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是規劃不出來的,也是拿錢買不來的。創新只能在特定的環境下才能萌芽、開花、結果,特別是這一過程的每一步轉化都需要在嚴格條件下精心呵護。為了理解創新需要怎樣的環境,從創新的一般過程、這一過程面臨的關鍵環節,以及創新環境的要素和政府的核心作用等探討這一問題。
關鍵詞:企業創新;政府監管;創新環境:中小企業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5-0268-02
一、創新的一般過程
創新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推動社會面貌日新月異。但是,創新本身又是非常脆弱的。創新如同珍稀花草,其萌芽、開花、結果,除了需要培育者精心呵護外,更需要嚴苛的環境。創新的這種環境不僅是創新成長所必需的,也是創新者自身發展所必需的。
為了理解什么是創新環境,首先要清楚創新是如何發展的。創新的成果雖然大多也是物質產品,但是其與通常的物質生產的過程有巨大的不同。創新不是按照規劃設計出來的,也不能通過投資金錢就可以獲得。與物質生產活動相比,創新的程序和各個環節更加開放、更加互動。原因在于,創新首先是創造思想和概念的過程,其次是創造市場和利潤的過程。所以,創新活動雖然由企業或個人主導,但在很大程度上卻是社會活動及其網絡的產物。創新這些特點可以從下面的創新過程看到。一般而言,一個完整創新需要依次完成信息 → 知識 → 發明 → 創新四個環節的轉化。(1)作為創新起點的信息無時、無處不在,但是有價值的信息才能為創新者所用。有價值信息的形成需要大量專業的識別、采集、傳播和存儲工作。這些工作又需要由許多政府和民間機構完成。這些機構由分工和利益機制相互連接形成一個社會網絡,為社會提供有價值的信息。(2)知識是對信息“加工”的結果。知識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文化、社會氛圍,比如思考、批判的氛圍;還需要不斷完善的對復雜的知識“產業”的管理體系。所以,知識基本是一個社會產品。雖然,創新直接需要的是專業技術或專利類型的知識,但是實際上,社會大量其他類型的知識也對創新非常有用。(3)創造性活動是發明的基礎。創造性活動需要大量的知識供給以及社會提供各種研究條件和環境。信息匯集、知識形成和發明產生推動創新活動向某些產業、功能區或地區聚集,隨之涌現被世人矚目的明星企業、商業巨子和經濟龍頭。這些結果,不僅是企業自身努力的結果,更是包括政府和社會在內的所有“利益攸關方”的配合和支持的結果。發明轉化為創新,意味著發明的成果被社會所接受并進入市場,不僅產生社會效益,也產生經濟效益。這種轉化需要一個社會創新輔助體系的綜合作用。網絡供給端包括投資者、經紀人、推廣人、監管者等;需求端包括中介人、營銷者和消費者等。
由上可見,創新過程對外部環境有極強的依賴性,每一環節的轉化都需要相應外部環境給予幫助。或者說,如果企業的外部環境不配合,比如具有封閉、壟斷、專制等特征,其創新活動就很難萌芽或成長。
二、構建創新環境的幾個要素
由上所述可以看到,創新活動是一個比普通物質生產活動復雜得多的創造過程。這種復雜性主要在于,創新活動是創造全新思想和概念的過程,其次也是創造全新市場和利潤的過程。由此而來,這種創造過程就需要相應的條件給予配合,尤其是外部環境的配合。歸納上述的環境條件,結合中國創新情況看,這些環境條件有三個要素尤其重要。(1)競爭環境。競爭是創新的動力。正常市場氛圍中,競爭意味著優勝劣汰。那些不斷贏得市場、贏得消費者的企業,能保持充分、持續的現金流。反之,那些被市場和消費者疏遠乃至拋棄的企業,將在現金流上逐步枯竭。在這種現實下,企業唯有獨辟蹊徑,即創新才有出路。但是,競爭有良性與惡性之分。有法制基礎的競爭是良性競爭,才能實現優勝劣汰;無序競爭是惡性競爭,產生的效果只能是“劣幣驅逐良幣”。在假、冒、偽、劣行為大行其道的地方,不良企業可以憑借各種非法手段降低成本、擴展市場,謀取一時之利。這就使那些守法,有長遠目標的企業很難生存。(2)人才環境。創新源于人腦,所以沒有人才就沒有創新。但是創新人才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靠錢買來的。創新人才形成需要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獨立思考、挑戰權威的思想、教育、文化氛圍;需要全社會范圍的各類群體都有在機會平等基礎上,開展各種自由、公平競爭的可能和條件。對現有人才,如何使其充分施展才華是另一個重要問題。在企業內部,企業文化、團隊管理、激勵制度等因素都對人才充分發揮作用至關重要。(3)市場環境。市場環境為企業創新活動提供支撐體系,也為企業創新成果提供兌現出口。在微觀層面,這個體系幫助創新活動降低成本,或提升創新的規模,其中包括新知識、思想采集,儲存和學習環境,幫助信息順暢流動等。在產業層面,主要集中在相關聯的技術與產業實現彼此協作創造環境,包括建立廣泛的供求或買賣等聯系的價值鏈產業集群,實現關聯(競爭或協作)公司、供應商、提供商以及相關制度的區域聚集的問題。在宏觀層面,主要是市場機制與政府力量的協調及其調控機制的問題。市場實踐顯示,市場交易交集于“非交易性依賴”問題?!胺墙灰仔砸蕾嚒笔侵附洕顒赢a生的某種外部效果。這種外部效果也就是市場交易的傳統、習慣和非正式規則等。它們的作用是協調市場經濟活動?,F實中,這些“非交易性依賴性”通過公司外部關系實現。這些外部關系,如核心公司、文化、網絡、聯盟等如何管理創新的不確定性,從而降低公司的創新成本,就成為各層面創新體系的核心問題。
三、政府的核心作用
在創新環境的構建中,政府具有核心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政府要么是推動者,要么是阻礙者。觀察成熟市場各國政府在創新活動中的作用,可以清楚看到這一點?,F代市場經濟中,政府在創新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綜合而言,其核心作用主要在監管和支持兩方面。
從監管方面看。成熟市場中,人們很少關心誰在為這個市場負責。但是,人們有時也對看不到市場“監工”,又運行井井有條,總能及時滿足各種需要感到驚異。以食品市場而言,消費者環節,任何新產品擺上柜臺,其包裝上都有豐富的信息,包括產品生產者情況,這些信息由相關法律規范。消費者根據這些信息了解和選購商品。食品銷售環節,零售商與批發商聯系密切,遵循類似的程序和規則。長途,尤其國際間的食品貿易也受許多規則(如進出口貿易規則)、各種產品協定等管制。一系列國際、區域機構的標準機制也發揮監管作用。食品生產或處理環節,企業活動的許多細節受國家到地區各級政府相關的法律管理。這些法律涉及食品安全和市場營銷等各方面。企業加工或處理的標準,除了受國內法規管制外,還要受國際標準監督并接受第三機構評估。所以,表面看,從食品加工到消費的各種交易活動自由進行著,但是實際上,這些活動都是在各種合同、標準、法規的制度及政府、行業和中介等機構的管制下進行的。
在食品生產領域,農作物生產,特別是農作物創新的監管具有特殊意義。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公司運用轉基因技術,培育出一個有抗昆蟲和病毒特性的新馬鈴薯品種。相關管理制度隨之啟動,對這個新品種進行評估,決定是否或如何接納新的品種。在投入市場前,該品種經過了三年審查。美國、加拿大有關部門就其對人類安全性、動植物安全性、環境影響等多領域進行審查。1998年審查通過后,公司根據批準書,對培育的新品種進行注冊,并以注冊商標營銷產品。由于轉基因馬鈴薯品種無需打藥,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潤,農民最初對之很歡迎。1999年春季,公司與農民都對這一品種的前景很樂觀。但是1999年秋季,美國和歐洲學者研究發現,轉基因農作物存在對自然環境損害的可能。相關報道引起社會公眾高度關注,一大批零售商、食品商隨之退出轉基因馬鈴薯市場。到本世紀初期,轉基因馬鈴薯市場逐步萎縮。隨后,這一事件引起成熟市場國家政府對轉基因作物和食品監管重視,相關法規和監管制度也開始構建。
從支持方面看,以互聯網產業為例,這種支持體現在兩方面,首先是政府有關部門在互聯網的研發和投入所造就的互聯網平臺。比如,美國國防部的研究機構開發的互聯網協議,使數據在不同計算機與服務器之間的傳輸和轉換成為可能。這一研究機構建立和主持互聯網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互聯網的設計工作。美國商務部授權一家非贏利公司(ICANN)負責管理域名IP地址的分配。實踐顯示,由于美國政府機構擔負起這類投入巨大,短期沒有收益的研發工作,搭建起一個堅實的網絡平臺,社會各類企業得以在這個平臺上施展才華,日后許多重大的創新都是在互聯網平臺上完成的。所以,被稱為互聯網兩創使人之一的羅伯特認為,沒有美國政府的這些基礎工作,互聯網的發展不會那么迅速和廣泛。此外,美國政府其他諸多領域的工作,也起著為創新活動鋪路搭橋的作用。比如,各級政府及公共組織的定單直接創造新的創新需求,一些國有企業,如電信等,成為當地產業的維護和支持者,或者相關技術的主要購買者等等。其次是政府部門作為互聯網的規范和管理者。本世紀初,在如何進行互聯網監管的爭論甚囂塵上時,2005年,美國政府宣布維持對ICANN管理。這種管理通過ICANN與商務部的兩個協議實現。一個協議是明確ICANN現有管理權限的諒解備忘錄;另一個是由ICANN管理IANA的合同。政府通過各種技術標準、協議和程序,管理在這個領域中引入新的技術。這種管理不斷擴展,逐步得到社會的認可。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