;環境成本;化工企業
中圖分類號:F23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1-0182-02
隨著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及能源枯竭等問題,企業日常經營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日益被人們所關注,企業對環境負責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重點。要使企業對環境負責,就應該要求企業把在維護、治理和改善環境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消耗統統計入企業成本中,形成系統的環境成本的核算,從而改善環境污染問題。
一、環境成本的概念
由于沒有公認的環境會計準則或制度對環境成本的定義、內容和分類提供統一的標準,所以到目前為止,雖然有很多專業學者提出了非常多的觀點,但國內外會計界還沒對環境成本概念有一個明確的定論。而且和環境成本核算配套的法律體系也不完善,所以,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的法律在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中發揮作用。
筆者在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本著企業對環境負責的態度,將環境成本定義為:環境成本是指某一會計主體在持續發展過程中,為預防、減少或避免環境影響產生或消除這些環境影響而發生的、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支出。
二、化工企業在環境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化工企業在制造產品的同時要排放大量的廢水、廢氣等污染物,有時還有廢渣,屬污染企業,其中液態排放的污染物有地溝水、可生化廢水,氣態排放物主要有顆粒、氨、酸類、揮發酚及其他有機化合物等。
有不少企業在進行產品成本核算的時候,忽視生產產品污染環境的支出、污染后環境的治理及保護環境的成本,沒有將環境成本納入成本核算的范圍中。
有的企業將與環境有關的支出直接計入當期的期間費用在利潤中扣減。如有的化工企業將由于對空氣造成污染而支付的生態補償費、工廠的排污費、環境檢測的相關費用、綠化費用、職工體檢費等都計入管理費用。
三、化工企業改善環境成本核算的方法
化工企業的生產成本除了包括一般企業的生產成本,如原材料、人工費用、能源消耗和制造費用等,還應該包括環境成本,如環境治理費用、環境預防費用、環境補償費用、環境保護發展費用、廢棄物成本環境污染準備等。在環境成本核算模式下這些成本都需要通過直接費用,或間接費用分配到產品成本中去,體現在產品價格中。如有的化工企業將由于對空氣造成污染而支付的生態補償費、工廠的排污費、環境檢測的相關費用、綠化費用、職工體檢費等都計入管理費用,這是不正確的。根據環境成本核算的相關概念,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將這些費用按照一定的分配比例,如排放量,將費用分配到各個生產車間,計入到制造費用的二級科目中,如制造費用—環境污染成本、制造費用—排污費、制造費用—環境監測費用、制造費用—環境治理成本、制造費用—環境維持成本,最終歸入產品的生產成本。
化工企業的污水處理成本應按照排放量,而不是按照產量計入生態資源保護費用,歸入產品的生產成本。對于意外爆炸等產生污染賠償費用,應該每年計提環境準備金,當發生時再借記該科目,來完善成本核算。
在環境成本核算體系下,應充分體現“誰污染,誰承擔”這一原則,如果某產品的產量和材料領用量都不大,但污染排放超標量卻高于其他產品,在原來的核算體系下很大一部分環境成本轉嫁給了其他產品,但是在環境成本核算模式下,就是要將這部分成本正確的核算到實際耗費的產品中去,以計算出準確的產品成本。
四、化工企業環境成本核算舉例
1.對應當計提降級費用的土地,土地的價值可以按照市場價值法中的恢復費用法來計算,根據其污染土地的數量,計算要恢復土地所需的總成本,再看這些土地被污染是由于放置哪些產品,將所算出的成本分配到這些產品當中。假設具體放置A、B兩產品,分配后得到A產品為20 000元,B產品為30 000元。所做分錄如下:
借:生產成本—降級費用—A產品 20 000
生產成本—降級費用—B產品 30 000
貸:應付環境補償費用 50 000
2.化工廠對空氣污染治理不及時,發生的污染治理費應計入成本,而不是計入管理費用。假設根據車間的PH超標數按作業成本法對其分配,得到A產品為14 000元,B產品為15 000元。所做分錄如下:
借:制造費用—環境污染成本— 一車間A產品 14 000
制造費用—環境污染成本— 一車間B產品 15 000
貸:銀行存款 29 000
3.企業的排污費,應根據污染物排放量的超標數來分配排污費,計入制造費用進行分攤,而不是計入期間費用。假設A產品應分攤23 000元,B產品應分攤21 000元。具體會計處理如下:
借:制造費用—排污費— 一車間A產品 23 000
制造費用—排污費— 一車間B產品 21 000
貸:銀行存款 44 000
4.考慮到化工廠的空氣質量,對其標準進行取樣檢測,應根據硫化物的排放超標量來分攤,假設A產品分攤19 000元,B產品分攤23 000元。具體會計處理如下:
借:制造費用—環境監測費— 一車間A產品 19 000
制造費用—環境監測費— 一車間B產品 23 000
貸:銀行存款 42 000
5.化工廠為改善空氣質量,在廠區植樹,發生綠化費,該費用按照環境成本體系核算的要求,也應該按照各個產品的污染量計入產品成本,假設A產品25 000元,B產品32 000元。具體會計處理如下:
借:制造費用—環境治理成本— 一車間A產品 25 000
制造費用—環境治理成本— 一車間B產品 32 000
貸:銀行存款 57 000
6.化工企業應對接觸有關污染物的職工進行體檢,發生醫療費用,該體檢費應按照職工人數分配至各個車間。假設一車間12 500元,二車間16 500元。具體會計處理如下:
借:制造費用—環境維持成本— 一車間 12 500
制造費用—環境維持成本—二車間 16 500
貸:銀行存款 29 000
7.污水處理車間發生污水運營成本,應按照作業成本法根據污染物的排放超標量分配計入成本,而不是按照產量。假設A產品分配33 000元,B產品分配29 000元。所做分錄如下:
借:生態資源保護費用— 一車間A產品 33 000
生態資源保護費用— 一車間B產品 29 0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62 000
8.對廢棄物的業務核算,不應該只計算其處置時發生的成本。應根據完工產品數量計算產品單位成本,再得到廢棄物的成本,加上處置廢棄物所耗費的成本,最后得到的成本才是廢棄物的生產總成本。
9.CY化工廠曾經因硝基氛爆炸,引發燃燒。給周邊地區居民帶來損害,居民聯名到廠部要求賠償,該費用確認為環境污染賠償。針對這類費用,企業應該在年末根據本年利潤的5%計提環境準備金,等到實際發生賠償損失時,再借計環境準備金科目。
我們要建設美麗中國,環境保護是一個多么重要的一個問題,而且我們環境不能夠被允許這么無限制地透支下去,如果這樣的話,那我們個個都是環境難民,無處可逃。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人類對可持續發展越來越重視,傳統會計的理論和觀念面臨了巨大的挑戰,加強環境成本會計核算的理論知識的研究和創新勢在必行。而目前中國雖然提出了各項環保的法規政策,但是環境會計的研究還相對滯后,因此,應加快該領域的研究步伐,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進行探索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廖珍珍,劉建勝.企業環境成本核算的障礙與對策[J].西部財會,2011,(3):38-40.
[2] 趙持源,馮俊華,程遠霆.基于邊際效益的造紙企業最優環境成本結構研究[J].中華紙業,2012,(5):61-63.
[3] 劉金彬,胡世強,楊明娜,曹明才,徐建明.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現狀與對策研究——以成都市部分企業為例[J].商業會計,2012,
(12):9-11.
[責任編輯 安世友]
收稿日期:2013-07-19
作者簡介:尹曦(1977-),女,湖南洞口人,講師,碩士,從事財務會計、審計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