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在美術新課程標準下,美術(尤其是高校美術)教學更需要我們去不斷地探索有效的實踐教學活動,并不斷結合區域自然資源和自身條件開展主題性教學以及相應的探索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去調動學生的創作熱情,使美術實踐性教學活動更加別開生面。
關鍵詞:高校;美術;實踐性教學;有效性空間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2-0283-02
高等學校(以下簡稱高校)美術課改歷史回顧:教育部分別于2001年和2002年出臺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標志著中國基礎美術教育新一輪的重大改革進入了實質性和深層次階段,同時也對高等學校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學觀念和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育部2005年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指導方案(試行)》中明確提出,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教育要根據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的要求,調整培養目標要求、課程結構和專業設置,改革教學方法和培養模式,強化實踐環節,增強畢業生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自我發展能力,以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為貫徹落實這一方案,進一步深化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的改革,2009年8月,教育部頒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必修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自愿申報的辦法,開展全國普通高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教學試點工作,并在2010年2月下發的文件中確定了首都師范大學等21個省(區、市)的48所高校作為試點學校,旨在為實施《方案》和《綱要》提供鮮活的實踐經驗,提高中國普通高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的教育教學質量。
眾所周知,高校美術是一門綜合素質教育的學科。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更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開發創造精神,促使其全面發展,是其他形式所無法替代的,這一點尤其是在高校美術實踐性教學中體現得尤為充分。
在高校的一些展覽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同學們佇立在一幅幅美術作品前,面對這一雙雙充滿各種想象和渴望的眼神,要盡可能地再講授一些基本知識以外的內容,更需要多鼓勵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想象的主觀能動性,努力引導并帶領同學們積極拓展高校美術實踐活動的有效空間。
高校美術實踐性教學之一:高校美術要開展以“主題性單元教學”的方式促進某一教學項目的整體開發、設計,充分體現區域特色課程的優勢,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研究、思考、創造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從而更有效地發揮教學的整體優勢。
在1931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莫里遜就創導了著名的“莫里遜單元教學法”,在大學里得到迅速推廣,并發展成為多種不同的單元教學法。
目前中國課程改革和發展的方向是:積極建設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強調發展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美術教學的重要途徑,強調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開發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風格。
在高校美術實踐性教學中通過采用“主題性單元教學”的方式,用幾個課時共同來完成一個教學主題。這種實踐性教學方法既能夠適用地方主題性課程的開發,又便于體現更加靈活多樣的技能訓練過程。
高校美術實踐性教學之二:通過形式多樣的美術作品展使學生開闊視野、激情倍增,同時也讓校園文化活動更加豐富多采。
通過與教學結合緊密針對性較強的各種展覽,可以使美術教學顯現出其出奇制勝、別開生面的一面。它也將更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并且能給學生創造出學習美術的濃厚興趣和氣氛,使其在自覺、主動和熱情中去學習和創造。同時也為實現美術教學的新課程標準,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們的在實際教學中一些做法是:
學生階段性作品(作業)匯報展。這種展覽可不間斷地舉行,因為在美術教學中,階段課是我們慣用的設課方法,也統稱為強化訓練。只要完成一個階段課,接著就來一個學生作品(作業)匯報展,這樣既可以鼓勵先進的學生,也可促進后進的學生,更可以讓所有來“讀畫”的觀眾評出優秀的作品編入畫冊,從而又能提高了展覽的質量和品位,擴大了美術教學的影響面。
教師作品示范展。舉辦這種展覽適宜安排在新學年之初,此時正值新生入校,壯志凌云,滿懷豪情。新的一片天地更能帶給他們美好的開端,預示著今后的路將是什么樣的一幅美好的圖畫。教師的示范作品能夠帶給同學們美的視覺、享受和美的追求。與此同時,在技法表現上也能給以同學們一定的示范、啟發和教育,更為同學們在今后的美術繪畫之路上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分門別類的專題展。這種展覽一般適用于單元展、年級展、不同美術專業展、非美術專業興趣特長展等等。比如,現代招貼畫展、標志設計展、民間剪紙展、蠟染、扎染作品展、掛壁制作展等等。這種類型的展覽,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和可欣賞性,引人入勝,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成就感,使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從而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全校學年大型展。這種展覽一般是指舉行學期展、學年展、分屆展等等,一般選擇上述方法里的其中一種。比如分屆展,可以把某專業某班級在校期間的所有學習內容通過畢業設計的形式作個提升和總結,并評選出更優秀的作品。學校不僅要發給學生美術作品收藏證,還要將被收藏的優秀作品推薦參加全國、省、市級舉辦的學生技能制作、美術作品比賽,或推薦到有關報紙、雜志發表等等。這將使學校和學生個人雙方都有相當的受益。
其實,美術學習并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儲和提取,而是新舊經驗之間的雙向作用的整合、提升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實踐才能完成。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實施,以及教學結果的評價,美術實踐活動的開展等等,這些都應該圍繞著服務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為重要目標,這就同樣要求我們每一個美術教師都要在“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個問題上下一番功夫,動一番腦筋,探索出美術實踐性教學適合學生發展的有效空間。
高校美術實踐性教學有效性空間的探索,需要我們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去,尋求其更好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王大根.談談美術課的單元化教學[J].中國美術教育,2001,(3).
[2] 楊泓,鄭巖.中國美術考古學概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2.
[3] 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指導方案(試行)[Z].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