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方位努力打造油區環境,這是油田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同時企業一方也應該考慮好當地百姓辦實事,這也是企業的一份責任。在這方面多花人力物力,幫助地方、多做奉獻、擁政優民,就會得民心,得到政府的支持,可以避免很多麻煩的出現,也可以營造和諧的生產發展環境。
關鍵詞:違章建筑;中原油田;清理情況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5-0277-02
本報告中的違章建筑,特指違反法律規定在油田使用的國有土地上進行修建、搭建的永久和臨時性建筑物、構筑物。違章建筑在油區的出現,不僅影響油田安全生產的正常運行,也會給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帶來危險,同時更是給違章建筑的所有者以及違章施工者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筆者根據本人在油區違章建筑清理過程中遇到的真實現象,分析隱藏在違章搭建肆虐成風的背后的問題。
一、違章搭建現象嚴重
某油區生產區域環境混亂,油氣管道被占壓、井場圈占,油氣井場上建工廠、房屋、雞舍、魚塘等現象突出,嚴重地影響著油田的安全生產。2005年2月,該油區因為管線被某工廠廠房占壓,管線穿孔引發大災造成1死3傷;2006年5月某井噴閃爆,造成兩死7傷,傷亡慘重,同時還造成作業困難,直接影響原油產量達數萬噸。造成油區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工農糾紛更加嚴重,賠付費用大幅增加的多重不良影響。
據不完全統計,該油區油水氣井被占壓266處,面積68 640M2,管線被占壓159處,長度10 089M,2座計量站,1座增注站,58口油氣水井被“圈占”,生產區域合計被占壓483處!
2006年8月,在該地省、市、縣、鎮四級政府職能部門及油田共同組織下,經五個多月的專項治理,共徹底清理井場侵占78口、清理樹木4 500余棵,民房622間,養殖大棚23處,圍墻53M,魚塘1處,700余件等其他違章占壓物,清理違法“圈占30井”,清理各類占線占壓7處,制止新占壓15處。
在這項長五個多月的清理活動中,共動用人力10 000余次,車輛8 000臺次,花付成本費用達300余萬元。
但是,如此規模的行動硝煙未息,新的違法占壓現象卻又開始出現,面對不法分子無視法紀的囂張行為,不僅油田企業感到頭疼,就是代表國家行政權利的政府也感到十分棘手。
二、屢禁不止的原因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主客觀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該油田生產區域屢被侵占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地理因素。該油田所處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位于兩省交界,環境復雜,多年來該油區都曾不同程度地發生過竊油、氣、電的案件。近幾年來,由于沒有及時制止,便越發嚴重,以致部分不法人員將油井圈在了廠子里,把房子蓋在井場管線上,油田已征用的土地資源也日復一日地被白白地侵占,而這些現象的發生尚有越演越烈之勢,不得不令人深思。
2.管理因素。一是油田企業的管理問題,生產區域被占,資產流失,怎能熟視無睹,如若是盡心管理,恪守職責,即便有個別情況發生,也不至于如此嚴重。一種對國有資產的漠視和不負責任,態度莫不令人生疑。二是政府部門的執法問題,油區內政府的管理部門是國家的權力機關嚴正的執法者,但在執法問題上卻存在一定程度的放任和不作為。2005年3月,油田向某公司發整改通知,4月又就被圈占井場向某縣鎮致函,9月就某公司非法侵占井場向所在地市致函又要求清理均無結果。油田轄區的各級政府都設有專職支油部門,但其政府職能的行使效果卻差強人意。試想,一個廠子如果得不到許可,能敢隨便地圈占已被征用的土地嗎?
3.經濟利益。地方政府的經濟規劃同油田的生產發展存在一定的利益沖突。油田屬于國家企業,利潤和效益要上交國家,但其生產成果卻必須依賴油區政府管轄的土地,不可避免地會在地方政府和油田之間產生經濟沖突。同時,地方政府要招商引資,發展地方經濟,油田諸如油、氣、電的資源也成為政府吸引外資的一種砝碼,好多企業也是因為油田便利的配套而進駐地方的,這又為油田的生產區域被占埋下了隱患。
三、解決辦法
首先,油田企業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真正對國家對企業負起責任。《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第15條規定,在管道中心兩側各5米范圍內,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取土,挖塘、修渠、修建養殖水場,禁止采石蓋房壘家畜圈棚和修筑其他建筑物,國家有明文規定且三令五申,資產方應該理直氣壯地去管理,及時發現,及時打擊,應該采取積極的措施,嚴加看護。記得歷史,我們以城池保護,挖壕溝,修山寨、護石墻,重要基地還架設鐵網,重兵把守,為了安寧采取了很多安全保護措施,我們更應該也更有條件加強這些物質防線的建設,同時強調精神防線,做到萬無一失。現如今正在進行的清障無論難度多大,必須直起腰桿執行到底,邪氣不壓,正氣永遠不可能樹起來。
其次,地方政府部門也應該處理好油田企業和地方、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長期效益和短期利益的關系,秉公執法。在國家法律面前來不得半點含糊,不能失職失信。招商引資發展地方經濟,不能以喪失政府公信為代價。油田企業建在地方,也必須努力與地方保持良好溝通,有事多與政府部門商量,爭取得到政府部門的更多支持和幫助。上有國家政策、法規法令,相信政府部門也會鼎力相助,幫助企業解決難題,地方政府也有這個義務。要恢復和發揚“軍民魚水一家親”的關系,企業要把政府當老師多請教,當領導勤匯報,當朋友相親相融。倘若企業能做到位、做到點子上,就會贏得地方的大力支持,油區的環境就會出現良好的景象,真正實現共情共榮。
第三,油田企業,由于其特點決定,就在老百姓的家門口或者田間地頭,企業和老百姓都是鄰居,包括企業的職工,都應該真心地把老百姓當親戚,過去常講工農是兄弟,既然是兄弟就要常走動、多拜訪、溝通感情,增進友情,增進了解,多做一些富民工程、扶貧工程、助學工程,這樣企業如果遇到困難,群眾也將會自發幫忙。而對那些不法分子,則必須給予嚴厲的打擊,只有如此扶正壓邪,油田莊園才會太平。
要想恢復油田安全有序的生產環境,理念上必須清楚,治理不如管理,管理重在于理,不戰而屈人之兵乃為上策,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把功夫下深,下在平時,下在關鍵點上,全方位努力打造油區環境,這是油田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同時企業一方也應該考慮好當地百姓辦實事,這也是企業的一份責任。在這方面多花人力物力,幫助地方、多做奉獻、擁政優民,就會得民心,得到政府的支持,可以避免很多麻煩的出現,也可以營造和諧的生產發展環境。
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辦法總是困難多,若如是,企業幸甚、百姓幸甚、油地雙方皆幸甚。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