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府調控經濟能力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規范、穩定、和諧發展的基石,它的有效發揮對當地每個家庭的日常收支狀況和各企業的經營好壞具有直接的影響。通過選取指標對泛珠九省區政府調控經濟競爭力進行比較,找出差異,并針對差異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調控經濟;比較研究;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3-0199-02
收稿日期:2013-09-28
作者簡介:賀思文(1988-),女,湖南益陽人,碩士,從事商業銀行管理研究。
政府調控經濟競爭力是指政府調整與控制經濟社會的能力。具體來說就是政府通過財政手段、金融手段、計劃手段、行政管理手段、經濟法制手段等來規范與調控社會與經濟,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法律法規,確定發展戰略,彌補市場經濟的缺陷,為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環境的行為。政府具有的經濟職能也決定了其對社會和經濟進行調控的必要性。衡量政府調控經濟競爭力的指標選取了GDP增長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生產者物價指數、城鎮登記失業率。
一、泛珠九省區各政府調控經濟競爭力的現狀比較
1.GDP增長率。表1中可以看出,泛珠九省區各省GDP增長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增長率最高的是海南省為15.8%,其次分別為四川、湖南、廣西和江西,GDP增長率分別為15.1%、14.5%、14.2%和14%。GDP增長率最低的是廣東省為12.2,但廣東省GDP總量基數較大。需要指出的是,海南、四川、湖南、廣西和江西幾省還處在經濟發展階段,雖然GDP增長率較高,但這一增長對于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依賴程度比較高。而廣東省已經進入比較成熟階段,經濟增長對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依賴程度較低。
GDP衡量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創造的總財富,對于單個個體所創造的財富,常用人均GDP來衡量。從人均GDP增長率來看,泛珠九省區內各省增長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2%,其中貴州省以16.9%列泛珠九省區第一,最低的卻是廣東省為10.8%,這與廣東省的的人均GDP基數有較大的關系。
2.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率。作為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指標,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率幾乎總會影響金融市場走勢。表1中可以看出,泛珠九省區內各省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率都在15%以上,處于高增長區間。具體來說,增長率最高的是云南省為21.9%,其次為海南、江西、貴州、湖南和四川,其增長率分別為19.5%、19%、18.9%、18.8%和18.7%,中國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率為18.3%,泛珠九省區中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有廣西和廣東,分別為17.2%和16.9%。
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生產者物價指數。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是一個滯后的數據,但卻是反映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同時它還是政府制定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上頁表1中可以看出,泛珠九省區中各省的CPI均在5%以下,并且大部分在3%左右。具體來說,最高的是海南省為104.8,其次是云南省為103.7,其余7個省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3.3,這就是說泛珠九省區內各省在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下,經濟運行比較穩定,政府調控恰當,且市場行為比較理性。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同CPI一樣,也是制定經濟政策的重要參考指標。以上頁表1中可以看出,泛珠九省區內各省PPI有一定的差異,最高的是江西省為115.3,其次是廣西自治區為112.0。另外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5.5的還有云南、海南、湖南等,這幾個省雖然高于平均水平,但都處在一個相對安全的范圍內。PPI最低的是廣東省為103.2,與其CPI103.1基本對應,屬于調控能力比較強的表現。
4.城鎮登記失業率。就業是經濟社會的“晴雨表”,城鎮登記失業率指標既是一個對失業率控制的指標,又是對其他指標狀況的一個綜合反映。從上頁表1中可以看出,泛珠九省內各省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均在5%以下。具體來看,云南省與湖南省失業率最高,并列第一位4.2%。最低的是廣東省為2.5%,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說明泛珠九省區都清楚的認識到,就業是民生之本,沒有就業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民生的改善就無從談起,也都很重視控制失業和促進就業,在這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
二、對于加強政府發展經濟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通過對指標的分析,明確了泛珠九省區各政府調控經濟競爭能力的情況。九省區各省所處情況也有所區別,因此應結合各自的特點給出不同的對策建議。
1.對于東部地區的廣東省與福建省來說。根據上文的比較研究,不難發現,廣東、福建兩省政府在調控經濟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因此,對于這兩省的政策建議主要有:一是促進政府向民生型政府的轉變,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于民生事業的支持力度,繼續加大對于社會保障事業的支持;二是加強政府行政管理體制和政府機構的改革與調整,從行政控制型體制向依法行政型體制轉變,真正實現法治政府。
2.對于中部地區的江西、湖南和四川省來說。江西省是中國經濟較發達的內陸對外開放省份,但其調控經濟競爭力并未完全地發揮出來,主要的問題是穩定物價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對于江西省的建議主要有:一是促進經濟的市場化進程,搞好公共服務,降低政府成本,提升政府效率;二是加強市場價格監管,制定完善的市場支撐體系,穩定物價。湖南和四川省經濟發展在中國處于中游水平,調控經濟競爭力比較薄弱,有上升的空間。因此,對于這兩個省的政策建議有:第一,努力實現經濟、社會事業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協調;第二,增強調控的預見性,加強對商品價格的管制。
3.對于西部地區的海南、廣西、云南和貴州省。上述四個省份情況類似,均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這就需要政府在調控經濟面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對于上述四省有以下幾點建議:一是不斷優化產業結構,逐步縮小城鄉差別,逐步提高技術創新水平,持續改善民生狀況,日益提高偏遠、貧困地區人民的生存質量和健康水平。二是推進社會事業體制創新,推動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建平,李閩榕,高燕京.中國省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0—2011)[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2] 王麗婭,陳弦.泛珠九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3] 徐賢春.地方政府能力評估——浙江省11個城市的比較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4.
[4] 盛來運.中國統計年鑒(2009—2010)[K].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5] 傅東.中國財政年鑒(2009—2010)[K].北京:中國財政雜志社,2011.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