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物流企業金融欺詐案件頻繁發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物流企業內部控制快速發展。目前,內部控制已成為物流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內部控制評價是內部控制本身控制,內部控制是確保實現目標的重要環節。健全的物流企業內部控制機制需要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來支撐;物流企業的內部控制的創新,必將促使物流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然而,仍然有一些問題,這些現象已逐漸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引起了物流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關注。加強物流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促進物流企業內部控制,確保其有效運作的物流企業科學決策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分析內部控制評價所面臨的問題的基礎上,結合物流企業在公司治理層面內部控制的特點,構建一套可行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最后,針對物流企業在內部控制評價中所暴露的問題提出一定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物流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F27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2-0031-02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物流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種環境下,企業的需求也增加。而內部控制是企業加強內部建設的主要手段。只有不斷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企業,加強物流企業的內部管理,提高運營效率,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導致市場中生存和生長在激烈的競爭。眾所周知,內部控制是物流企業內部的業務處理和管理控制,并對內部控制的評價是內部控制本身的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目標。內部控制評價不僅可以促進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設計是合理的、健全性,更重要的是,即使設計再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不能落實到實處,不過是一紙空文。
目前,大多數物流企業雖然內部控制制度的存在,但效果并不明顯,這主要是由于物流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不健全或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于物流企業完善內部控制提供寶貴意見,良好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從而提高企業的物流管理水平。因此,通過對內部控制的分析,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使物流企業實現更好的控制效果。
一、物流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構建問題分析
企業的內部控制主要是指在一個受限制的商業組織形式和責任制度的經濟活動的經濟單位和組織的建立。內部控制的主要目標是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這是因為加強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主要是在財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護的最早的控制,保證會計信息是正確的、可靠的,以嚴格的程序審查方面加強控制。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的生產規模的擴大,經濟活動越來越復雜,才逐步發展成當今的內部控制系統。
1.內部控制評價的內容范圍不明確。當前內部控制審計的指導主要是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報表有關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如何進行專項審核并發表其審核的意見。它將內部控制評價的范圍,和會計報表相關的內部控制,限定在與會計報表相關的內部控制中,它的范圍應該是法規和相關會計報表,取決于提高審計效率,保證審計質量審計目標;但作為一個特殊的驗證內部控制評價的目的,以及內部控制評審將在相同的范圍有限,而不是整個控制,不是很合適。和會計報表相關的內部控制與物流企業整體控制相互交織,不僅在調查來測試區分內容,很難單獨發布的會計報表相關的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觀點。事實上,如果物流企業的業務目標和法規遵循目標相關內部控制無效,然后和會計報表相關的內部控制往往失敗,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審計和會計報表相關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可能會有錯誤的想法,只發表評論評價和會計報表相關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不僅很難判斷物流企業內部控制聲明的可信度,甚至可能加重對會計報表使用者的誤導。
2.相關內部控制評價相互沖突。目前,頒發的若干內部控制規范以及評價規范,審計標準不匹配,如《獨立審計準則第九號的內部控制與審計風險》和《內部控制審核指導意見》,這些規范彼此之間,內容不僅不銜接,甚至還有沖突的存在,導致在對物流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設計缺乏統一的基礎。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形成統一的公共識別的內部控制。事實上,在美國也存在類似的問題,特別是對會計與審計專業的內部控制定義的管理部門,具有很強的反對意見,在大量的調查研究,報告《內部控制整合框架》,于2006年提出報告《內部控制一整體架構》,并經過修改于2007年得到美國審計總署的認可。隨后該報告成為美國各界乃至世界上許多國家及專業團體制定內部控制文件的主要依據。
3.董事會的監督制度不完善。首先,這是立法上的缺陷,對有關規定監事會的構成和職責的公司法,但相關規定過于原則,在實踐中缺乏很好可操作性,在規定的立法缺陷是導致監事會不能獨立行使監督權的主要原因。在《公司法》五分之二十條和第134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公司設立監事會,監事會成員中推選一名召集人,其成員不得少于三人,監事會由股東承擔,并對組合代表的公司職工代表一個合適的比例,在公司章程的規定,按照特定的比例。詳細規定資格的辦公室,七分之五十條,50條的規定第二董事,經理及財務負責人不得兼任監事。這些規定比較籠統,是不全面的,很難保證組織的監事會的獨立性。監事會成員不得少于三人,由職工代表和鼓勵公司的代表比例適當,雖然有規定,董事,經理及財務負責人不得兼任的股東,但卻沒有規定如果他們成為監事后應如何制裁。
4.內部控制報告流于形式。目前,物流企業的內部控制普遍薄弱,絕大多數物流企業還沒有意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對內部控制存在許多誤解,甚至部分物流企業內部控制的概念還很模糊,對內部控制的監督是內部。有部分物流企業認為內部控制就是內部成本控制和內部資產安全性控制等,使整體物流企業內部控制相對薄弱。在這種環境下,注冊會計師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要求,有困難,在運行時將重重阻力,最后往往是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形式,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也未能達到要求注冊會計師出具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最初目的。
二、完善物流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構建的策略
1.明確物流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內容及范圍。由于對物流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內容與范圍相關規定目前尚不清楚,對內部控制審計的指導建議進行修改,審核的范圍擴大到整體的物流企業的內部控制,以使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具有一定的說服力,可謂名副其實,可靠性的程度可以借它確定物流企業會計報告,充分發揮物流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作用。
2.統一物流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制度。內部控制與物流企業評價的研究,是在整合階段。建議相關機構出具的對物流企業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盡快,加入兩個審計標準,確保培訓和標準,與所有相關的內部控制規范協調。同時,內部控制評價物流企業的綜合管理,包括組織、人事等方面,物流企業內部控制和內部控制評價是對物流企業內部控制的主要因素的有效實施。如何協調?有關部門應加強聯系、協調和管理。同時,還應注意統一的規定,如《公司法》、《會計法》、《證券法》,對內部控制和內部控制評價的相關行政法規,所有統一的概念,內容和方法,以避免矛盾。總之,加強統一管理,內部控制和物流企業的現行體制和法規具有重要意義的物流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發展加速。
3.建立完善董事會制度。董事會作為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聯系,在物流企業的治理結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董事會接受管理公司代理的具體事務,對外代表公司進行交易,扮演一個商業決策的執行。總經理由董事會任命,對公司管理的日常工作。從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實施的一端,董事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由于現在的董事會存在許多問題,這是提高內部控制環境有害。因此,我們應積極加強董事會建設,建立核心位置。問題的關鍵是完善監事會制度,許多企業都意識到這一問題,并根據自身特點,建立和完善其董事會制度不同的規格,從根本上保證董事會決策科學性。
4.加強董事會的監管職能。由于對監事會的監督功能弱化,物流企業的發展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也對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強監事會的監督職能,加強監管。給一個更大的權力于監事會,加強限制的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行為和活動委員會的作用,完善監事會的監督。從內部控制評價公司經營環節中可以看出,物流企業的內部監督機制不完善,加強內部審計監督。首先,健全和完善審計準則體系的建立,評價和激勵分配機制有效,調動了審計工作的積極性,促進審計質量的提高;其次,充分發揮其監督和評價函數;最后,根據評估結果確定內部控制系統審計重點與方法等。
三、結論
文章通過對內部控制的相關問題的評價研究,可以得出內部控制和內部控制評價對物流業務活動和發展的重要影響的結論,它有一定的預防和風險控制功能。近年來,上市公司財務欺詐案件不斷發生,這些金融問題和內部控制質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雖然這些問題已被有關部門和學者,通過一系列手段加強了對企業的物流活動的監督,表面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從管理的角度來看,內部控制評價中的應用,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為相關領域提供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朱恩.物流企業內部控制系統[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2] 王林.內部控制系統評價[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 崔衛東.物流企業內部控制原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4] 李森.現代物流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分析[Z].2011:63-78.
[5] 嚴善.內部控制系統評價方法研究[J].當代經濟研究,2011:14-28.[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