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方高校是培養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合格建設者和優秀接班人的主陣地,也是宣揚黨的理論的重要基地,推進地方高校黨內民主建設,對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黨的創新活力,充分發揮其文化引領作用,以推進全社會民主政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時期;地方高校;黨內民主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1-0201-03
一、地方高校黨內民主建設的發展歷程
1998年中國只有759所地方高校,在校生196萬人,占全部院??倲岛驮谛I谋壤秊?4.2%和52.8%。而2009年,中國地方高校已經發展到2 194所,在校生1 972萬人,占全部院??倲? 305所和在校生2 144.66萬的比例為95.2%和92%。地方高校已經成為中國高等學校大眾化的主要力量。
地方高校多屬于教學型院校,與部屬高校相比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首先是大學使命的地方性。地方院校由地方政府出資舉辦,是推動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最直接、最可靠的教育基地,肩負著滿足地方求學需求,為地方培養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和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的重要職責。其次是教育經費投入上的地方性,地方院校主要是依靠地方財政撥款。在現有高教撥款體制下,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平將直接影響地方高校的辦學經費投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也是地方院校的利益所在。第三是教育管理體制上的地方性,地方院校由地方政府舉辦并管理,與地方政府具有緊密而清晰的上下級聯系,有利于貼近地方社會和經濟發展需求辦學。第四是教育服務區域上的地方性,地方院校的生源主要來自于本地區,培養出的畢業生也主要在本地區工作;科研開發和文化創意產業也以服務本地區發展為主,成果轉化也主要服務于本地區企業。
地方高校黨內民主真正的發展還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如果以黨代會、學校領導體制來區分,高校黨內民主的發展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性標志是黨的十三大。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內民主日益正?;椭鸩桨l展,高校黨內民主建設走向正常化。高校的黨內民主的正?;⒃趦蓚€基礎上:一是高等教育的恢復發展。改革開放后,高校招生逐步走向正常,學校有了教育的對象和工作的支撐。二是黨和國家的政治生活走向正?;?。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標志著黨和國家的政治生活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從而為高校黨內民主的發展提供至關重要的外部環境。在這兩個前提下,初步形成了高等學校的領導體制和黨代會制度。1978 年10 月,教育部修訂《全國重點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規定高等學校的領導體制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各個高等學校按照這一原則,建立了黨委領導下的黨政分工領導體制,黨內民主首先從領導體制上表現出來。第二階段有兩個標志:一個是1996年3月印發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該條例對黨組織的設置、黨組織的職責作了明確規定,為高校黨內民主的發展健全提供了依據。特別是該條例第四條的規定:高等學校設立黨的基層委員會,黨的基層委員會由黨員大會或黨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任期四年。黨的基層委員會對黨員大會或黨員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第二個標志是1998 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的頒布。這使得高校領導體制第一次有了法律的保證和支持,從而使高等學校的民主建設真正走向了規范化、法治化軌道。
二、新時期地方高校黨內民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廣大高校堅持科學發展觀,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著力保障黨員的合法權益,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管理民主化、決策科學化不斷取得新的成績,黨的建設形成了良性發展態勢。但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高校黨內民主還存在諸多問題,黨內民主建設與高等教育發展還不完全相適應,與高校師生員工的期望值還有較大的差距,黨內民主建設的質量和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黨內民主建設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具體而言,高校黨內民主主要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1.民主制度建設不夠健全。地方高校黨內民主建設中最有效也是最難的是制度建設,從某種意義上說,黨內民主建設最終的落腳點就是以民主制度建設為保障,包括黨代會制度、黨委會制度、選舉制度和監督制度等。當前地方高校在這四個方面的建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黨代會制度方面,對黨委會任期制度的探索與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對于黨代表的產生方式、作用的發揮等還未形成比較完善的機制;黨委會制度方面,常委會和全委會的職責分工、全委會作用的發揮方面還缺少必要的規范;選舉制度方面,間接選舉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問題,差額選舉的范圍和比例過小、組織意圖影響過大,基層黨組織公推直選還處于試點階段;監督制度方面,缺乏下級組織對上級組織、普通黨員對領導干部的有效監督機制,監督的效力也需要大力提高。
2.黨員民主意識淡薄。在發揚黨內民主的問題上,我們黨一貫強調的是民主集中制。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在貫徹民主集中制方面,總是集中講得多,民主講得少,客觀上給黨內“家長制”和“一言堂”問題的滋生提供了條件,致使有的高校領導干部對黨員的意見和建議不理不睬,對黨員的要求和呼聲不聞不問,對黨員的個人選擇意愿進行干預,民主集中制變成了個人決定制,有的高校黨組織領導人對重大決策的出臺,重要干部的任免,重要建設項目的安排和大額資金的使用,搞獨斷專行,個人說了算,將個人凌駕于組織之上。這種曾經對我們黨造成嚴重危害的病癥,不但脫離黨員群眾,而且上級脫離下級,甚至在同級里也造成了少數人或個人脫離多數,少數人或個人專斷的局面。同時,也有一些黨員缺乏主人翁思想,參與黨內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對行不行使黨員權利持無所謂的態度,在黨內生活中不講意見,只講服從,對錯誤的東西不批評、不反對,不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只等領導做決定。
3.民主渠道不夠暢通。黨員和基層黨組織意愿的表達,必須通過一定的民主渠道,沒有相應的渠道溝通而空談發揚民主,只能是上下兩張皮,一面是大談民主,一面仍舊是閉門決策。在黨內民主建設的實踐中,我們黨曾經開創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民主渠道,這些渠道對黨廣泛接觸黨員群眾,真實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民意,準確判斷形勢,切實了解黨員反映強烈的問題;對于認真聽取民意,集中民智,正確決策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也應當看到,高校黨內民主渠道仍然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方面,民主渠道狹窄、不順暢,中轉環節過多、時效差等問題嚴重制約和阻礙了黨內民主的發揚。當前,隨著社會發展和改革的深入,黨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越來越多,諸多新的因素進入決策領域,進一步疏通、拓展民主渠道,充分發揚民主的需求顯得愈加緊迫。
4.監督機制不夠完善。《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明確指出,黨組織要“組織引導黨員參加關于黨的政策的討論。黨中央或地方組織決定在會上和黨報黨刊上討論某方面的問題時,應將討論的時間、方式和內容通過適當的方式告知黨員,以便黨員參加討論。”“黨員有權在黨的會議上參加黨的政策和理論問題的討論,可以在黨的會議上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贝送猓稐l例》還具體規定了必要時黨員參與黨組織討論決定的重要問題,包括涉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事項;重大工作任務的部署;按干部管理規定應該由集體討論干部的任免、調動和處理;涉及群眾利益的重要問題;發展新黨員;上級黨組織規定由集體決定的其他事項等。然而,當前一些高校的基層黨組織存在這樣的現象:一些本應該讓所有黨員知道的事情,卻總是捂著、蓋著,不讓黨員知道;一些本應該讓所有黨員參與的事情,卻總是堵著、瞞著,不讓黨員參與;一些本應該讓所有黨員去監督的事情,都總是應付著、回避著,不讓黨員監督。該公開的不公開或少公開,有所公開的內容也缺乏實質性、真實性,做表面文章,特別是有些領導的活動、決策過程和權力運作過程缺乏公開和透明度,讓廣大黨員不能全面、深入的了解,無法知情。
三、進一步加強地方高校黨內民主建設的基本思路
(一)健全地方高校黨內民主制度
1.要進一步完善黨員代表大會制度,提高科學決策的水平。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實行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選擇一些縣(市、區)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首先,要堅持學校黨委按期換屆制度,黨的十七大對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實行黨的各級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這是一項對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具有重要作用的創新舉措。其次,要堅持和完善年度黨代會制度。在每屆黨員代表大會之間,每年召開一次年度黨員代表大會。進一步完善黨員代表大會的職能和黨內監督制度,為學校黨委密切聯系群眾和廣大黨員群眾積極參與黨內事務、行使民主監督權利,為推進黨委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搭建一個有效的平臺。第三,建立和完善黨員代表大會提案制度,探索“網上提案”等新途徑,健全黨代表提案的處理和回復機制。
2.進一步完善民主評議領導干部制度,保障黨員評議權的落實。要建立和完善年度黨代會民主評議學校黨委領導制度,學校黨委領導班子和校級黨員領導干部每兩年一次在年度黨代會上向黨代表報告工作并述學、述職、述廉,接受黨代表的民主評議。召開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針對群眾提出的意見,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提出整改措施并將評議結果在一定范圍通報。
3.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推進民主政治建設。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著力造就高素質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必瀼芈鋵嵤叽缶瘢鸵J真執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 的方針,以改革創新的精神進一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首先,進一步完善二級學院黨政班子的按期換屆與民主選舉,實行任期制、責任目標考核制和民主選舉制。選舉制度是黨內民主的重要標志,改革和完善這一制度的方向是增強黨內選舉的科學性、規范性。其次,要積極推行機關與教輔單位領導干部任期制、責任目標考核制、定期交流制和競爭上崗制等,正確認識和評價干部政績。領導干部屆滿時,由學校黨委進行任期目標(工作)責任制的檢查和總結。要把交流換崗作為提高干部素質、調動干部的積極性、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強化監督的一項重要措施,進一步推進干部交流(輪崗)制度。第三,要拓寬視野,重視培養選拔女干部、少數民族干部、黨外干部工作。建立健全相應的培養選拔任用機制和監督管理機制。在選拔后備隊伍時注意考慮黨外人士、少數民族、女性干部。
4.進一步建立和健全黨務、校務公開制度,促進民主政治建設。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推進黨務公開?!薄耙詳U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把黨務公開作為黨的組織制度的一項重要原則,進一步明確“黨的各級組織要按規定實行黨務公開”。要繼續推進黨務公開,要以發展黨內民主、增強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加強黨內監督為重點,不斷擴大黨員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以黨務公開促進校務公開,深化校務公開要以健全學校教職工暨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制度,加強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為重點,密切干群關系,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員工知校情、參校政、議校事、監校務的積極性。
(二)增強地方高校黨員民主參與意識
加強高校黨內民主意識教育是提高高校黨組織凝聚力的重要途徑,是新時期增強高校黨的領導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必需。因此,必須加強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廣大黨員、黨員干部的黨性觀念和民主意識,提高黨員發揚黨內民主的素質和水平,教育黨員干部要順應黨內民主發展新趨勢,實現黨建工作理念從“組織本位”為主向“組織本位”與“黨員主體”互動共進為主理念的轉變。要使廣大師生黨員明確發展黨內民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確師生黨員的民主權利以及如何正確行使這些權利,積極參與黨內事務,并培養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在管理中的民主作風。同時高校各級黨組織要對黨員干部進行經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導,要在黨員中組織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教育活動,使廣大黨員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不斷開拓進取,增強黨員的政治修養,自覺地以“四個服從”來約束自己。
(三)拓寬地方高校黨內民主渠道
在地方高校黨的工作中就要切實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拓寬黨內民主渠道。高校知識分子密集,廣大師生員工有較強的民主精神和參與意識,尊重好、引導好這種民主精神和參與意識,拓寬民主表達和反應渠道,切實保障黨章對黨員民主權利的相關規定,是推動高校黨內民主建設的關鍵。一是要拓寬黨員知曉黨內事務的渠道。黨內的事務應該讓黨員知道,上級的指示黨內要先傳達、先學習、先執行。二是要拓寬黨員討論和發表黨內決定重大問題意見的渠道。建立有效機制,保證黨員有意見能及時反映到黨組織中來,使黨組織和黨員真正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
(四)增強地方高校黨內監督的有效性
黨內監督是指黨員之間、黨組織和黨員之間,依照黨章和其他黨內規范所進行的相互監督、相互督促的活動。黨內監督,是加強黨內民主建設十分重要的問題。高校要加強黨內民主監督,就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進一步完善高校黨內批評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和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使每一個黨員都能充分行使黨章規定的批評權。二是建立健全高校黨內舉報、申訴制度,為黨員行使檢舉權、申訴權和控告權提供順暢的渠道和嚴密的保護措施,不斷改進對黨員來信來訪反映問題的處理機制,切實尊重和維護黨員權利。三是注重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相結合,專職監督與兼職監督相結合,自下而上的監督與自上而下的監督相結合,全面推動法律監督、行政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民主黨派監督等,形成人人都是監督者,都主動參與監督并自覺接受監督的局面,在高校形成有效的監督網絡。
參考文獻:
[1]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9/18/content_
12076251.htm,2009-09-18.
[2]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G]//十七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北京:黨建讀
物出版社,2007.
[3] 江澤民論加強和改進執政黨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4] 鄧小平黨內民主思想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王曉燕]
收稿日期:2013-06-19
基金項目:河南省社科聯2012年度研究課題“新時期地方高校黨內民主建設研究”階段性成果(SKL-2012-213)
作者簡介:張海麗(1980-),女,河南周口人,講師,碩士,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