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蟹是安徽水產品中影響力最大的“拳頭”產品,其品質得到業界公認,但品牌的“短板”制約著河蟹產業的發展。皖北沱湖螃蟹產業有著自身的優勢及劣勢,也面臨著外部的機會和威脅。打造沱湖螃蟹品牌必須認識品牌價值;以標準化、生態化和科學化打好品質基礎;將文化融入品牌,以品牌承載文化;延伸產業鏈;提升品牌競爭力,樹立大品牌意識。
關鍵詞:沱湖螃蟹;SWOT 分析法;品牌
中圖分類號:F1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5-0121-02
一、螃蟹與品牌
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又稱大閘蟹,是一種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經濟蟹類。安徽省河蟹養殖水域資源豐富,水質與自然餌料上乘,所產螃蟹品質得到全國河蟹業界的公認。全省養殖面積達360多萬畝,產量超過10萬噸,位列全國第二,占據全國總產量1/6,河蟹產業年經濟總值70億元。但是安徽螃蟹市場價格與江蘇螃蟹相差2~3倍,巨大差價的背后其實就是品牌的“短板”。如何打造安徽螃蟹的品牌、提升知名度,本文基于SWOT 模型對皖北沱湖螃蟹產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進行分析,并提出思考。
二、沱湖螃蟹品牌的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s)
1.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人們認識和食用沱湖螃蟹最早可追溯到西漢。2003年徐州翠屏山漢墓考古挖掘出一個裝有螃蟹殼的陶罐,經考證,裝有螃蟹的陶罐是虹縣知縣所進獻,而虹縣遺址在沱湖上游莫老灘(今屬五河縣申集鎮莫圩村),此為沱湖螃蟹最早考據,距今至少有二千多年歷史。據《蚌埠掌故》及沱湖南岸現存帝王品蟹亭碑文記載:明洪武初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回鳳陽祭祖。隨行大臣于祭祀后,奏請朱元璋到沱湖品蟹。食畢,朱玩璋連聲稱贊:沱湖螃蟹甲天下!鞏昌侯郭興接道:大明江山統萬年!自成一聯,君臣開懷大笑,也成就了有關沱湖螃蟹的一段佳話。此外在沱湖還有許多流傳甚久的傳說莫不與沱湖螃蟹有關,成為人們購蟹、品蟹時津津樂道的佳話。
2.品質優良,味美健康。沱湖是安徽省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五河縣境內的沱湖水面近10萬畝,是皖北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沱湖螃蟹是皖北名特優水產中的龍頭和特色產品,2012年產量達2 200噸。據專家測定,每100克沱湖蟹肉中含蛋白質15克,鐵14毫克,核黃素0.72毫克,維生素A5970國際單位。沱湖螃蟹除了是名貴的美食,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外,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是傳統的食療方劑。據《本草綱目》和中國古代一些醫書記載,蟹肉清熱散血、有養筋益氣等功效。
3.生態環境好,發展潛力巨大。自2006年以來,沱湖鄉先后被授予“安徽省最佳旅游鄉鎮”、“2A級濕地風景區”、“安徽省農家樂旅游示范點”、“安徽省旅游十大美麗鄉村”等稱號,2010年又被授予“中國河蟹之鄉”,2011年1月,沱湖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風景區。以螃蟹為主體的沱湖特色餐飲業、休閑漁業和生態觀光漁業等旅游業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沱湖旅游度假村正在建設中,沱湖發展潛力巨大。
(二)劣勢(weaknesses)
1.養殖模式單一,產量、規格較小。目前沱湖大部分養殖戶采取的是傳統的簡單的養殖方法,實行混養、分級養及輪養等先進模式的較少,基本是采取“靠天養”方法,平均上市規格在110克/只左右,畝均產量40斤左右,價格低,效益差。
2.產業化程度低,產品附加值低。由于螃蟹捕撈季節性強,供貨集中,銷售時間集中,造成價格低廉,隨著銷售旺季結束,市場出現“一蟹難求”的現象,目前沱湖螃蟹仍處于養殖—銷售的簡單經營模式,缺少水產品深加工企業,沒有能力對螃蟹產品進行深層次加工,產品附加值低。
3.品牌推介不夠,優勢不明顯。宣傳形式單一,知名度不高,造成品牌價值不高;以企業為主體的品牌運作機制尚未形成,沱湖品牌的應用價值沒有開發出來;產品包裝簡單,形式單一,缺少高端禮品的包裝樣式。
(三)機會(opportunities)
1.政府品牌推進意識增強。在縣鄉政府的努力下,1996年注冊并使用“沱湖牌”商標。2004年9月,“沱湖牌”螃蟹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名牌農產品”稱號,同年11月在第一屆中國(蘇州吳中)螃蟹·文化節上“沱湖牌”螃蟹被中國漁業協會評定為“中國十大名蟹”,2005年10月“沱湖牌”螃蟹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2009年12月又獲國家質監總局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一系列榮譽的獲得使沱湖螃蟹聲名鵲起。
2.消費需求迅速上升,市場前景廣闊。隨著“沱湖牌”名氣的上升,沱湖螃蟹供不應求,市場占有率顯著提高,價格逐年攀升,同規格沱湖螃蟹要高出周邊水域螃蟹10元~15元/斤左右。沱湖螃蟹市場前景廣闊。
(四)威脅(threats)
1.生態環境變化,影響螃蟹生長。一是水生資源減少。隨著投放蟹苗數量的增長,湖中原有的魚蝦螺蚌相對不足,影響了螃蟹的規格。二是水位提高。懷洪新河的開挖、南水北調工程帶來洪澤湖水位的提高也致使沱湖水位上升,水底溫度偏低,影響了螃蟹生長。三是水體泄洪。沱湖是水體通道,洪水走廊,每年六七月份,特別是汛期來臨,一夜水位可上升2米~3米,使野生及種植的水草遭到嚴重破壞,影響螃蟹生長。
2.品牌保護力度不夠,受到雙重沖擊。受利益的驅使,在銷售旺季一些外地河蟹的“進修生”、“培訓生”涌入,冒充沱湖螃蟹,以次充好,短期看是多賺了錢,長遠看則是壞了名聲。還有陽澄湖一帶的水產商旺季大量收購沱湖螃蟹,尤其是大規格的螃蟹多流到陽澄湖名下。
三、打造沱湖螃蟹品牌的思考
(一)認識品牌價值,轉變經營理念
一直以來,沱湖螃蟹不愁賣,普通漁民品牌意識不強,不愿意花錢做宣傳、包裝。同樣是優質的螃蟹,陽澄湖螃蟹卻笑傲江湖,價格的懸殊,歸根到底就是品牌的力量,所以要轉變經營理念,提高沱湖螃蟹的知名度。
(二)經營品牌,打好品質基礎
1.抓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的質量規格。2011年10月,農業部公布《漁業十二五規劃》提出,將加快水產養殖標準化創建,推廣應用健康養殖標準和養殖模式等。因此,要不斷完善河蟹質量標準體系,實行標準化生產。一是規范養殖標準。五河縣2004年成立了螃蟹養殖協會,并由協會牽頭先后制定了《沱湖幼蟹培育標準》、《沱湖成蟹養殖標準》、《沱湖螃蟹池塘養殖標準》及《沱湖螃蟹大水面養殖標準》等4個螃蟹質量標準。標準中均明確規定了養殖面積、養殖區域條件、放養蟹苗質量、密度、規格及種草放螺,嚴禁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投入品和防病措施等內容。二是強化產品質量監測。2012年7月,五河縣畜牧獸醫水產局投資40萬元,建立水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系統,通過建立水產品養殖環境在線監測、水產品加工流通管理、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與監管等三個子系統,在沱湖建成了水產品從養殖、生產、加工、流通到消費的全過程質量監測、追溯、監管體系,覆蓋水產品整個生命周期。
2.抓生態化建設,營造良好養殖環境。打破一家一戶放養模式,將沱湖小面積承包到期的水面進行收回,重新組合,重新發包給大戶。積極鼓勵聯戶靠岸欄網流放養殖,最終實現大規模養殖,改變網箱林立的狀況。不斷加強對湖泊、池塘等河蟹養殖重點水域進行監測,防范水域生態環境污染。
3.抓科學化發展,加大科技投入。大力開展河蟹品種選育、規模化養殖、病害防控、營養飼料、產品深加工等相關技術的研發,從產業鏈各個環節尋求技術突破與技術升級。加大技術培訓力度,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漁民,提高河蟹產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積極推進科學養殖,加強養蟹應用技術的推廣。不斷強化河蟹檢驗檢測、病害防治和銷售事故處理等公共管理與服務體系建設力度。
(三)將文化融入品牌,以品牌承載文化
當今時代,文化的經濟屬性與經濟的文化屬性融合共生日益成為地區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文化如水,具有很強的滲透性,與產業結合,產業的競爭力會明顯加強;與產品結合,產品的附加值會大大提升。這方面,陽澄湖螃蟹的做法值得借鑒,皖北地區有淮河文化、老莊文化、大禹文化,如能將沱湖螃蟹與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相結合,將文化融入品牌,以品牌承載文化,會使產業發展具有更加旺盛與持久的生命力。
(四)培育龍頭企業,提升品牌競爭力
一方水土出一方名品,具有地域特色的名品是創建大品牌的沃土。一個產業若沒有領先企業的沖鋒陷陣、開疆拓土,就會輕易進入到小富即安、不思進取的守成狀態,因此培育龍頭企業非常重要。一方面要對現有公司整合重組。另一方面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從外地引進一批經驗豐富,技術過硬,資本雄厚,管理有序的公司,來沱湖投資興業。
(五)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建立螃蟹恒溫貯藏基地,對成蟹進行暫養冷藏,保證常年市場供應。采用優質螃蟹加工成各種蟹糕、蟹卷、蟹餅、蟹黃醬等休閑食品。取螃蟹的藥用價值,與某些藥物配合經特殊加工制成保健食品。將包裝、運輸和服務等部門分工協作,實現多層次增值。
(六)樹立大品牌意識,積極打造同行及國內知名品牌
著力打造規模養殖基地,形成產業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格局。推出以沱湖螃蟹為首的“沱湖”系列水產品可以提高沱湖品牌的知名度和豐富品牌的內容。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推介品牌,擴大河蟹產品知名度。通過參加展示、展銷活動,舉辦螃蟹文化節、贊助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大力宣傳。區分不同規格,采取不同的包裝,尤其注重高規格螃蟹的包裝,打造高端精品,最終實現以高帶低的營銷效果。積極參與水產品交易會,農產品展銷會。發展蟹產業物流配送銷售、網上交易等。制定統一的規章制度約束養殖戶的生產經營行為,完善協會監管職能,強化品牌保護力度,既不被質量差的螃蟹冒充,也不流入大品牌名下。
沱湖螃蟹是皖北的特產和名片,打造沱湖品牌,推進沱湖螃蟹產業做大做強,是發展特色農業,振興地方經濟的重要舉措。我們只有加大品牌經營的力度,才能打造出沱湖螃蟹的大品牌效應。
參考文獻:
[1] 彭友岐,沈德華,徐獻民.從河蟹產業源頭淺談推動江蘇河蟹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思考[J].現代漁業信息,2009,(2):19-20.
[2] 農業部漁業局.全國漁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Z].2011-10-17.
[3] 上海海洋大學第六屆蟹文化節暨“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隆重舉行[EB/OL].http://www.shfu.edu.cn/news/news_detail.asp?
ID=15469.
[4] 徽蟹名聲好怎奈名氣小[EB/OL].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21128/1159568.shtml.[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