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查閱中國團體操方面的著作、資料以及專家座談等形式,總結歸納出團體操隊形的編排、設計的方法,即設計的方法、程序和隊形變化的方法、流程,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建議,旨在對今后團體操隊形的設計、編排提供幫助,促進團體操的發展。
關鍵詞:團體操;隊形;設計;現狀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3-0217-02
收稿日期:2013-09-28
作者簡介:周蒞(1978-),女,遼寧大連人,副教授,碩士,從事團體操設計、編排研究。
前言
團體操的隊形是依據體操的需要,將表演者按照一定的順序巧妙而且有規律地安排在表演場上,所組成的各種隊形和幾何圖形。團體操的隊形變化是根據表演內容的需要,并根據場上的表演人數、基本隊形的行數與列數、按照一定的順序,采用科學巧妙的方法,不斷地進行重新組合,以形成各種美妙的隊形與圖案,用來表現其主題與風格特點。隊形表演是團體操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團體操的表演中,不論規模大小,都是由各種隊形和圖形所變換而成的,它們是反映主題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而各種動作造型、圖案都是在隊形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的。隊形就是團體操的基本框架,而團體操則是隊列圖形的藝術升華。團體操中隊形的設計水平,直接關系到表演的效果,團體操隊形創編、設計的科學與否直接影響著排練效率、表演效果等其他一系列工作。隊形在設計中如何省時、省力并對排練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是今后團體操創編人員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一、常用團體操隊形設計方法
本文通過查閱文獻和專家訪談總結出常用的團體操隊形的設計的兩種方法:一種是假設繪制分析法,一種是實驗繪制分析法。
假設繪制分析法是先在統一規格要求的座標紙上繪制團體操隊形圖,然后結合隊形變化合理性、規律性、藝術性進行反復分析、推敲、驗證,最終確定并繪制出團體操隊形的大小和每一名表演者的最終位置的一種團體操隊形的設計方法。
實驗繪制分析法是先將所有或部分表演人員組織到現場上,采用固定人數手拉手自動變形成團體操來實際組成團體操隊形,結合實際表演場地大小,通過反復調整,確定并測量出最佳團體操隊形大小,再按比例繪制到統一規格的坐標紙上,然后結合隊形變化合理性、規律性、藝術性進行分析,確定并繪制出每一名表演者的具體變化路線和位置的一種團體操隊形的設計方法。
二、常用團體操隊形設計程序
假設繪制分析法的具體程序是:第一步,繪制假設團體操隊形圖。即在統一規格要求的座標紙上根據人數或隊形假設出團體操隊形大小,并繪制出團體操隊形圖。第二步,檢驗假設員形隊形圖。通過在假設團體操隊形圖上確定人的位置和路線,同時分析每一名表演者是否有具體合適的位置和最終的團體操隊形與表演場地的比例是否能達到藝術效果等。第三步,確定團體操隊形圖。通過對第二步出現的人數剩余或不足以及表演動作所需的間距等情況進行反復檢驗、修改,并按第二步的方法重新假設分析,直到合理分析出每一名表演者的具體位置,按照場地比例確定出團體操隊形圖的大小和位置。第四步,準確繪制。結合團體操隊形變化的合理性、規律性、藝術性等方面的要求,按照就近原則或分段方法確定團體操隊形中每名表演者的最佳具體位置和具有藝術效果的變化路線。具體設計程序(見下頁圖1)。
實驗繪制分析法的具體程序是:第一步,圍成團體操隊形的實驗。先將所有或部分的表演人員組織到場地實際圍成團體操隊形;第二步,確定團體操隊形大小。即結合表演動作所需要的間距和總人數對圍成的團體操隊形進行反復調整,最后確定最佳的團體操隊形大小和種類;第三步,測量計算。將第二步確定的團體操隊形大小測量出來,并計算出與表演場地的比例。第四步,繪制團體操隊形圖。按第三步的比例在統一規格要求的座標紙上繪制出團體操隊形圖的大小,同時結合團體操隊形變化的合理性、規律性、藝術性等方面要求,按照就近原則或分段方法確定團體操隊形中每一名表演者的最佳具體位置和具有藝術效果的變化路線。
三、常用團體操隊形變化方法和流程
(一)常用團體操隊形變化方法
本文通過查閱文獻和專家訪談等方式,總結出團體操隊形的三種變化方法,分別是分散法、匯聚直線法、合并法。
分散法,團體操隊形的變化可以在“原有方陣或其他特定隊形的基礎上,使學生由中心逐漸向外移動擴散,并最終組成一隊或多隊的團體操隊形,這種變化方法一般要求在排練前先在地上畫好標志圈,使學生通過移動最終踩在標志圈上,形成團體操隊形。
匯聚直線圍成法,在總隊行間首尾相連,走成團體操。學生可以采用蛇形進行的方式,在原地圍成圓圈,或向某一地點圍成圓圈的形式,一般要在地上事先畫好標志圈或采用手拉手圍成基本圓的形式來完成。
合并法是將各種分散的或小的隊形,根據表演的需要,有規律地合并成相對集中的團體操隊形。
(二)常用團體操隊形變化流程
根據分散法、匯聚直線圍成法和合并法三種常見的變化團體操隊形的方法,歸納出團體操隊形變化的流程圖(見圖2)。
圖2所示,“按設計在地上畫標志點”和“按設計自動尋找標志人”是團體操隊形變化的關鍵步驟,“按設計在地上畫標志點”是要確定團體操隊形的大小,“按設計自動尋找標志人”也是在確定團體操隊形大小的基礎上設置的標志人。團體操隊形變化流程是依據設所計的團體操隊形的大小來變化團體操隊形的過程,團體操隊形的大小是變化團體操隊形的關鍵,所以設計團體操隊形就要以團體操隊形為研究對象,并最終確定團體操隊形的大小。
四、建議
(1)在團體操隊形設計中,應多使用數學方法進行計算,增加對隊形的大小、種類、形狀等因素的控制,使團體操的設計方法更具有科學性。(2)引用計算機,簡化團體操隊形的設計程序,縮短團體操隊形設計時間。(3)向地方各級高校、企事業單位等普及團體操設計、編排的相關知識,科學普及團體操。(4)加強團體操單個隊形的設計方法和編排方法的研究,提高團體操的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 夏環珍,彭慶文,于輝,等.論團體操表演中的隊形及其變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2):283-285.
[2] 郭瑞.對團體操動作和隊形創編的研究[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3,(1):88-91.
[3] 劉桂強.團體操隊形的花樣編排形式[J].中國學校體育,2008,(8):93.
[4] 楊明,王承杰.改進編訓方法提高團體操訓練效率[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1,(1):22-23.
[5] 倪旭芬,汪際慧.大型文體表演(團體操)表演的隊形設計[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5,(1):80-84.
[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