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旅游安全標識系統作為旅游地傳播信息和景區有效的管理方式,具有相關經濟價值及管理價值,隨近年來中國旅游業發展的深入,這種價值仍未被認知和挖掘。基于游客感知,通過對都江堰、青城山景區的游客進行隨機抽樣調查,選取4項主要語言風格和6項安全標識現狀指標,利用SPSS19.0軟件做統計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得出景區安全標識系統在外觀形象和使用功能等的不足,基于游客滿意,從布局、造型、文字表達方式等方面提出優化措施,為景區規劃籌建及安全管理提供借鑒,提高游客滿意度。
關鍵詞:旅游;安全標識;實證研究;都江堰;青城山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3-0268-04
收稿日期:2013-09-28
作者簡介:張敏(1989-),女,四川瀘州人,本科,從事景區的籌建管理、旅游資源開發研究。
引言
旅游是人們利用余暇在異地獲得的一次休閑體驗[1],決定了旅游的特點之一是游客從熟悉環境進入陌生環境的一種未知的探索及體驗過程。現有條件下,游客的線路規劃難以細化到每一個景點,同時景區導游也難以做到全方位的安全提醒,尤其是自助游和自駕游市場日益興旺,自助性的景區安全標識的作用和需求日益凸顯。游客在景區參與景區的各種活動、逗留,如果沒有人性化、規范化、系統化的景區安全標識系統,特別是在沒有導游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生游客摔傷、景區火災等現象[2]。上海游客蒼山墜谷的“7·13”事件,天津水上公園“4·26”蹦極事故等為景區安全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時,相關研究較少,多數景區旅游景區安全標識的經濟效應和管理作用沒有被發掘出來。本文從其研究起源出發,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探索景區安全標識的優化理論。
一、旅游安全標識的概念及研究現狀
(一)旅游安全標識概念的提出
旅游景區標識系統起源于美國與歐洲的國家公園旅游景區解說系統[3],1871年,John Muir[4]最先使用解說(Interpretation)一詞。1964年,Harpers Ferry成立了解說培訓與研究中心,此后,旅游解說得到了更廣泛地認同與發展。在國內,旅游解說系統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概念應用混亂、缺少理論研究等問題[5]。鐘永德等[6]從信息傳播模式(SM-RM)探討旅游解說系統規劃,并從資源、受眾與技術等三方面,并對安徽黃山進行了實證研究。湛紅梅[3]綜合文獻研究成果,定義了旅游景區安全標識系統的概念:指在任何可以旅游的景區中,能夠向游客傳達保護自身和景區資源(景區設施、人工資源、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景區文明)信息的各種標志符號集。
(二)旅游安全標識的研究應用現狀
文獻研究發現,國內對標識系統研究歸納起來有兩個方面:一是旅游景區標識系統理論研究;二是旅游景區標識系統的個案研究。肇丹丹[7]在研究旅游標識系統規劃設計中,運用定量評價的方法,著重于對旅游景區標識評價和標識的設計,其中在評價體系中安全性得分為0.235,說明構建安全標識系統的重要性。湛紅梅[3]基于定性研究,分析了旅游景區安全標識系統的功能、分類、存在的主要問題。張立明[8] 對解說牌的功能、選址、制作材料、大小和高度設計、文字設計配置、圖示、顏色等作了一定的介紹。張建國等[9]以問卷調查為手段,調查游客對西湖旅游標識的感知及標識對游客行為的影響。可見,旅游景區安全標識系統已經成為研究的熱點,但從游客感知的角度,鮮有文獻從游客角度來審視景區安全標識存在的問題,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景區安全標識的管理效應和經濟效應沒有充分挖掘,文章正是從這方面進行實證研究。
二、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安全標識系統實證研究
(一)都江堰—青城山概況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坊、天師洞等歷史古跡和規模宏偉的清末殿宇,現存大量珍貴文物和古樹;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秦朝李冰父子在岷江干流上修建的,它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工程組成,二千多年來,灌溉著成都平原,造就了“天府之國”,現成為聞名全國的旅游勝地。2000年,青城山—都江堰景區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被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根據成都市統計局2012年統計數據,都江堰市接待游客1 731.4萬人次,同比增長18%;門票收入2.71億元,同比增長12%。
(二)實證分析相關統計因素介紹
1.問卷設計。問卷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1)游客背景資料。采用類別尺度,包括旅游頻率、旅游方式、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月收入。(2)游客喜歡安全標識的表現風格,設計共4個選擇題。(3)都江堰—青城山安全標識現狀,共設計12個描述項,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4)安全標識對游客和景區影響,也采用了李克特5點量表。
2.抽樣調查概況。采用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在7—10月之間以問卷的形式對來青城山—都江堰景區的游客進行了調查。在都江堰景區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60份,有效率80%;在青城山景區發放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有效率83.3%。利用SPSS19.0軟件,通過描述性分析,得出調查樣本的一般特征,且符合統計學的要求[10]。研究采用克朗巴哈α值(Cronet’s α)來衡量數據的可靠性[11],通過統計軟件對選取12個關于對景區安全標識描述問題項進行分析以上均達到0.7,說明本研究所獲得數據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具有較好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三)統計結果分析
1.游客對旅游安全標識作用認知分析。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量化游客對景區各種旅游安全標識作用的認知,分別為非常同意、同意、不確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同時根據回答意向的明確性分成三類:“明確同意”(同意、非常同意)、“明確不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不確定”。(1)安全標識對游客的作用。主要從“避開旅游危險”、“增加旅游安全知識”、“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豐富景觀觀賞”、“遵守景區制度”幾個方面來量化。根據統計結果,“明確同意”的百分比分別為:57.3%、75.7%、78.5%、79.2%、69.4%;“明確不同意”的百分比分別為:30.2%、4.6%、8.8%、6.2%、6.9%。可以看出,大部分游客認為景區安全標識旅游有這些作用。因此,在游客的滿意度構成要素中,如果缺乏這些潛在的安全需求的標識,而有沒有別的替代物,將影響游客對景區的評價。而這種量化是隱性的,景區為改進服務而調研游客時,該部分容易被忽略,因而進行的改進則很難提高到預想水平。(2)安全標識對景區的作用。調查表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景區形象”、“保護設施”、“ 保護資源”、“維護景區環境協調”等方面進行測量。“明確同意”的百分比為:68.9%、67%、71.1%、68.4%、38.1%。“明確不同意”的百分比分別為:5%、4.6%、4.3%、3.9%、44.3%。通過數據,看出景區安全標識系統作為景區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景區向游客傳遞安全和資源保護的重要渠道。因此,安全標識系統的規劃籌建是否完善、融合,關系到景區管理水平的高低、形象的提升及維持景區可持續發展。
2.安全標識現狀分析。為了得到景區游客安全標識系統現狀的公共因子,采用了因子分析法,剔除因子載荷較低、綜合提取旋轉后的公共因子。在使用因子分析之前,首先進行 KMO 統計量分析與巴特勒球形檢驗(Barter’s Test)。借助spss19.0 統計軟件對所獲得數據進行分析,發現 KMO值[10]為0.741大于0.7,說明因子分析的效果較好;巴特勒球形檢驗的值為641.656,在自由度為66和0.000水平上達到顯著,說明景區游客安全標識系統現狀的相關系數矩陣間存在公因子,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分析結果(見表1)。
根據分析結果,游客安全標識最滿意的是 “安全標識牌圖形合理”;其次是“安全標識數量”、“安全標識牌語言豐富”、“造型美觀”;再次是有關游客對景區安全標識色彩搭配,然而反映當地的景區安全標識牌材質,位置等,如“具有藝術性”、“安全標識牌的維護”則排序較后。
3.安全標識系統語言風格分析。研究將安全標識展現的內容分為四類:警告型、禁止型、限制型、提醒型;對這四種內容的展現又細分為:簡樸式、嚴肅式、幽默式、提醒式。通過統計結果分析,得出大部分的游客偏向于溫馨式的語言風格和提醒式的語氣表達方式。利用扇形圖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頁圖1)。根據圖,在安全標識系統的四種類型的展現內容中,采用溫馨式語言風格較為受歡迎,其次是簡樸式,然后是幽默式,嚴肅式最不受歡迎。
三、安全標識改進建議
(一)融入地方特色的造型設計
據調查結果,安全標識牌的景區特色體現不足。可在造型設計上進行創新,在符合大眾審美的要求的同時,將景區內的地域特點、歷史文化、地方風俗等提煉出來,用造型來呈現。如青城山是著名的道教文化名山,景區安全標識的設立突出景區的道教文化,避免生硬的標識及未能體現青城山的文化內涵的標識牌。對于都江堰,可根據水利工程的特點制作標識牌,體現“水文化”。標識牌造型設計上,少用強烈的對比手法,設計出具有景區特色元素的安全標識系統,使它更具有文化性,突出自己的個性。
(二)改進語言風格
調查結果顯示,該地安全標識牌內容顯得嚴肅、單一,尤其是語言表達上,如“嚴禁、不準”等帶有警告、命名的語氣,而游客在各種內容題材的語言風格上,“溫馨式”、“簡樸式”、“幽默式”較為受歡迎。因此,運用簡樸、溫馨的語言風格,符合游客心理需求,不僅可以起到警示、指導、傳播文化內涵的作用,還能將標識牌由“補丁型”改進為“融入型”,減少標識牌帶來的違和感并增強特色景觀感。
(三)進行合理布局
通過調查發現,游客認為景區安全標識布局不夠合理。青城山—都江堰景區部分危險地帶沒有安裝相應的安全標識牌,一些地方布置過多,一些地方沒有,造成安全隱患。據問卷調查的統計分析,該景區存在布局雜亂、過于形式化、殘缺不全等現象。景區安全標識系統作為游客觀賞景觀的一部分應在宏觀把握整體空間的基礎上,結合其總體布局和局部功能,來確定合理的安全標識的數量,安全標識牌位置要明顯、方便,不能用過多的植物遮擋,充分發揮安全標識作用,形成布局合理的子系統。
(四)完善安全標識牌功能
數據分析得出,47.3%的游客訂同景區安全標識牌在功能上不夠完善。而安全標識是保障游客安全及對景區資源的保護通過標識系統的提示、警示的標語,可有效避免旅游者在游覽過程中發生危險。通過標識系統的管理和幫助信息,使游客自覺保護景區環境,做到不對資源或設施造成過度利用或破壞。信息量少或者錯誤,許多地方使用不當不能幫助游客很好地解決游覽中的問題。青城山—都江堰主要表現在標識牌上信息不夠充分,語言不夠合理,標識牌大小尺度、材料等方面,安全標識系統的設置缺乏系統科學性和人文關懷性。景區的安全標識信息量少甚至出現錯誤,許多地方使用不當,給旅游帶來很多麻煩,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五)規范安全標識牌文字和色彩
44.2%的游客同意青城山—都江堰的安全標識具有藝術性。文字是向游客傳遞信息的另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文字符號是景區安全標識系統中廣泛采用的符號集,景區景觀安全標識是景區形象表述和強化游客的安全意識的重要系統之一。還需要重視字體的選擇,如黑體:莊重、典雅,行書:瀟灑、飄逸。同時還要考慮字體的排版,突出個性色彩和風格特征,并傳給游客獨特的視覺享受。顏色搭配與景區和諧。色彩獨特的視覺魅力吸引游客注意力,它比文字傳達的更直觀,但在設計時應注意色彩顏色的選擇:顏色遠近感(進退感)、亮度、視覺等,重視顏色一致性,否則會使游客感到混亂。
(六)定期維護
設置了安全標識牌不是代表一勞永逸,應定期對它進行巡邏和維護。使用過程中,年代久遠,會出現褪色、破損、歪斜、傾覆、斷裂等問題。如青城山—都江堰景區的安全標識牌中,部分變得老舊不堪,生銹、腐蝕。未經維護的安全標識牌不僅影響了周圍景區環境,還破壞景區環境,造成安全盲點。景區出現以上問題應立即采取措施,及時維修、更新,以保證標識的正常功能的正常發揮。
結論
景區安全標識系統具有重要的實用功能,還具有很強的審美功能。完善注重安全標識系統的是景區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特色之一,不但可以提高游客自覺保護景區資源和設施,而且能使游客順利游覽景區并體會到其文化內涵。本文通過青城山—都江堰景區的實證研究,得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設性意見,本研究還可以為其他景區在進行安全標識牌設計、布局、改進景區管理水平、提高游客旅游滿意度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謝彥君.旅游的本質及其認識方—從學科自覺的角度看[J].旅游學刊,2010,(1):28-29.
[2] 林香民,等.中國旅游業的發展與旅游安全的研究[J].安全與環境工程,2003,(1):60-61.
[3] 湛紅梅.旅游景區安全標識系統設計研究[D].福州:福建農業大學,2011:1-2.
[4] Ch.K.J Devein an interpretive planning model for a national park system:stakeholder-Based need amassment study for Korea.[D].
PHD.2003.
[5] 王艷.地質公園旅游解說系統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0.
[6] 鐘永德,等.旅游景區管理[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
[7] 肇丹丹.西柏坡牡丹園旅游標識系統規劃設計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碩士論文,2006.
[8] 張立明,胡道華.旅游式景區解說系統規劃與設計[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6:113-187.
[9] 張建國,潘百紅,王燕.杭州西湖景區解說標識系統初步研究[J].福建林業科技,2006,(4):195-200.
[10] 鄒永廣,鄭向敏.旅游目的地游客安全感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以福建泉州為例[J].旅游學刊,2012,(1):49-50.
[11] 易丹輝.結構方程模型:方法與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95.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