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傳統財務報表在分析企業經濟價值時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對傳統財務報表分析的改進,以使財務報表分析與企業經濟價值更加契合。
關鍵詞:企業經濟價值;財務報表;財務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3-0164-02
收稿日期:2013-07-18
作者簡介:閆慧(1987-),女,河北唐山人,碩士研究生,從事企業管理研究;孫建富(1956-),男,遼寧錦州人,教研室主任,教授,從事水產技術經濟及管理、營銷管理、企業資源規劃、農業推廣研究。
一、財務報表與企業經濟價值的關系
企業經濟價值是對企業創造財富能力的度量,綜合評價了企業的發展前景、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成長創新能力、管理水平、經營績效和資產質量等。通過將企業所有凈資產和未來的預期盈利貼現,可以得到企業的經濟價值。財務報表是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重要反映。財務報告始終是企業經濟價值評估的重要信息來源,通過財務報告給企業經濟價值評估提供各種資產的價值、企業整體資產的收益等重要數據。所以說,財務報告的生成過程實質上就是企業經濟價值的反映過程。
二、傳統財務報表分析體系的缺陷
現行的財務報表分析體系是建立在傳統工業經濟環境下的,現在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經濟價值所依賴的內部資源和外部環境發生了改變,非財務指標、人力資源等已經成為評估企業經濟價值的必然趨勢,企業經濟價值評估的框架也發生了改變。
(一)財務報表的局限性
財務報表始終是企業價值評估的重要信息來源,財務報表為企業價值評估提供各種資產的價值數據、企業整體資產的收益能力資料、企業權益資本的未來現金流量能力等重要資料。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建立在工業環境下的傳統財務報表在滿足評估企業價值的需要方面,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了。
1.傳統財務報表貨幣計量原則的局限性
在知識經濟下,以貨幣為載體反映的企業財務信息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決策者的要求,作為企業的決策者不僅要求看到企業現實的盈利能力、營運方面的資料,更希望得到反映企業發展的動力、創新能力、綜合競爭力等方面信息 。因此,披露企業的經營環境、發展潛力、對未來預測的非貨幣性信息,就顯得越來越重要,而現行財務報表采用的貨幣計量卻忽略了非財務信息的披露。
2.傳統財務報表權責發生制的局限性
權責發生制原則要求會計只能確認企業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但是現行會計中,對于這些無形資產(品牌、商譽、人力資源等),因為沒有相應的交易活動,所以在會計報表中是不體現出來的。
3.傳統財務報表歷史成本原則的局限性
歷史成本原則是現行財務會計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指企業所取得的各項資產、所發生的各種負債等都應當按其取得或發生時實際成本計價。而歷史成本原則所說的貨幣計量假設使得其只能用來計量和反映用貨幣表現的信息,而對發生于企業、與信息使用者關系緊密的大量非財務信息,歷史成本原則卻不能表現出來。因此,在新的經濟環境下,有必要對歷史成本的計量原則進行相應地改善,以使更完整和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
(二)傳統財務報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目前財務報表分析的常用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較分析法、趨勢分析法、財務報表的綜合分析法。而這些財務報表分析方法基本上都是以財務信息的定量分析為主,通過一個指標與理想標準的差別來判斷某一方面情況的好壞,是一種單一和線性的分析,然而,企業的價值是個綜合性,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僅從一個方面是無法準確的判斷。所以財務報表分析方法需要做出一定改進。
(三)財務報表分析指標的局限性
在財務報表分析體系中,財務指標是分析和決策的主要依據。但是現有財務指標體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現有的財務指標體系不完整,主要是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經濟以及全球化的進一步加強的趨勢、諸如人力資源、市場占有率、產品質量等對企業價值評估有重要影響的非財務指標沒有包括在內。
三,企業經濟價值的財務報表分析體系的改進
(一)企業財務報表的改進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無形資產等是企業價值創造的核心要素,現行的財務報表體系在人力資源的披露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從計量屬性、財務報表結構以及信息披露方面做出相應的改進。對人力資源的會計核算,就是在傳統的財務會計的基礎上增加人力資源會計的核算內容,即增加相應賬戶,并在會計報表中增加披露人力資源的信息的指標。
(二)財務報表分析方法的改進
比率分析法可以判斷一項指標對比某一標準的好壞,但是雙因素或者多因素綜合作用的一項指標,不是簡單的比率分析就能判斷的。企業價值就是這種多屬性體系結構,我們需要對企業價值做出全局性和整體性的評價。可以利用層次分析的方法,將企業價值設為目標層,下分一級指標層,包括企業盈利能力和企業風險水平,再在一級指標層下分二級指標,包括現有盈利能力、潛在盈利能力、持續盈利能力、財務風險、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最后一層次是具體指標,構成具有遞階結構評價體系。
(三)財務報表分析指標的改進
由于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企業經營活動日趨復雜,單純的財務指標已經難以涵蓋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而非財務指標可以彌補財務指標的這些缺陷。
首先是人力資源的財務指標改進。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是企業價值創造的核心要素,對人力資源的評價是企業價值綜合評價的重要方面。基于上文提到的人力資源會計改進所提供的有關數據及非貨幣信息進行計算和分析,設立一些人力資源財務指標,以使投資者對企業的人力資源投資、人力資源績效進行評估,以更好地評價企業的價值。
其次是盈利能力指標的改進。企業的盈利能力評估分為現有盈利能力、潛在盈利能力和持續盈利能力分析。
最后是企業的風險指標的改進。企業的風險是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發生損失甚至完全喪失的可能性。我們將企業風險分為財務風險、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外部風險是由企業外部不確定因素導致的風險,包括宏觀經濟風險,主要是宏觀經濟變動的風險;企業的財務風險一般分為融資風險和經營風險兩類,常用的評價指標包括經營杠桿、流動比率、財務杠桿以及速動比率等。企業的內部風險是由企業內部不確定因素導致的風險,包括文化風險、管理能力欠缺風險、運營風險和信息風險。
參考文獻:
[1] 李亞敏.財務報表分析與企業價值研究[J].當代經濟,2010,(8).
[2] 鄔曉紅.基于企業價值的財務報表分析體系及改進措施探討[J].財會研究,2011,(9).
[3] 吳正杰.初談財務報告分析的四個視角[J].財會月刊,2004,(A9).
[4] 陳敏.財務報表在企業價值分析中的局限性[J].財務天地,2010,(8).
[5] 王丹丹.改進現行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幾點建議[J].財會月刊,2006,(3).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