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中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在分析中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現狀的基礎上分別就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問題,提出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對策。中小企業建立有效的內部治理結構,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關鍵詞:中小企業;直接融資;間接融資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2-0055-02
一、中國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中小企業融資來源有兩個:其一為間接融資,即借助銀行等金融機構籌得資金;其二為直接融資,即直接與資金供應者協商融資。中小企業間接融資困難在于融資渠道單一,多數為金融機構貸款,其他融資來源較少;信貸貸款比例低。信貸貸款是銀行依據企業的信用等級給予貸款。但中國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普遍不高,這就限制了中小企業的信用貸款。直接融資方面,首先由于金融市場的不健全和直接融資環節的復雜,使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困難重重;第二,創業板延緩推出,中小板上市門檻高。盡管2008年中國證監會發布了《創業板上市發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但其對可申請上市的企業條件非常嚴格,對一般中小企業而言,上市門檻仍然過高;第三,通過發行債券融資難。從《證券法》對公開發行債券條件的規定中可看出,即使效益好、資信高的中小企業都很難通過發行企業債券融資。
二、中小企業間接融資對策研究
(一)間接融資體系的金融業務創新
中小企業對發展的需要呼吁中國融資體系的創新。金融機構可針對中小企業特點及其融資需求,大膽創新,以國家政策為指導,開發新的金融產品,以銀行為主導,其他金融機構為輔,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
1.允許動產擔保
在抵押貸款時,銀行一般會要求抵押物為固定資產,而對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其資產中大部分為動產,如存貨、應收賬款、無形資產等,固定資產所占比例低,這就導致中小企業陷入了融資困境。《物權法》確立了動產的擔保物權,這就為動產抵押融資提供依據。動產擔保要求中小企業要增強信用意識,建立良好還貸信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恪守“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信用準則。同時融資機構還應建立動產融資登記制度,將有不良記錄的企業信息定期公示,以減少信息不對稱問題和增強中小企業的信用意識。
2.中小企業貸款資產證券化
一般而言,銀行是出于風險考慮限制對中小企業貸款的規模。如果能轉移這部分貸款風險,銀行必將放開對中小企業融資業務的限制,所謂資產證券化是指將缺乏流動性的資產,轉換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自由買賣的證券,使這些資產具有流動性。中小企業貸款資產證券化指中小企業向銀行的貸款經過重組形成資產池,以此發行證券。銀行將發放給中小企業的貸款打包出售給信托公司,實現證券化資產與其他資產的分離,以此最大限度降低銀行風險,是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大力發展地方中小金融機構
中國地方中小金融機構主要包括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等。這些地方金融機構具有地域優勢,在與當地企業開展業務的過程中,容易獲得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等方面的軟信息,減少信息不對稱的影響。此外還可有效地監督資金的使用情況,降低貸款調查和跟蹤交易成本,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這樣必能幫助金融機構放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
(三)充分利用融資租賃
融資租賃具有融資與融物相結合的特點,企業若不能按照合約使用資產,租賃公司可回收、處理租賃物。所以對于銀行貸款而言,融資租賃對企業資信和擔保要求相對較低,非常適合需要多渠道融資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通過融資租賃,不僅可以獲得所需的機器設備,而且解決了企業資金短缺問題。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融資租賃已較好地發揮了金融杠桿作用,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三、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對策研究
(一)建立和發展中小企業風險投資基金
風險投資基金是吸收社會資金,以股權投資方式,投向不具備上市資格但發展前景較好的中小企業或新興企業。風險投資基金無需被投資企業的資產抵押擔保,手續相對簡單。所以對發展潛力較好的中小企業而言,獲得風險投資基金,對解決資金困難有巨大幫助。當前應進一步推進中小企業風險投資基金的發展,政府部門應制定相應政策鼓勵擴大針對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基金品種和規模,進一步規范金融市場,完善產權交易制度,為基金投資股權的轉讓提供方便。
(二)建立地方性的中小資本市場
西方發達國家的柜臺交易較為普遍,大量的債券和股票通過柜臺完成交易。建立地方性中小資本市場,根據不同地區中小企業發展需要,政府部門制定不同的政策,對于急需發展的地方給予政策優惠。建立有差別的符合當地特征和需要的地方性中小資本市場,更好地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三)拓寬中小企業債券融資渠道
債券融資是企業直接融資方式之一。在成熟資本市場債券融資以其稅盾作用、財務杠桿作用和資本結構優化等優勢使用較多。但在中國證券市場上,中小企業債券融資所占的比例很小;就籌資成本而言,政府債券最小,大企業和大金融機構次之,中小企業最大。而中小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所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達60%,所以應拓寬中小企業債券融資渠道,進一步降低中小企業籌資成本。中小企業也應完善管理,建立有效的內部治理結構,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吸引更多投資者。
參考文獻:
[1] 王帥.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調查與思考[J].融資研究,2008,(5):29-31.
[2] 李春光.中小企業融資的實踐與模式創新[J].中國金融,2010,(2):41-42.[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