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30幾年來,我國市場經濟以及國內市場國際化已經基本形成,事業單位改革已經到了關鍵時刻,特別是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也是事業單位整體改革的關鍵環節。事業單位應緊跟改革開放的步法,要以全新的會計制度來規范改革中的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行為,以高質量的會計信息確保事業單位改革事業的穩步、健康發展。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
中圖分類號:F81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7-0163-01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事業單位基本上沒有參與市場的競爭,因此,事業單位并沒有建立健全符合市場規律的會計制度。這主要是因為事業單位以財政撥款為主要經濟收入,也就造成事業單位缺乏主動性去健全符合現行社會經濟規則的會計制度。隨著社會進步和國內市場國際化的大環境改變,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已經無法為事業單位維持正常的經營管理活動,改革已經是符合潮流和自我生存的大問題,改革已經是必需的首要工作。
一、事業單位改革中的會計問題
(一)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不完善
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基本上是延續計劃經濟時期的相關制度,其對財政資金的撥付程序是按照主管會計單位、二級會計單位以及基層會計單位層層轉撥模式設計的。從制度和模式上,缺少目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的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相關規范。事實上,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近年來我國財政資金管理中一項極為重要的內容,它使財政資金使用與支付發生了根本質的轉變,而現行的事業單位無論是會計準則還是會計制度,都沒有實行這類規范,這顯然與整個國家的預算體系整體改革不符合,也不利于事業單位與整個會計制度的銜接。所以,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不改革就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二)現行事業單位會計成本核算不準確
在當前的事業單位中,位數不少的事業單位同時從事著經營性業務與非經營性業務。對兩種不同性質的業務,采取的是不同的會計核算,即對經營性業務采取權責發生制成本核算制度,對非經營性業務則采取人收付實現制,并不進行成本核算,一個進行成本核算,一個不進行成本核算,這樣一來,很易區分的兩種業務容易出現沖突和混淆,成本核算的準確性也大打折扣,對于日常財務管理工作,這給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帶來了麻煩,對于資金利用率來說,成本核算不清就容易使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甚至帶來國有資產的流失。
(三)現行事業單位會計主體不明確
改革開放與計劃經濟的最大區別就一切以市場為目標,一切都圍繞著市場,不管你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隨波逐流,最大特征就是全社會都以經濟為核心。而我國大多數的事業單位也以各種方式設了下屬企業、公司,參與這類的經營活動往往是主動的,而建立與時俱進的會計制度往往是滯后或者不夠健全。那些下屬企業的會計制度與所謂主管單位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有效對應的極少,很多問題根本無法公開,從體系上形成了政企不分。制度上的缺陷,給別有用心者留出犯罪的空間,造成事業單位下屬企業的財務監管先天性制度缺陷,滋生了事業單位多層面的腐敗問題,從經濟規律以及依法治國角度來說,應對其進行獨立核算,執行不同于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企業財務制度。
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對策
(一)建立于社會發展同步的會計制度,規范會計程序
事業單位所處的社會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事業單位本身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與時俱進,建立了科學的、與社會發展同步的完整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體系。通過建立健全完善的、具有有效監督和反饋功效的會計管理制度,規范事業單位內部會計工作,以制度約束不規范行為,以完善的體系避免管理漏洞,使事業單位的各項經營管理活動都能納入到規范的會計管理范疇中。這樣,既防范會計風險 又提升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從而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透明度和使用效率。
(二)加強財務人員的業務和道德培訓,保障會計工作始終在制度中運行
事業單位改革會計管理工作內容與責任長期處于簡單做賬,會計人員素質顯然已無法適應現代社會快速的變化和新會計制度和規則,這對事業單位的正常經營管理和未來發展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要根本解決這種現象,必須不斷加強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業務培訓,著重通過各項國家法規、制度,以及現代經濟社會財務慣例進行業務培訓,提高其業務知識水平和會計管理業務技能,并與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案例教育等多方位教育展開職業性規范教育,為事業單位的進一步規范改革提供保障。
總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諸多問題,是歷史問題,必須加以正視,從推動事業單位改革大局出發,通過規范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加強制度建設,提高會計管理水平和道德觀念,用制度約束事業單位會計走規范合法的路。
參考文獻:
[1] 韋典.事業單位改革中的會計問題初探[J].改革與開放,2012,(4).
[2] 黎勇.淺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J].財經界:學術版,2012,(9). [責任編輯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