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郵輪旅游作為新興的市場,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盡管在配套設施、人才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發展瓶頸,但是,消費者消費理念的成熟,對高端旅游產品需求的增加、消費能力的提升以及中國豐富的旅游資源條件,為中國發展郵輪旅游開辟了市場,只要統籌規劃、完善政策保障、接軌國際市場,中國郵輪旅游必將有一個廣闊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中國;郵輪旅游;前景
中圖分類號:F59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5-0182-02
引言
被稱為“海上流動飯店”的郵輪起源于歐洲。自1980年以來,國際郵輪業平均以超過8%的速度發展,遠遠高于國際旅游業平均4%的發展速度,成為國際旅游業近年來發展的最大亮點。2004年全世界郵輪旅游人數達到1 340萬人次,其中僅北美地區就達到910多萬人次。據國際郵輪聯合會(CLIA)估計,2003年郵輪產業給美國帶來了180多億美元的經濟影響。據國際旅游組織和國際郵輪協會分析,由于發達國家中大部分成年人仍未乘坐過郵輪,郵輪產業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從 20世紀80年代開始,陸續有郵輪停靠中國。中國的郵輪旅游雖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潛力巨大。郵輪產業除了帶來直接消費收入外,還拉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據研究,其拉動系數高達1∶10。雖然中國郵輪業發展十分緩慢,與發達國家相比,在游客數量、郵輪碼頭設施及通關環境等方面都有較大差距。但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旅游意識和對郵輪等高端旅游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郵輪旅游在中國發展趨勢可謂方興未艾。與此同時,大型跨國郵輪公司也十分看好中國市場。基于這一背景,本文就中國郵輪旅游業的發展前景進行分析。
一、中國發展郵輪旅游的可行性
1.發展機遇良好。當前世界旅游市場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觀光型旅游所占的市場比重逐漸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休閑度假型旅游。郵輪旅游作為國際旅游市場上增長速度快、發展潛力大的高端旅游產品,近年來一直保持著年均8%~9% 的高速增長,遠遠超過國際旅游業的整體增長速度。從國內發展來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市場逐漸與國際接軌。消費能力的提高和出行交通的便捷使得居民的旅游需求發生了變化。政府為了順應旅游業發展的趨勢,積極支持中國郵輪旅游的發展。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已經制定發展郵輪經濟和郵輪文化的鼓勵性政策,上海、大連、廈門、三亞等城市的郵輪碼頭建設亦已開始。2004年11月24日,中國國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組織在上海聯合舉辦了“2004中國郵輪高層論壇”,與會代表一致看好中國郵輪旅游的發展前景。2008年奧運會與2010年世博會的開展也為中國郵輪業帶來發展機遇。
2.郵輪旅游消費能力具備。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2006年人均GDP 首次超過2 000美元。大多數的沿海港口城市人均 GDP已超過3 000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經濟的快速發展必然會帶來收入的提高以及消費實力的提升,增強人們外出旅游以放松身心、滿足精神享受的欲望。郵輪旅游業的發展,可以改變消費結構,豐富旅游消費形式,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認為,人的需求由低級向高級循次漸進。郵輪旅游作為一種高端的休閑旅游產品,正好符合中國旅游消費升級的社會需求。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百姓生活的富足,對高端旅游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集海上度假、休閑、娛樂、岸上觀光于一體的郵輪旅游,作為目前最輕松、最自由、最休閑的度假旅游方式,必然成為越來越多閑暇人士的首要選擇。
3.地理條件優越,旅游資源豐富。中國地處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距離亞洲兩個最重要郵輪旅游市場——東南亞和日韓地區都比較近,為發展郵輪旅游以及開拓亞洲郵輪市場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中國擁有18 000多公里的大陸海岸線和14 000多公里島嶼岸線,能夠停泊郵輪的港口城市眾多,其中大連、天津、青島、上海、寧波、廈門、深圳、三亞都具備建設郵輪母港的自然條件。中國地域遼闊,旅游資源種類齊全,具備發展郵輪旅游的資源條件。首先是海域,在中國的東部和南部有四個海域,總面積473萬平方千米,往東還有浩瀚的太平洋。尤其是南海和太平洋,特別適合發展郵輪旅游。第二是“3S”,“3S”指的是陽光、沙灘和海。在東海、南海和太平洋地區,陽光充足,適合日光浴。沙灘在中國的分布極廣,從大連到北海都有,如大連的虎灘、秦皇島的北戴河、北海的銀灘等,可以開展各種水上和沙灘運動,如潛水、沖浪、釣魚、沙灘排球等。第三是港口及其腹地的旅游資源豐富。大城市分布在港口附近,有些港口城市本身就是旅游勝地,周邊旅游景點質優量多,可以滿足游客短時間陸上游玩的需求。
二、中國發展郵輪旅游的瓶頸
雖然中國已經具備了發展郵輪旅游的許多條件,但是由于郵輪旅游是個新興事物,郵輪旅游的正式實施還面臨著許多困難。
1.缺少專業碼頭,配套設施不完善。除香港外,中國大陸地區還沒有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遠洋郵輪專業碼頭。郵輪抵港時,游客只能從軟梯上上下,極為不便。專用碼頭的缺乏,使相應的配套設施也極度匱乏,餐飲、住宿、娛樂都成為制約游客前來的硬件條件。另外,中國也沒有符合國際慣例的出入關程序和口岸管理條例,導致通關效率低,聯檢協調程度差,造成客人不便,拉動力差。
2.缺乏專業人才,郵輪制造業落后。由于中國郵輪旅游起步較晚,到目前為止還屬于新興事物,因而缺乏這方面的專業人才。郵輪就像一座小城市,由航海、康樂、餐飲、海關、法律、通訊、醫療等眾多部門組成,需要相關的專業人士來組織、管理、協調和運作。這就要求郵輪的管理者既是通才,又是專才,然而這樣的人才在中國極少。近年來,陸續有高校開設新專業課程,如高爾夫、會展旅游,但郵輪旅游課程很少有高校開設,導致中國郵輪行業的專業人才稀缺。高科技的差距,使中國缺乏獨立設計高級豪華郵輪的人才,郵輪設計缺乏創新,工藝落后,工人素質低,郵輪制造業落后。
3.缺乏政策支持,環境污染加劇。郵輪旅游在中國還是新生事物,郵輪旅游作為高端的、國際性的旅游,所涉及的不僅僅是旅游業的法律法規,還涉及到海關、貿易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相關法規的缺位,必然導致過境、簽證、外埠采購等方面的問題出現。郵輪是一個移動的小城市。郵輪在航行時,會有一定的燃油泄漏,這對海洋和港口都會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郵輪旅游還會產生大量的垃圾,這些垃圾小部分直接排到海洋里,加重了海洋特別是近海的環境壓力,中國目前的城市垃圾處理壓力很大,還要處理外來垃圾,這對于日益嚴峻的城市環境狀況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三、中國發展郵輪旅游的保障措施
1.借力香港,統籌規劃。郵輪港口是發展郵輪旅游的必要設施,郵輪碼頭規模大小和泊位數量,直接決定著可接待郵輪的數量與質量。只有完善郵輪港口建設,夯實郵輪旅游的地基,郵輪旅游才有發展的基礎。香港是世界著名的郵輪母港,中國油輪旅游起步較晚,應與香港合作,將香港郵輪航線延伸至內陸,形成國際郵輪的大陸掛靠港。近年來,上海、天津、青島、大連、廈門、深圳均提出建設郵輪母港的設想。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發展郵輪旅游具有極大優勢,因而中國發展郵輪旅游,應借助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東風,著力打造上海國際郵輪母港,以點帶面,形成多層次的郵輪經濟發展格局。
2.培養人才,完善法規。郵輪經濟對人才在知識、素質、能力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海關、檢驗檢疫、游客上下船、通關等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對郵輪旅游質量有著第一印象的重要影響,因而必須培養熟悉專業流程服務的人員,提升郵輪旅游的“軟實力”,提高游客滿意度。郵輪企業、高等學校、研究機構各方應攜起手來,培養出專業的人才,適應郵輪旅游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并注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提高造船能力。其次,盡快建立、完善有關郵輪旅游發展的相關法規,建立區域間有效的協調機制,改進通關制度,建立符合國際法規和慣例的出入關程序和口岸慣例程序,運用現代化技術簡化通關手續,縮短通關時間,提高通關效率和游客的滿意度。此外,還要加強保護環境的相關法規,發展綠色郵輪旅游。
3.接軌國際,完善產業鏈。國際油輪業已趨于成熟,正需要尋找新的發展空間,中國應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利用自身優越條件,積極與國際郵輪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努力學習外方成熟的經驗,互動學習,共同開發中國巨大的客源市場。郵輪旅游的拉動系數為1∶10,可以形成多產業共同發展的“郵輪經濟”。郵輪公司要與郵輪停靠的旅游景點合作,使旅游、觀光、購物、餐飲一系列服務配合默契。加強與旅行社的合作,擴大游客游覽范圍,吸引上海及各港口岸邊游。旅行社通過引進郵輪帶來的客源,加強對郵輪的宣傳,雙方合作,實現“共贏”。
4.重點突出,細分市場。由于內地離海洋和湖泊較遠,與沿海地區經濟和文化環境有較大的差異,即使有足夠的收入和時間,也未必會選擇郵輪旅游,這就要求郵輪旅游企業進行市場細分,確定重點開發的幾個目標市場,展開相應的市場營銷活動。總體上可以劃分為東部沿海市場,沿江臨河市場以及內陸大眾市場。東部沿海省份和沿江臨河地區的居民思想觀念和消費觀念較新,可以推廣遠洋型郵輪這種高端旅游產品,鼓勵港口城市和周邊省市居民參加國際郵輪旅游。對于內陸大眾市場,則以開發國內線路為主,大力推廣短程郵輪旅游產品,不斷創新江河型游輪和湖泊型游船旅游精品項目。
中國郵輪旅游作為旅游市場的新生力量,正以勢不可擋的態勢向前發展。盡管在人才、配套、政策等方面還有待完善,郵輪旅游的發展前景是廣闊的。只要政府在政策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旅游業界人士齊心協力,郵輪旅游必將成為中國旅游市場的一大支柱,促進中國旅游經濟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 黎章春,丁爽,賴昌貴.中國郵輪旅游發展的可行性分析及對策[J].旅游經濟,2007,(9) .
[2] 潘勤奮.中國郵輪經濟發展對策[J].政策論壇,2007,(7).
[3] 孫瑞紅,葉欣梁.上海郵輪旅游市場開發的對策研[J].經濟問題探索,2007,(3).
[4] 程爵浩,高欣.全球郵輪旅游市場發展研究[J].世界海運,2004,(4).
[5] 李傳恒.服務業價值鏈擴張與區域旅游產業升級:郵輪產業實證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2007,(4).
[6] 蔡曉霞,牛亞菲.中國郵輪旅游競爭潛力測度[J].地理科學進展,2010,(10).
[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