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銀器能驗毒的說法廣為流傳。早在宋代著名法醫學家宋慈的《洗冤集錄》中就有用銀針驗尸的記載,這也被當時的法醫檢驗引為準繩。時至今日,還有些人常用銀筷子來檢驗食物中是否有毒,存在著銀器能驗毒的傳統觀念。那么,銀器果真能驗毒嗎?
古人為何用銀器驗毒
古裝電視劇中,不管是江湖俠客還是皇宮大院內的皇帝格格們,吃飯時,都會先用銀針在飯菜里試毒,若銀針變黑,則表明食品有毒;若銀針沒有變化,則說明食物可以安全食用。
因為古人常用的毒,主要是砒霜,即三氧化二砷,這是我國古代最常見、最容易獲得的毒物之一。砷在自然界中以硫化砷礦物的形式存在,古代的提純技術落后,致使砒霜里都伴有少量的硫或硫化物。古代煉取砒霜的方法是將礦物研碎,除去大塊的雜石,在密閉容器中與木炭一起煅燒,待毒沙升華后,它所凝結成的白色粉末就是砒霜。而砒霜中所含的硫與銀一接觸,就可起化學反應,使銀針的表面生成一層黑色的“硫化銀”。也就是說,銀針試毒的方法實際上是檢測出了砒霜中的含硫雜質而已,并沒有檢測出砒霜本身。
銀器驗毒行不通
有研究機構做過實驗,來測試銀器是否真的能夠驗毒,挑選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品,但結果卻超出預料。
雞蛋
將一枚煮熟的雞蛋切成兩半,將銀耳釘插入雞蛋內。5分鐘后,銀耳釘表面變成了黑色,最頂端甚至出現類似火燒過的顏色。
獼猴桃
將一個獼猴桃切成兩半,將銀耳釘放置其中,然后重新將兩半獼猴桃合上,使銀耳釘與獼猴桃肉充分接觸。10分鐘后,耳釘表面蒙上了一層淡淡的黑色物質。不過,與雞蛋相比,銀耳釘表面的黑色較淡。
殺蟲劑
將殺蟲劑噴灑到銀耳釘上面,可是過了20分鐘,銀耳釘顏色依舊沒有變化。
為什么像雞蛋、獼猴桃這種我們經常食用的無毒食物,經過銀器檢驗,變得“有毒”,而殺蟲劑這種有毒物質,卻在銀器面前變成了“無毒”?
那是因為雞蛋中的蛋白質、氨基酸都含硫元素,當一個雞蛋放的時間久了,其中的硫元素可能變成硫化氫,硫化氫或者單質硫遇到銀以后,會生成某些黑色的物質,比如硫化銀,這樣勺子就變色了,而獼猴桃中也含有硫,遇到銀同樣會變黑,但殺蟲劑中卻不含硫化物,所以不會和銀產生反應,銀飾也不會變黑。
銀器驗不出的有毒物
如上試驗說明一個問題,變黑的不一定有毒,不變黑的也不一定無毒。只要食物里面含有硫化物,銀器就能變黑,而沒有硫化物,即便是毒藥,銀器也不會變黑。比如毒蕈、亞硝酸鹽、農藥、毒鼠藥、氰化物等,銀針與它們接觸,也不會出現黑色反應,因為這些毒性物質主要是生物堿類,與銀器不會發生化學反應,但這些卻是很毒的物質。
隨著科技的發展,就連砒霜,銀器也不一定能驗出,因為銀器驗的不是砒霜,而是里面的硫。而通過現代的提純技術,砒霜里面幾乎不再混有硫和硫化物,所以即使銀器也無法測出是否有毒。
使用銀器有益健康
銀雖不能檢驗所有含毒物質,然而卻能消毒。銀離子已經被證明具有一定的殺菌功效,每升水中只要含有五千萬分之一毫克的銀離子,便可使水中大部分細菌致死。其原理是,銀在水中可形成帶正電荷的離子,能吸附水中細菌,并逐步進入細菌體內,使它的催化系統封閉、失活,使細菌失去代謝能力而死亡。日常生活中使用銀餐具、銀首飾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人體健康。
除此之外,銀化合物還可治療燒傷,包敷傷口,年輕人在穿耳洞之初佩戴銀耳環還可以消炎消腫,對健康還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