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貧困生近些年來一直是國家和社會密切關注的焦點,在幫助高校貧困生解決經濟困難的同時,各級政府部門和各高校也開始將注意力放在如何幫助高校貧困生解決就業難的問題上。就高校貧困生就業難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結合工作實際,對此問題提出一些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就業難;對策
中圖分類號:F24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2-0135-02
引言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貧困生人數也急劇增加。社會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社會競爭的異常激烈,讓大學生就業面臨著更多的競爭和挑戰。目前,國家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出臺了不少應對政策,但是,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仍不容樂觀,在這樣的情形下,高校貧困生面臨的就業形勢就更加嚴峻。黨和政府正在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其核心工作都是圍繞“以人為本”,不斷滿足人的多方面需求,使人的各個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發展,以求實現個體的和諧發展,乃至全社會的和諧發展。高校貧困生作為國家、社會和高校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幫助他們解決就業問題并不僅僅只是幫助他們個體,而是千千萬萬個家庭,從根源上幫助了他們解決問題,從而促進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對維護社會穩定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幫助高校貧困生解決就業難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高校不得不正視并通過多途徑致力解決的問題。
一、高校貧困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1.社會環境的影響。(1)大的社會環境不好導致了高校貧困生就業難。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全世界的經濟都處于低迷的階段,很多企業和用人單位都在不斷地裁減人員,有不少的小型企業和單位甚至面臨著倒閉的境地,處在這個時間段的畢業生就業相應地有些困難。(2)用人單位公平競爭的機制不夠完善?,F在的社會要求公平、公正、公開??墒窃诤芏喾矫娌]有達到透明化的程度,仍然存在著不合理現象。很多用人單位“聘人唯熱”,還存在不少“權錢交易”。這些通過不正當手段建立起來的各種社會關系對畢業生就業有一定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家庭貧困,毫無任何社會關系的高校貧困生在就業過程中處于劣勢,無法獲得公平地對待。而且,有些地區用人單位還會附加一些條件,比如說交一定數額的保證金,或者設置戶口限制等等,這些要求也讓高校貧困生在就業的道路上多了很多的障礙。
2.高校因素。高校偏重于幫助貧困生解決經濟困難,而疏忽了就業指導。目前,國家、社會和高校將對貧困生的資助重心放在解決他們的經濟困難上。高校充分地發揮著自己的積極作用,比如說,開展全校教師“一對一”幫助貧困生活動、成立幫扶基金等等。但高校只將力氣放在對學生在校期間的幫助,卻忽略了對貧困生離校生活的引導。高校貧困生申請助學貸款,通過做兼職賺取自己的生活費,這么辛苦的生活根本目的是為了畢業時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因此高校應重視就業指導,要積極地完備就業指導方面的政策和舉措。
3.貧困生自身的因素。(1)經濟的困境。高校貧困生首要的壓力就是經濟困難,絕大多數的高校貧困生的學費來自助學貸款,而他們的生活費則來自父母打工省下的錢,有些貧困生的生活費則需要由自己打工賺取。幾年大學的費用讓他們不堪重負,在校期間,貧困生除了學習就是外出打工,在應付完自己的生活費之外,根本沒有多余的錢去支付一些額外的考試費用,據不少同學反映,自己也很想繼續學習,比如報自考或者報考一些有用的證書,可是往往有這想法卻無法達成,高額的費用讓他們望而卻步。貧困生們只想盡早畢業找工作,及早為家里分擔負擔,等到了畢業時,不菲的就業成本讓高校貧困生更加無力承擔。隨著就業競爭的激勵,就業成本也在不斷地增加,制作簡歷、各種招聘會的費用、住宿費等等大大增加了他們的負擔。(2)綜合素質的欠缺?,F在的用人單位招聘工作人員已經跳出了以前的模式,不再只要求畢業生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和所獲得的一些榮譽,更注重于畢業生的全面發展,也就是現在高校都實行的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高校貧困生在學校里一般地除了應付日常的學習和考試外,其余空閑的時間都參加了勤工儉學或者外出做兼職,學習時間不夠充足,更別說去積極地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拓展自己的課外生活。持續這樣,導致學習成績跟不上,綜合素質偏低。貧困生大多來自教育資源匱乏、教育條件相對落后的農村或偏遠地區,在進入大學時的知識面、計算機操作熟練程度都不如城里學生,影響了自身的全面發展,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劣勢。(3)心理貧困的障礙。高校貧困生“心理貧困”主要表現出自卑、焦慮、嫉妒、抑郁等。貧困生的自尊心比普通學生強,對周圍的人和事物充滿了警惕,他們相對比較敏感,這超強的自尊心背后是他們隱藏于心的自卑感。進入大學,由于經濟困難,不管是在消費水平上還是日常吃飯購物上,他們都感覺到自己與其他同學的不一樣,這些不安的情緒控制著他們的生活和學習,長期處于這樣的心理壓力下,貧困生們容易產生認知的偏差,會故意疏遠一些他們認為與自己不一樣的同學,從而產生人際交往焦慮癥。貧困生性格一般較內向,不善于與他人交談,缺少自信,不主動參與學校組織的活動,自卑的心理導致了他們在人際交往中的欠缺以及不善交談這些問題,都讓他們在求職過程中遭到淘汰。貧困生往往都希望通過上大學改變家庭和個人的命運,希望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來實現“鯉魚跳龍門”,在就業競爭非常激勵時,各種困難、挫折的不斷出現,這就誘發緊張、焦躁、壓抑的心理情緒,容易使貧困生出現過重的心理負擔,極大地影響他們順利求職[1]。
二、解決高校貧困生就業難的對策
1.進一步建立更完善的資助體系。高校貧困生的壓力最重要的還是由于經濟困難,如果能夠進一步地完善資助體系幫助貧困生解決最實際的問題,那么貧困生在校期間就能安心學習,而不用費心外出做兼職,在校期間參加的勤工助學也不僅僅只是為了賺生活費,更多地可以當做是鍛煉自己的能力,讓貧困生沒有過重的經濟負擔,從而全面表現自己,拓展自己的能力,為就業增加成功的砝碼。高?,F有的資助體系一般是實行“獎、助、補、貸、勤”,還有減免學費、綠色通道等。雖然國家一再地擴大資助的人數,提高資助金額,可是仍然不能兼顧到所有的貧困生。因而需要充分發揮社會和高校的力量,可以邀請社會上一些知名的企業或單位在學校設立專項的幫扶基金,鼓勵優秀的貧困生努力學習。同時,高校的老師們也可以積極開展“一對一”幫困活動,幫助貧困生順利地完成學業。而且,銀行方面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當地延長貧困生們申請的助學貸款期限或者降低點貸款利息,以減輕貧困生擇業時的經濟壓力和思想顧慮。高校應多增設勤工助學的崗位,一方面緩解貧困生的經濟困難,另一方面將資助與育人結合起來,鍛煉他們的能力。
2.規范就業政策,完善用人機制。為高校畢業生特別是貧困生提供平等的就業競爭平臺,是教育公平的一種體現?,F在的就業市場還不規范,用人單位的平等機制還不完善,這就需要國家出臺一系列的政策來規范就業市場,要進一步完善畢業生就業法律法規和保障制度。明確規范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學校及有關主管部門之間的職責、權利和義務,形成比較全面的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供需雙方利益的配套政策,要盡可能減少人為控制因素,真正做到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讓畢業生憑個人能力就業,使畢業生就業有法可依,有序進行[2]。
3.進一步加強對貧困生的就業心理輔導力。高校貧困生普遍反映出“心理貧困”的問題,這些負性變化主要表現出自卑、焦慮、抑郁等。通常這些心理問題導致了貧困生不能正確認識自己,覺得自己沒有優點,怕與他人交流,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高校應加強對貧困生的心理輔導。首先要讓他們積極面對問題、正視問題的存在。其次正確評價自己,讓他們明白自己和其他同學一樣,沒有低人一等,沒有高低之分。
4.注重貧困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就業競爭力。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所蘊含的內容非常豐富,不但包括扎實的專業素養,還包含團結合作意識、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以及健康的心理等[3] 。高校貧困生就業難很大的問題是因為貧困生綜合素質太低,因此高校應注重加強貧困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先要鼓勵貧困生認識自己的專業知識并通過閱讀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其次,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學校的活動,通過活動鍛煉自己交際水平,同時也能更深地挖掘自己的潛能。同時,也可以多鼓勵他們參加競賽類的比賽,通過比賽激發自己,培養他們正確對待輸贏的心理。第三,客觀分析就業形勢和政策,幫助貧困生積極調整就業心態,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最后,要提高人際交往能力?,F代社會需要的是團隊合作,一件事情靠一個人是做不好的,貧困生要主動與別人交往,在改變自己性格的同時,也提高了合作意識,從而在擇業時增強個人魅力。
5.充分發揮輔導員班主任的引導作用。貧困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他們也都有著自己不同的個性和家庭環境。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別,有一些貧困生在高中的時候就是優秀學生,進入大學后,看到父母的艱辛知道大學的學習和生活來之不易,因此格外珍惜。雖然在心理上會產生一些消極的情緒,但是他們仍然認真學習,努力表現,爭取將來能順利畢業,找到一份好工作;另一種貧困生可能因為無法很好地調適自己的落差心理,只一味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正視問題只想著逃避,甚至認為“上大學無用”,不如退學或提前就業。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輔導員或班主任應分別對待,前者只需要積極地引導他們,同時鼓勵他們表現自己。而后者則需要學生管理人員搞清楚學生的“個體”特征,深入了解他們的問題所在,不能只從自己的主觀出發去安排思想教育,對他們不正確的就業觀念應及時的糾正。
參考文獻:
[1] 李浩然,郭沛,馬巨海.高校貧困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職業圈,2007,(61):143-155.
[2] 楮惠萍.高校貧困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5,(11).
[3] 柏嬙.和諧社會視域下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難現狀及對策[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0).
[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