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困境,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社會認可的能力尤為重要。獨立學院學習氛圍不是很好,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作為獨立學院的一名教師,怎樣上好課、搞好課堂管理,同時千方百計使得自己培養的學生具有社會需要的能力就很關鍵。
關鍵詞:教學;學生管理;能力培養;財政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3-0094-02
收稿日期:2013-09-28
作者簡介:王亞東(1979-),男,江蘇如東人,講師,碩士,從事財政與稅務研究。
一、案例背景
獨立學院一般學校整體學習氛圍不是很好,很多學生學習提不上勁,課堂管理較被動。新學期第一次課更是糟糕,很多人不在狀態。很多人好久沒在一起交流,一個班同學聚在一起顯得很熱鬧,有說不完的話題。
二、案例簡述
新學期開始第一次課,給某大三班級學生上課,早晨第一節課,遲到現象很多。有些學生帶著早餐準備上課吃,手機在玩,上課鈴響了,同學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提醒了上課鈴已響,但收效甚微。
當時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憋著。首先想到的是要讓大家盡快認可自己,從心里尊重自己,從而行為上很尊重自己。
三、案例分析
事發原因分析:班級整體學習氛圍沒有形成,大三學生有點老油條,拿年輕老師不當回事。新學期剛剛開始,貪玩的心還沒有收回來,心靜不下來,甚至有個別同學出現厭學現象。怎樣讓學生主動、自覺地融入你的課堂內容當中去,這很關鍵。
四、案例啟示
(一)注意教學互動,重視課堂管理
首先尊重所有學生,不因為各自的考試成績有高有低而對待有失偏頗,因為每個人自然稟賦不一樣(如智力、家庭經濟狀況等)。營造寬松、平等、向上的氛圍,這對班級管理很關鍵。營造寬松的氛圍,注意學生的反應,眼神也可以交流。看到大家迷惑的眼神就要講得慢點細點。寬松的氛圍也包括學生對所提問題不答或答不好都不責怪,只要學生態度端正,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就行。因為只有寬松氛圍才能真正有效激發大家的思考興趣和有創新地思考。營造充分平等師生關系氛圍,盡量少用打平時成績的方法或訓斥去督促學生積極配合。兵法上講得好,不戰而屈人之兵。盡量不去指責任何一個同學,以身作則,通過感化教育引導學生。通過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帶動課堂注意力不集中者。一味地去指責有時會增加學生的反感情緒。
(二)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的能力
教師上課應多提出一些本課程值得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去搜集材料(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圖書館資料),在后面課堂講學中學生給出各自的觀點。
教學案例如在講授現行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3 500元時涉及到兩概念“起征點”和“免征額”,學生會覺得3 500是起征點因為之前在網絡上看到的都是起征點,但答案是免征額。這時可以要求學生課后利用網絡資源和圖書館收藏資料進行自我有興趣地查找答案。
(三)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語言表達訓練,學生之間通常會注意觀察同學演講的表現
專業課教師可多設計一些熱點問題讓學生發言,也可讓學生到講臺前發言(可以事先備好相關幻燈片)。也可以分組準備要發言的課件,讓大家體會到團隊合作的樂趣。如講到如何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讓各位同學各抒己見。經常引導某學生在發表自己看法時其他同學要表現得非常尊重(尤其要聽得很專注),久而久之,課堂氛圍就很好。
(四)注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比如可以講講某些在財政領域鉆研得較深做出社會所認可成績的一些楷模,他們是怎么吃苦鉆研、怎么平易近人地對待他人。尊重一個人的程度主要看他德的大小,其次看他努力的程度,將這種個人看法滲透給學生。同時引導學生懂得尊重別人,懂得感恩,能耐挫,有一顆寬容善良之心,有一定的團隊合作精神。
(五)利用一些經濟熱點話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及寫作能力
因為學生對經濟熱點問題往往很關注很感興趣,順著這一點往往就不需要被動去管學生紀律讓學生認真聽課。上財政學課時可就當前經濟熱點話題布置論文作業,計算平時成績。比如說針對個人所得稅,現在改了免征額,以后應該怎樣去調整?比如考慮是以家庭為計征單位還是以個人為計征單位。再比如剛剛試點的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其中新設置的增值稅率是否合理及對經濟有何影響。
譬如說關于收入分配,讓大家討論,再談談自己的看法。
目前收入差距過大是個大問題,但如何讓收入差距縮小是個更大的問題(落后的要比領先的跑得快)。先不從這個角度考慮,從消費支出(消費在教育、醫療服務等方面的支出)角度考慮,因為它真正導致了是否是起點公平。至于這幾年目前收入差距拉大的速度很快,主要是因為財產收益和行業收益差距大造成的,當然還有城鄉二元結構造成的資源分配不均等。從而得出自己的建議:(1)調節房價。由于這幾年房價漲得太猛,有多套房產者或專門的房產投機者通過轉讓或出租收益遠遠超過靠勞動所得。房價主要由供需決定,調節也要從供需兩方面入手。比如增加提供社會保障房(特別是廉租房),控制房貸,征房產稅(可以對所有產權房(不只是增量房,而且包括存量房,農村住房暫不征),對于人均面積低于一定數量免征)。(2)做好征遺產稅的準備。長期來講,一定要征遺產稅,這是調節財產收益的一個重要舉措(3)加強金融監管。這幾年很多人通過內幕消息賺得暴利。(4)調節行業收入差距。(5)能否考慮家庭綜合消費支出(包括消費在教育、醫療服務等方面的支出)的稅收。調節消費支出,調節起點公平。(6)盡量較少城鄉二元結構帶來的負外部性。由于有很多門檻,比如城鄉戶籍制度限制導致農民工進城務工難(自己的養老、醫療及子女的教育等產生問題)。
當然征房產稅也好,征遺產稅也好,涉及到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財產公開環節。這個很難,但也要做好這方面的準備。
(六)講課首先要講清楚,學生才有興趣去聽,課堂管理才不被動
教課時可用一些圖表更容易說清其中的經濟原理。比如:
為了說明供給彈性與需求彈性不等時對稅負轉嫁的影響大小可作圖說明:
(七)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能力,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從而不需要被動管理課堂紀律
上課時多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南京親戚家不同意女兒找農村對象,是因為農村的對象家庭一般負擔重。這涉及到農村公共品供給問題。農村公共品供給到什么程度才算合理?農村公共品供給得怎樣,有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也可以通過一些特別的角度去分析。比如從農民子女的大學、高中升學率與城市子女大學、高中升學率進行比較,前者明顯低于后者,這說明在農民子女所受到的初中或高中教育的質量遠不及城市子女所受到的初中或高中教育的質量。從而可以看出國家對城鄉教育的投入上明顯不均衡。再如可以從分析農民平均壽命與城市居民的平均壽命比較,前者明顯低于后者,這說明農民所獲得的醫療保障及飲食起居條件遠不如城市居民。從而可以看出國家對農村醫療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上明顯不均衡。從農村商品市場需求和城市商品市場需求看,目前農村商品市場需求很低。這是因為農民口袋里錢不多,或考慮到沒有社會保障問題而不敢花,沒能形成真正的需求。而且沒有相應通訊信息設施,農民無法與外界聯系,無法獲取市場信息,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商品化和市場化程度無法提高。從農村文化活動場所與城市文化活動場所相比,前者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明顯低于后者,這說明國家在對農村文化活動場所建設的投入比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生活水平。
從以上列舉的五個角度可以判斷農村公共品供給程度是否合理。若這些方面都沒什么問題的話,說明城市與農村公共品供給已經比較均衡,可以講此時農村公共品的供給程度較為合理。
參考文獻:
[1]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第5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 陳共.財政學(第6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 哈維·S.羅森.財政學(第7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