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各級財政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使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向“三農”傾斜。主要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墾、農機、鄉鎮企業等行業項目,以及農業部管理的科研教育、生態環保、農村能源、社會化服務、市場、信息、質量安全等項目。這是國家給予廣大農戶發展經濟的助動力,也是最好的契機。農戶要抓住機遇、珍惜機遇、用好機遇,以加快發展農村經濟。
關鍵詞:機遇;農戶;經濟
中圖分類號:F276.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7-0060-02
一、強化機遇意識
近年來,國家對農業和農村的基本建設投資增幅大大提高,已成為我國基本建設投資的主要方向之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各級財政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使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向“三農”傾斜。主要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墾、農機、鄉鎮企業等行業項目,以及農業部管理的科研教育、生態環保、農村能源、社會化服務、市場、信息、質量安全等項目。這是國家給予廣大農戶發展經濟的助動力,也是最好的契機。
如何抓住機遇、珍惜機遇、用好機遇,加快發展農村經濟呢?首先,要解放思想、克服困難,享用好“惠農”的各項政策,包括科技下鄉、技能培訓、農資補貼、農機配置、技術推廣、信息服務、市場引導、風險保障等方方面面。其次,要有較強的使命感,配合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一定要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實力雄厚、科技教育發達、生活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善、社會秩序好、物質文化生活充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進入農業產業化為中心的良性循環的軌道。
二、探索新的思路
我國是農業大國,近年來雖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由于經濟起步較晚,農業發展相對落后,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在從事家庭生產經營中還是難以運用科學的經濟管理方式。面對十分繁重、艱巨、復雜的發展任務,我們不能畏縮不前。為確保農民增收目標的實現,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要做到以下幾點。
1.農村要穩糧增收調結構,大力發展加工業。以建立優質農產品為基礎,全面發展多種經營,突出發展畜牧業、林果業和水產業,不斷調整農業內部結構;按照市場要求,加快以規模經濟為目標的農業區域性支柱產業建設。規模經營是市場農業的重要特征,也是促進農村、農業向產業化發展、加快農民進入市場經濟步伐的重要措施。搞好結構調整,抓好龍頭企業,實現農業的四個突破:一是,在結構上突破。按照“增糧、擴經(經濟作物)、上果、 興畜牧”的思路;二是,在果品生產上突破。三是,在畜牧養殖業上突破,抓好規模養殖。四是,在產品加工增值上突破。圍繞糧食、蔬菜、果品、畜牧產品四大主要產品,通過興辦龍頭企業,搞好系列開發和綜合利用,提高農業產品商品生產率,更多地增加農民收入。
2.鼓勵和支持個體、私營、集體、股份合作、城鄉聯辦、中外合資、外資獨資等不同經濟成分的鄉鎮企業競爭發展,促進上規模、上水平、增效益。
3.構筑適應市場要求的新的農業運行機制。發展市場農業,實現農業與市場的接軌,重要的是必須構筑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新的農業運行機制;立足資源找優勢,加快資源優勢的轉化;按照“資源優勢與產品開發相結合、加工企業與農業發展相結合、深度開發與系列開發相結合、有什么資源辦什么企業”的原則發展。只有面向市場,農業和加工業蓬勃發展,為農民提供資本增值的機遇,昔日優勢不優的資源才能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釋放出耀眼的能量。
三、確立兩個檢驗標準
強化機遇意識,加快經濟發展,這是我們的共識,又是我們的實踐行動。衡量我們各級組織抓改革、抓發展的標準有兩個:一個是看是否有利于本地區經濟的發展;二是看是否有利于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檢驗我們的各項工作的成效,也是兩個標準,看經濟是否發展了,看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了。(下轉69頁)
(上接60頁)
四、民營企業改革和發展規劃
要積極成為養殖專業大戶,加快規模化進程,成為國家標準化示范場。通過政策扶持、宣傳培訓、技術引導、示范帶動,提高畜禽養殖標準化水平。
1.兩個提升:一個是養殖業科技含量;一個是畜產品效益水平。
2.推進畜產品工業提檔升級。通過兼并、聯合、重組等形式,推進企業的規模化、集團化發展,提高產業的集中度和競爭力。促進企業滿負荷生產,盡快實現達產達效。爭取畜牧產業化建設中重大扶持項目的支持。
3.加快發展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得到有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安排相關培訓的服務。做到運行規范、生產標準、組織健全、富有活力。以專業合作社為平臺,為其社農提供優良品種、疫病控制、投入品供應、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產品銷售服務,通過有效的利益對接,協調好基地與企業的一體化關系,提高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增強抵御各種經營風險能力。
2011年是國家“十二五”發展綱要的開局之年,“十二五”的指導思想是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模式,關注民生,鞏固取得的成果,全面建設小康。在牧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產業已初步實現轉型升級過程中,我們要認真研究民營企業改革及發展,做好配套管理服務,貫徹落實省大力發展畜牧業精神,進一步加強項目資金管理、申報、監督、驗收,提高項目管理水平,抓好項目檢查,對項目單位跟蹤管理,杜絕資金擠占、挪用。利用好支農項目資金,順應行業發展規律,以公司品牌建設為核心,以經營效益、人才培養為抓手,努力建設一個科學發展、規范經營、深具競爭實力、客戶信賴、員工滿意、社會形象良好的畜牧企業。
[責任編輯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