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發生在校園的食品安全事件頻頻出現,而高校食品安全關系到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學校的穩定、社會的和諧。通過對近三年公共衛生事件數據的梳理,分析學校食堂在在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經營管理模式、高校的公共衛生的應對機制、餐廳設備及從業人員的素質方面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高校;食品安全;監管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3-0279-03
收稿日期:2013-08-19
作者簡介:楊慧(1982-),女,河南開封人,講師,從事公共事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食品安全、社會治安和醫療安全,是當前中國人最擔心的三大安全問題。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必然是不可輕視的問題。而高校作為學生的集聚地,人數多而且相對集中,并且多為在校食宿生,所以高校食品安全衛生更是不容忽視。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對公眾的健康構成了一定的威脅,盡管中國政府已經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旨在確保食品安全和質量的行動計劃,加大了立法和監管力度,但針對學校操作性強的食品安全標準及法律體系尚未完善。所以,正確審視高校衛生安全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對于保證高校食堂飲食衛生安全和學生身體健康,維護校園秩序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一、食品中毒類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現狀
(一)近三年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數據對比
由上表可知,201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共收到全國食物中毒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2010年網絡直報數據相比,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減少14.09%和25.54%,中毒人數增加12.75%。
2012年與2011年網絡直報數據相比,報告起數和中毒人數分別減少7.9%和19.7%,死亡人數增加6.6%。
(二)近三年來校園中毒情況
2012年共報告學生食物中毒事件35起,中毒2 754人,死亡4人。學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分別占全年總數的20.1%、41.2%和2.7%。與2011年相比,學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和中毒人數分別增加16.7%和44.9%,死亡人數增加3人。
2011年共報告學生食物中毒事件30起,中毒1 901人,死亡1人。學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和中毒人數分別占全年總數的15.87%和22.84%。其中25起發生于學校集體食堂,中毒1 682人,無死亡。與2010年相比,發生于學校集體食堂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減少1起,中毒人數增加9.15%。
(三)近三年來數據對比
根據近三年數據,雖然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多的得到了各級政府以及相關主管部門的重視,但是每年的中毒人數、死亡人數并沒有呈現直線下降的趨勢,發生在學校內的中毒起數所占全年食品中毒起數的比重也沒有呈現逐步下滑的趨勢,這說明,中國發生在校園里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仍然嚴重。
二、校園衛生安全問題管理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規和政策逐步完善
表3
除了上述法律法規外,教育部非常重視學校食品安全工作,和衛生部聯合制定《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從上表可以看出,雖然中國關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越來越完善,但專門針對學校餐飲方面的法規仍然不多,并且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而且法規中的責任主體結構不明顯,問責機制不完善,學校常把學校的安全責任推給食堂的經營者。并且,相應的法律法規沒有與之配套的完備的執法細則。
(二)高校食堂經營模式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食堂經營的主要模式有:學校成立餐飲服務中心,筆者對地處河南省的二十所高校進行調查,發現學校規模比較大、學生比較多的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河南農業大學等絕大多數高校所采用的這種模式,而學校規模比較小,學生人數相對不多的比如鄭州大學體育學院等采用的管理模式是租賃或承包的經營模式。
在餐廳實施”投標競價“的方式選擇承包商時,重點關注的是承包費用和提供菜品的價格,而對如何確保飲食安全問題則是抱著“誰經營誰管理,誰出錯誰負責”的思想。承包方通過與餐廳簽訂合同,確定其經營期限。由于經營時間有限,餐廳經營的承包方為了追求短期經濟利益,在食品安全保證設施和條件的改善方面就顯得缺乏;而在選擇炊事人員時普遍注重其“刀”上功夫而忽略食品安全知識的學習,而輔助員工往往不經培訓就上崗,多是學歷較低的社會底層人員。
(三)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而突發性的比如學生集體中毒事件是屬于公共衛生事件的組成部分,針對這樣一些突發事件,在進行處理的時候需要針對突發事件而建立國家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是一套集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等于一體的應急體系和工作機制,它包括信息披露機制、應急決策機制、處理協調機制、善后處理機制等。雖然中國各地區、各高校已經初步建立了相應的預警機制,比如高校內部設置食品安全監測點,出現端倪及時上報等,而且也有相對比較完善的應對措施,但是近三年來食品中毒人數的數字來看,證明高校的預警機制仍然有一定的缺陷。
(四)學校餐廳設施現狀及存在問題
從總體上看,近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對學生健康的重視,很多高校的食堂設施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隨著人們對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及逐年擴招制度,在校學生在數量上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而多數學校由于辦學時間教早,餐廳設施不及新的辦學設施。因此,有些問題逐漸凸顯。首先,很多餐廳 存在規模小,設施落后的問題。餐廳規模小,打飯窗口少,導致學生打飯時間長;由于餐廳就餐位置少,學生打飯后無法正常找到座位就餐。同時,由于設施陳舊,餐廳廚房缺乏足夠數量的冰箱,導致生熟食品無法區分保鮮存放。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食堂設置中,清洗區與加工區規劃不合理,未設置餐具洗消間,有的對清洗后的餐具無任何消毒措施。
(五)餐廳從業人員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學校食堂的管理人員多為學校的行政管理人員,食堂內部的工作人員大多是從社會上招聘的臨時工,餐廳從業人員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多數僅具有初中文化水平。這就導致多數從業人員對食品安全問題沒有完整具體的概念,同時又缺乏責任心。在未取得健康證明或者健康證過期的情況下,從事餐飲工作。在食品加工中沒有嚴格按照操作要求穿戴工作衣帽及口罩,甚至還出現部分留長指甲的現象。
三、高校食品安全對策分析
(一)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
雖然中國已經制定了不少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但針對高校的法律法規還有欠缺,而且執法的力度不夠,所以,除了需要相關部門,比如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和教育部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此外,還要加大執法力度。針對學校門前及周邊無證經營的小攤販,學校應主動與相關執法部門聯系,積極配合執法部門開展的突擊檢查和長期治理工作。對出現無證經營的攤位堅決予以取締;沒收經營中的“三無產品”,并處以經濟上的處罰。
(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針對學校餐廳食品安全,建立明確的崗位責任人制度,從源頭抓起。在原材料采購方面,由專人負責,且盡可能采購有食品安全標識或者認證的主副食品和調料。加強食品儲藏、加工、供應過程的監控,切實保證各個環節的食品質量和衛生處于合格狀態。當出現生產流程事故,立刻明確責任到人,及時解決問題。對后果嚴重的,除予以辭退還并追究責任。針對承包食堂的個體經營者,學校更應該提高監管力度,一旦發現出售的食物以次充好,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時,立刻嚴厲禁止,情節嚴重者,應交執法部門處理。
(三)完善食品安全應急機制
要使高校盡量避免出現公共衛生事件,要使已經出現的公共衛生事件在人員集中的高校盡量把損失降低到最小,應該建立食品安全應急反應機制。首先,要有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指揮系統,建立由學校主管領導、院系領導、后勤管理部門、校醫院、餐廳從業人員和學生代表組成的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其次,還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監測系統,及時收集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包括相關行政監管部門的食品安全信息、安全公告,還要及時收集相應主管部門的監測和預警信息,以及消費者反映的食品在生產、儲存、流通等各個環節的信息等,有危險情況,積極向學校相關部門及學生通知,避免出現安全事故;再次,還要建立完善的突發事件的應對機制,學校要提供完善的物質保障,及時處理突發衛生事件。
(四)加大投資力度,改善餐廳設施
學校餐廳是集體用餐單位,也是食品中毒的高發區。針對餐廳存在的年久失修、設施陳舊的現象,應努力做到改善,不應抱有“這么多年都這樣也沒出事”的僥幸心理。學校應將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重點向學校食堂建設項目轉移和傾斜,著力加強學校食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學校食堂房舍標準化建設步伐。另外,對消毒條件不好的學校餐廳,應安排專項資金,為學校食堂配備了消毒柜、冰柜和食品留樣柜等,加強餐具的清洗和消毒。同時在食堂醒目位置設立“餐廳監管責任人電話”標識牌,對就餐過程或者餐廳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及時的意見,以便出現問題及時查找原因,追究責任。
(五)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由于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員多數沒有經過太多的文化教育,在個人行為和社會責任心方面存在欠缺。所以,制定嚴格的從業門檻和工作職責規范要求。高校食堂服務的主要對象是大學生,他們是祖國的棟梁,而且正處在長身體的階段,活動量大,需要健康的食品補充足夠的營養,所以,高校后勤集團可以根據需要,聘請一些懂得食品營養搭配的素質較高的專業人才。另外,需要定期對員工進行崗位培訓,培訓的內容應包括從食品的采購、加工、存放、烹飪和清潔消毒,食物中毒的類型及預防,增強他們的從業素質,此外,還要不斷地告誡他們食品安全對學校安全穩定的重要性,增強他們的責任感。
四、結論
高校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學校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學校的穩定和長遠發展,所以,高校食品安全問題應該引起高校及相關主管部門及各地政府的重視,需要用法律法規來規范人們的行為,需要有完善的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需要用資金來改善設備,需要改善從業者的素質,如果能從各個環節嚴格要求,不斷完善,減少甚至杜絕食品安全事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當然,這需要各個部門的協調,需要相關部門的監管。
參考文獻:
[1] 劉秀娟.食品安全法律規制的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9,(6).
[2] 李云.學校食品安全監管重點細節與應對措施[J].中國學校衛生,2009,(2)
[3] 唐曉純.學校食品安全風險分析與預警研究[J].食品科學,2007,(3).
[4] 胡曉元,李云,劉建軍.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體系的建構與實踐[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07,(1).
Research on Supervis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of Food Safety
and Healt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Hui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
Abstract:Food safety incidents repeatedly appeared in campus,and food safety is related to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and life safety,related to the school’s stability and social harmony.So,according to the public health event data nearly three years,analysis school canteen in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straint,management mode,the response mechanism of public healt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restaurant equipment and workers,the qualit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measures.
Key words:college;food safety;regulatory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