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南非科學家小組及其國際合作伙伴通過調查研究找到了首個證據,證明曾經有一顆彗星沖入地球大氣層并發生爆炸,高溫沖擊波摧毀了其所經過路徑上的所有生物。這項發現不僅提供了首個確鑿的證據證明,在數百萬年前曾經有彗星撞擊地球,而且未來它也將有利于幫助我們理解太陽系的形成之謎。
南非金山大學教授大衛·布勞克表示:“彗星時常造訪地球的天空,它們實際上就是一些冰雪物質和塵埃混雜在一起的臟雪球,但在此之前,人們還從未在地球上找到過確鑿的可被證明是源自彗星的物質。”
在大約2 800萬年前,一顆彗星在今天的埃及上空進入地球大氣層。在其進入大氣層之后便發生了爆炸,將其下方的沙漠加熱至超過2 000 ℃,這一情形的結果便是形成了大量黃色的硅酸鹽玻璃,散布在撒哈拉地區面積超過6 000平方千米的廣闊地域范圍內。研究者在古埃及圖坦卡門王法老身上佩戴的裝飾中發現了這種玻璃的一塊樣品。
研究組的成員分別來自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南非核能公司以及開普敦大學等機構。最初引起研究組注意的是數年前埃及地質學家們發現的一些神秘的硅酸鹽玻璃。在對這些樣品進行復雜的高精度化學分析之后,研究組確信這是首塊被找到的源自彗星的標本,而不僅僅簡單的是來自隕星的樣品。
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的詹·克萊默是這項研究的首席科學家,他稱那是他感到極度興奮的一刻,他說:“這是典型的科學發現所帶來的樂趣——當你排除所有可能性,并因此終于意識到它必定是什么東西的時候。”
那次臨空爆炸還同時產生了大量顯微鉆石。克萊默表示:“鉆石是含碳物質的一種形式。一般情況下,它們形成于地球深處,那里的壓強非常大,但是當遭受沖擊時同樣會產生這種高壓強環境。彗星的撞擊及其產生的沖擊波就使得這些鉆石出現了。”研究組已經決定將這塊含有鉆石的樣品命名為“希帕蒂亞”,以紀念古代埃及亞歷山大城杰出的女性數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希帕蒂亞。
彗星物質非常難以辨別。在此之前,除了在地球高層大氣中發現的微型塵埃顆粒以及在南極洲的冰雪之中發現的一些富碳塵埃顆粒之外,人們還從未在地球上發現過彗星物質。各國的空間機構都寧愿花費巨額資金來確保這些極其珍貴的原始彗星物質樣品的安全。
對樣品“希帕蒂亞”的研究現在已經擴展為一項國際性研究項目,來自各個不同學科的研究人員都加入到這一研究行列中。布勞克表示:“彗星蘊涵著揭示太陽系起源的秘密,而這項發現將給予我們一項前所未有的機會去研究第一手的彗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