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府引導下的綠色金融宏觀實施主體分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二者之間的綠色投資博弈就是綠色金融的實施過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投資預算形成了三種不同的投資格局,分別滿足了各自不同的投資偏好。投資格局的變化反映了綠色金融的實施進程。
關鍵詞:綠色金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投資博弈;綠色產業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5-0146-02
如何在國際金融危機蔓延、深化的背景下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無疑是目前世界各國面臨的主要難題,2011年12月召開的南非德班氣候大會各締約國同意《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在2013年生效,并啟動了綠色氣候基金以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這迫使各國不約而同地將綠色經濟作為未來發展的方向。之后,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2012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提出了“大轉型:塑造新模式”的主題。與此同時,溫家寶總理2012年1月6日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金融業要重點支持經濟結構調整,致力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環境保護和自主創新機制。因此,隨著科學發展觀的逐步實施,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內在要求。在這一過程中怎樣利用金融業的杠桿作用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前提下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的增長是一個技術上的難題。
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基本內容之一,市場制度和政府的共同作用可以解決人與自然方面的和諧問題(田國強,2007)。因此,政府宏觀引導下如何實施綠色金融,這不僅是創新發展理念,更重要的是能在實踐中轉變發展方式,有助于破解環境保護的廣泛社會需求性與行為主體內在積極性不高的癥結,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國內已有的文獻大多數是關于環保投融資政策的一般性議論,如曾剛、萬志宏(2009),李福勝、張雁(2010)等。以上這些文獻在宏觀層面上的討論是模糊的,導致不同層級政府之間責權利關系不清晰,激勵機制弱化。本文的貢獻是:將綠色金融實施的宏觀主體細分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從投資主體的角度探討了二者在綠色投資中的相對重要性。
綠色金融是一種政策推動型金融,在其實施的早期階段,中央政府為了發揮引導作用,其可用于投資的預算資金相對較多,中國目前大概處于上述第一或是第二種情況,地方政府自然不會投資于綠色產業,雖然中央政府認為綠色產業的投資是不足的。隨著綠色金融的逐步實施,各種行為主體治理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自然生態環境污染會逐步由被動的自發行為轉變為積極主動的自覺行為,中央預算資金會逐步的減少,未來我們可能進入第三種情況,即中央政府所有的資金投資于綠色產業,地方政府的投資偏好還是得不到滿足,屆時地方政府會自己主動投資綠色產業,由于在任何時候地方政府的投資總額都是一定的,這樣,傳統污染型產業就會日漸萎縮,自然生態環境的帕累托改進會與日俱增。這是未來我們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