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科學發展觀是中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時候,在面對國際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和前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問題上的經驗教訓以及全面吸收和綜合人類社會發展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而提出來的新的發展觀,豐富了發展內涵,創新了發展觀念,開拓了發展思路,破解了發展難題。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科學認識當代中國發展變化、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進程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的必然產物??茖W發展觀作為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根本指導思想成為我們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成功之源、勝利之源。了解科學發展觀提出的背景,探討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對于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發展的觀念,創新發展的模式,提高發展的質量,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基本特征;內涵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2-0250-02
自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來,學術界對之展開了多學科、多視覺、全方位的研究和討論,取得不少研究成果。
一、科學發展觀提出的依據和背景
自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后,胡錦濤同志在2004年3月中央人口資源座談會上的講話和黨的十七大報告等文獻中,明確深入地闡釋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翱茖W發展觀的內涵極為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既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問題,又有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問題;既管當前,又管長遠;既是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重大的實踐問題。” [1]
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系統而深刻地闡明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基礎、現實依據、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把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高度概括為:“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2]
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有學者提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我們堅持和平發展崛起道路的根本保證,科學發展觀的提出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著直接的內在聯系,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現代化建設中的貫徹落實。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把宏觀的指定性理論變成一個實際中可操作的指針。黨中央提出這個問題,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是關系到2l世紀中國發展大局和前途的重大問題。從實踐上提出,是因為一系列重大事情引起黨中央的思考,如非典疫情以及抗擊非典的發生,還有這兩年群眾上訪事件的急劇增加等。因此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對實踐中的經驗的科學總結和概括,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科學認識[3]。
有學者認為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深入地思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我們黨在深刻分析和把握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我們黨在妥善地應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關鍵時期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和挑戰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我們黨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豐富經驗基礎上提出來的,是我們黨在積極借鑒世界各國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在深刻分析當今時代特征和國際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4] 。
以上分析表明,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決不是偶然的,也不僅是一種良好愿望、主管要求,具有深刻的必然性和客觀的依據。
二、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極為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既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問題,又有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問題;既管當前,又管長遠;既是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重大的實際問題。溫家寶總理全面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涵和基本要求,其基本內涵圍繞著七部分內容展開,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堅持城鄉協調發展;堅持區域協調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人為本[5]。
有學者認為,一個完整的發展觀,至少應當包括三方面相互聯系的內容,即為什么要發展、為誰發展和怎樣發展。第一個內容主要回答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個內容主要回答發展的宗旨和目的;第三個內容主要回答發展的方式和手段。我們黨所提出的關于“發展才是硬道理”、“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等一系列論斷,側重闡述了為什么要發展的問題。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又集中地闡述了為誰發展和怎樣發展的問題,并進一步提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實質:第一,這個發展觀的基本出發點是:強調發展,而且強調要更好、更快地發展;第二,這個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強調一切要從人的需要出發,圍繞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而發展;第三,中國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強調要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6]。
還有學者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其基本內容,認為科學發展觀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從發展的概念而言,是堅持經濟增長基礎上的量變擴張及其質變提升相統一的發展;二是從發展的本質而言,是堅持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以人為本的全面發展;三是從發展的社會角度而言,是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共同發展;四是從發展的主要對象而言,是堅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方面的協調發展;五是從發展與自然界的關系而言,是堅持人與社會、自然環境相和諧的發展;六是從發展動力而言,是堅持理論創新、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的發展;七是從發展的效果而言,是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發展;八是從發展的趨勢而言,是上述各方面的可持續的發展[7]。
還有學者從發展理論視域來看科學發展觀的內涵,認為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的;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原則;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重要體現;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十七大報告中給科學發展觀很好的定位: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茖W發展觀已經成為新時期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8]。
三、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特征
有學者提出科學發展觀有六大原則,即以人為本原則、求真務實原則、全面協調原則、宏觀調控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共同富裕原則[9]。
還有學者認為科學發展觀具有五個實踐特征:第一,發展數量與發展質量的對立統一,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最基本實踐特征;第二,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對立統一;第三,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的對立統一;第四,穩定性與動態性的對立統一;第五,發展政績與政策調控的對立統一[10]。
有學者認為科學發展觀是真善美的統一。人類對真善美及其統一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與傳統的發展觀相比是正確的、合理的發展觀,它在真的基礎上實現了善,在善的基礎上實現了美,是真、善、美的高度統一,美以真為前提,又超越了真,美也以善為前提,但又超越了善,是人類認識和實踐不斷深化和擴展的結果[11]。
有學者認為和規律性和合目的性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礎上的科學發展觀要促進事實與價值的統一,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把“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相統一;第二,把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第三,把生態效益與生態公平相統一??茖W發展觀,是在社會發展的運行規律上,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在發展的價值取向上,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體現了和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一、事實與價值的統一,是對人類發展史的一大貢獻[12]。
筆者很贊成從真、善、美的角度去解析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真、善、美分別從認識論、價值論以及審美觀的角度解析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茖W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真善美相統一的科學理論。科學發展觀蘊涵的“真”,體現為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創新認識;科學發展觀蘊涵的“善”,體現為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價值取向;科學發展觀所蘊涵的“美”,體現為實現社會和諧發展、實現世界和諧發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理想目標。
參考文獻:
[1] 溫家寶.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N].人民日報,2004-03-01.
[2] 胡錦濤.十七大政治報告[N].人民日報,2007-10-25.
[3] 李君如.以科學的態度認識和落實科學發展觀[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5).
[4] 李佳.淺析科學發展觀的內涵[J].現代企業文化,2009,(29).
[5] 范偉.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N].學習時報,2003-12-05.
[6] 李興山.深刻理解精神實質正確把握辯證關系[J].理論動態,2004,(3).
[7] 郭代模.科學發展觀的內容與體系[G]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參考.北京:紅旗出版社,2005:124-125.
[8] 張強,魯甜.從發展理論看科學發展觀的內涵[J].運城學院學報,2009,(5).
[9] 林其屏.科學發展觀體現六大原則[J].經濟問題,2004,(6).
[10] 顧保國.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價值和實踐特征[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5,(1).
[11] 何燕紅.科學發展觀是真善美的辯證統一[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7,(2).
[12] 楊明明.科學發展觀:事實與價值的統一[J].法制與社會,2008,(1).[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