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員工需要通過培訓來改變員工的價值觀、工作態度和工作行為。作為企業,只有加大培訓力度、重視人力資源開發,才能提高企業人力資源整體素質。員工培訓與工作績效是正相關系變化,員工培訓成功就會效益倍增。事實說明,通過員工培訓,企業會形成一支良好的員工隊伍,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關鍵詞:員工培訓;市場競爭;工作績效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7-0118-02
一、員工培訓的目的及客觀要求
(一)培訓目的
當今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的內涵:一是強調知識和信息作為知識經濟的基礎;二是強調人力資本和學習的重要性,要求人們終生學習,不斷進行知識更新。企業員工培訓,是根據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為提高勞動者從事各種職業所需要的政治理論和科學技術知識及操作技能而進行的各種教育和訓練。其目的是改變企業員工的價值觀、工作態度和工作行為,使他們為能在自己現在和未來的工作崗位上的表現達到企業要求而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努力。
(二)客觀要求
由于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知識更新、技術更新、產品更新、設備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更新的周期大大縮短。一個企業要使自己的員工不斷地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就必須努力提高員工素質,不斷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的效益,使自己的企業能在國內外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人力資源的優勢;要使自己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十分重視本企業員工的培訓和人力資源開發,這是關系到本企業生存發展的一項根本性的戰略性任務。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大力發展職工培訓,不僅對企業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而且是目前市場競爭的客觀現實要求。
二、員工培訓需要堅持的原則
(一)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相結合的原則
企業員工培訓既要滿足當前生產經營的迫切需要,又要具有戰略眼光,做到未雨綢繆,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做好人力資源儲備。為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1.要制訂出符合本企業特點的培訓計劃。計劃的制訂既要立足于眼前,又要兼顧長遠;既有針對性,又要考慮到連續性。要想把培訓計劃制訂得切實可行,就必須對本企業人力資源需求進行預測。既要充分考慮到本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也要考慮到社會勞動力供求趨勢等因素,還要對培訓的目標、方法、效益等進行細致的研究。在制訂和執行計劃中,要根據生產經營的變化,及時對培訓計劃作出修訂。
2.要做到學以致用。培訓不能片面,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見影。應該做到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本著從實際出發,使培訓與生產經營緊密結合,從而使企業員工培訓真正成為生產經營工作的強大推動力。
(二) 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培訓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企業的基礎能力,提高員工的崗位工作能力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效益。在培訓中,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注意普及和提高,既注意結合本企業中目前存在的實際問題,強調員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要有超前意識,提高員工進行技術創新和革新的能力,既要重視解決目前的實際問題,又要培養員工迎接未來挑戰的能力。
(三)分層次對待各有側重的原則
企業培訓要做到因才施教,也就是根據員工的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職務崗位、不同要求以及其他差異,區別對待。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培訓的功能,使各類員工才能在培訓中得到培養和提高,并在生產經營中得以實現。
1.對企業的領導層。主要領導是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人物,對他們的培訓應該是從提高其決策能力和戰略眼光入手。應該通過中、短期學習班或研討會,國內外參觀考察等方式,使他們了解本行業生產技術最新進展、市場動向以及最新的經營管理知識,使他們擴大視野、增加信息,從而使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對于企業中層管理人員的培訓,應立足于提高他們經營管理能力,提高他們在本職工作領域中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通過培訓,增強他們組織協調能力、實際工作能力和開拓進取精神。
3.對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要致力于專業技術的提高,使他們及時掌握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以及其他信息,使他們加速知識更新,從而跟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步伐。
4.對于一般員工,則要提高他們的基礎文化知識和技術操作水平,通過培訓,使他們成為有經濟頭腦、講經濟效益、精通技術、一專多能的人才。
三、員工培訓與工作績效分析
(一)培訓——人力資本的投入
任何一項投資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得收益。人力資本的投資與人的經濟價值密切相關。人的經濟價值,廣義上講,是指人力資本可被社會經濟增長利用的,對經濟社會有貢獻的價值;狹義上講,是指經濟人的能力,包括學習能力、完成工作的能力、創造能力和應付非均衡的能力等。企業投資于人力資本的資產專用性培訓,為的是提高員工的工作績效,從而獲得更高的企業利潤。
(二)員工培訓——效益倍增
人的知識技能的提高對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價值。譬如,一個工人的技能的提高,就如同一部機器或一種工具的改進一樣,可以節約勞動,提高效率。人的知識技能的提高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與土地、資本等占有量具有同等的功能。員工通過培訓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會使人力資本存量繼續增加,從而提高勞動效率。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用他的“人力資本論”理論曾估算,物力投資增加4.5倍,利潤相應增加3.5倍;而人力投資增加3.5倍,利潤將增加17.5倍。“只要企業開始有效地利用人力資源,并挖掘迄今未發揮的潛力去實現企業目標,則職工個人生產效率提高50%并不罕見。”事實也說明,當企業培訓投入了人力資本(培訓費),職工個人也投入了成本(時間、精力等)時,就會使得人力資本的自我投資在付出自己的成本后,最有動力追求人力資本投入產出的最大化,以求得經濟價值的最大化。其員工表現形式,就是在工作中釋放能量,努力工作,提高工作績效,為企業增加效益。
四、案例分析
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賴于資金、設備的投入,還有賴于一批具有共同目標、創新精神、專業才能以及敬業精神的員工隊伍。這支隊伍隨著時光的流逝,新人進來,老人離去,職工換了一批又一批,企業的結構性質也在變化,企業卻在不斷發展,仍就生機勃勃。其原因是企業在不斷加大培訓力度,有計劃地培養和挖掘人力資源潛力。
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的企業,現有員工1 000多人。為了提高人力資本市場占有率,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多年來注重員工培訓和人力資源開發,形成了一套科學有效的培訓機制。具體做法是:
1.做好人力資源培訓規劃
年初根據生產經營總體目標,分類別、分專業、分層次對院內各處室人員結構、狀況進行調查統計,并進行預測和分析。針對各類人員工作需求及發展狀況,制訂全年培訓計劃。
2.采取重點人員優先培訓
在逐年不斷擴大培訓面的基礎上,重點優先培訓科技人員、中層管理人員。因為要讓科技人員及時了解科技新動向、掌握新知識、新工藝、新方法,并及時用于工作實踐中,就必須充分考慮時效性。中層管理人員,因為涉及到具體帶隊伍,要及時更新觀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管理能力,以及團結協作意識和爭先創優意識。
3.建立了完善的員工培訓機制
如:建立了培訓考核機制,員工培訓結束后,由人事部門對其學習等情況進行全面考核。對于學歷教育、新知識的短期脫產學習,要根據崗位專業需求、個人申請或指派,并經領導研究批準,形成了約束機制。在政策上鼓勵學習優異者和自學成才者,充分挖掘員工潛力,形成激勵競爭機制。培訓費報銷辦法要與學習態度、學習成績掛鉤等,使員工培訓規范化、制度化。
4.有保證的培訓基金作支撐
隨著人力資源培訓力度的不斷加大,也進一步加大了培訓基金的增量。根據年初制訂的培訓計劃,對于培訓費作為一項大的開支進行研究,壓縮其他開支,確保職工培訓費的正常運轉。
通過多年來堅持員工培訓,使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的員工隊伍素質整體提高,形成了以專業學科帶頭人帶動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以經營管理人才貫穿中層干部隊伍的基本框架,提高了設計產品質量,創新設計連年獲獎,增強了市場競爭力,產生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結語
員工培訓是技術進步和員工發展的必然要求,技術的不斷發展要求企業對員工培訓再培訓。企業只有重視員工的不斷培訓和人力資源的開發,才能保持有一支科學技能水準合格,價值觀與行為標準都與企業要求一致的素質良好的員工隊伍,才能提高員工在工作崗位上的工作效率。只有不斷地開發企業人力資源,才能保證企業擁有一批掌握本領域最新科學技術并在實踐中不斷有所創造、有所發明的科學技術隊伍和管理人員隊伍。培訓已經是企業增加競爭力、適應挑戰的法寶。
參考文獻:
[1] 周文霞.人力資源工作手冊[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 杜 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