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向教育現代化需要,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審計專業建設必須在人才培養中秉承現代教育理念,充分利用身身“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優勢條件加快發展。基于教育現代化與教育行動的密切關系,提出與應用型本科院校審計學專業建設未來改革和發展需要的若干啟示。
關鍵詞:教育現代化;應用型;審計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7-0233-03
胡錦濤總書記在2010年7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到2020年,我國要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要求用現代先進教育思想和科學技術武裝人們,使教育思想觀念、教育內容、方法與手段以及基礎設施等,逐步提高到現代的世界先進水平,培養適應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綜合國力競爭的新型勞動者和高素質人才。面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審計專業所呈現的基礎薄弱、缺乏專業發展動力以及所對應行業發展變化快等特點,需要按照高起點、開放性、國際化、現代化的思想改變審計專業的建設面貌。面對教育現代化,應用型本科院校應以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為先導,構建滿足和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的學科方向、專業結構和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環節、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培養適應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哈爾濱金融學院于2012年9月招收第一屆審計學專業本科生。審計學專業確定了建設精品專業方向,在師資、課程、實驗室建設、教學管理、學科發展方面做出許多改革舉措。總結哈爾濱金融學院審計學專業發展和改革歷程,可以獲得以下幾方面啟示。
一、用面向教育現代化需要來影響帶動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專業建設改革是可行的
胡錦濤總書記在2010年7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到2020年我國要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要求用現代先進教育思想和科學技術武裝人們,使教育思想觀念、教育內容、方法與手段以及基礎設施等,逐步提高到現代的世界先進水平,培養適應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綜合國力競爭的新型勞動者和高素質人才。面向教育現代化,應用型本科院校應以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為先導,構建滿足和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的學科方向、專業結構和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環節、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培養適應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教育現代化的內容很廣泛,是將教育思想的現代化、教育制度的現代化、教育內容的現代化、教育設備和手段的現代化、教育方法的現代化、教育管理的現代化等內容的有機結合。在教育現代化目標的指引和影響下,國內許多高校包括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已經有許多先進和富有實效的嘗試,主要表現在教育教學理念創新、制度創新、環境創新和手段創新等。應用型本科院校審計專業的建設改革也在改善和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現代化水平進程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教育現代化在各地區各類高校的實現過程具有多樣性。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優勢條件,合理規劃“專業群”建設,突出那些易出效果的小而精專業建設,打造應用型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
二、確立面向教育現代化辦學思路,有利于迅速改變應用型本科院校審計專業建設現存問題,開拓嶄新的工作局面
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審計學專業存在的基礎薄弱、發展動力不足及跟不行業發展速度等問題,迫切需要從教育現代化辦學理念、制度、方法上加以促動和改變。
關于基礎薄弱是審計學專業特有問題,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教育部在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背景下合并相近專業,將審計專業作為會計專業的近似專業取消掉了。進入21世紀,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格局演進,會計、審計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加,社會上對審計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國家教育部在2002年起開始逐步在全部財經院校恢復設立審計專業,此后國內開設審計本科專業的高校日益增多。因此,我國許多高等院校,審計專業都屬于新建專業,專業自身呈現出人員少、經驗少、設備少等狀況。
關于專業發展動力不足問題,特別是師資支撐值得關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審計專業大多是以會計專業為基礎組建或是從會計專業中獨立出來的,所以,大多數審計專業的教師是原從事會計專業課程教學的教師,缺少具有較強審計實務能力的審計專任教師,具有審計執業資格或能力的師資匱乏。另外,審計類課程內容復雜,與相關專業知識關聯緊密,教學難度大,學生的學習難度高,又因其主要面向會計師事務所和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培養應用型人才,就業面有限,從而削弱了審計專業發展的動力。
不適應對應行業的發展速度是易被忽略的問題,從應用型本科院校審計專業培養的人才所面對的行業情況看,具有行業規則發展變化快、國際化程度較高、對“一專多能”型人才需求迫切等特征。行業規則發展變化與會計準則變化、國家和行業監管政策及企業舞弊特征關聯緊密,國際化程度與經濟全球化及各國會計準則趨同、等效密切相關,需要審計師不僅具有扎實的審計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有扎實的法律、管理、工程、計算機及外語知識,才能勝任審計工作要求,這些情況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審計專業人才培養提出許多新的要求。
教育現代化辦學導向為我們提供了綿綿不盡的動力,打開了工作空間,促進了校際學習和交流,使許多原來不敢想、沒機會嘗試的事情,現在都變成可以想甚至可以做到的事情,這必將大大拓寬工作視野和思路,促進我們以改革創新的思想安排專業建設工作。面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審計專業所呈現的基礎薄弱、缺乏專業發展動力以及對應行業發展變化快等特點,需要按照高起點、開放性、國際化、現代化的思想改進審計專業的建設面貌。
三、對小而精的審計學專業定位高一點,理應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必然選擇
審計學專業面對的是復雜高效和充滿競爭的行業,行業就業特征決定了這種專業人數較少,同時標準也比較高,所謂“船小好調頭”,這樣的小而精的專業能夠建成怎樣的專業,很大部分取決于建設思路的先進性,思路決定出路,相對而言,過程和成本問題不應是主要問題。
審計專業建設在思路形成上,有兩個基本要點。一是必須充分利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優勢條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我國高等教育在實現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總體要求是“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優化結構辦出特色”。為此,我們要按照規劃綱要的有關精神和要求,面向教育現代化需要,結合審計行業職業化、國際化趨勢日益深入的時代背景,充分利用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養優勢條件,按照“高起點、育精品、出特色”的原則,從審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改革、教學條件、教學管理、實習實訓等方面科學規劃專業建設內容與方法,打造應用型本科院校審計專業的“極品”形象。
二是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具有國際化視野和職業化取向。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中,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各國會計準則、審計準則日漸趨同直至等效,各國的會計、審計民間實務交流也日益加強,從而大大提升了各類審計人才的發展和提升空間。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培養審計人才不再是為自己本國本地區培養,而是服務于全球經濟一體化。從這個意義上看,應用型本科專業審計人才培養目標應具有國際化視野和職業化取向,以滿足“一專多能”復合型審計人才的需求。
四、必須緊緊依托教學改革平臺,打造富有特色的“一專多能”型審計人才培養模式
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應用型本科院校審計專業教學改革應適應審計事業發展變化對審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深化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材建設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這一條是專業建設諸多方面工作中的核心和主線。
審計專業主干課程的設置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審計辦法、審計工具和基本思路,針對不同類型的審計開設相應的專業課程。如可以設置作為主干課程的《審計學原理》,以注冊會計師審計為主的《財務審計》,以管理審計、績效審計和風險審計為核心的《內部審計》,以合法性、舞弊和任期責任為主的《國家審計》,以造價咨詢中介機構為主的《投資審計》等,通過這些課程的設置,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培養適合審計需要的復合性人才,也可為學生打開不同的就業窗口。
課程與教學方法的改革應遵循“行動導向,任務驅動,基于工作過程”的原則,課程內容應適應審計專業特色,注重業務流程。教學實施中打破章節的限制,運用“案例”解析實現以點帶面,增加學生對流程、審計程序等的具體認識。對某些實務色彩較濃的課程可以按照“案例”或“專題”進行設計,并與實習基地相結合,讓學生進入會計師事務所或大型企業集團在親歷審計過程中去破解預設的問題。
專業教材應由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專任教師與具有豐富審計實務經驗的會計師事務所、大型企業集團的內部資深人員合作編寫,將專業性與實務性有機結合。
為營造促進有利于教學改革的發展環境,應用型本科院校審計專業教學管理應樹立人文關懷的指導思想,重視文化內涵建設和現代大學制度構建,通過依法治校、規范管理,強化辦學決策的科學性、前瞻性,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體系;建立健全學科、專業帶頭人制度,選擇科研水平高、審計實踐能力強的優秀教師作為審計專業或所屬學科的帶頭人,形成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協調發展;創新管理理念,改進教學評優和考核制度,按照“目標管理”理念構建教學管理方式,要將學生評教和督導評教結果與所在教學團隊的社會聲譽結合起來評價和考核教師的業績;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條件更新教學管理手段,依托校園網建設提高教學管理效率。
五、實踐教學基礎設施建設的現代化特征至關重要
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應用型本科院校審計專業校內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是實踐教學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它們的先進性和利用程度,直接決定學生的應用技能水平。審計專業實踐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應著力強化綜合性實驗所依托的實驗室環境建設,為培養學生具有現代審計職業所需要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在實驗過程中達到鍛煉系統審計思維和方法訓練的目的。為此,應強化審計對象相關會計、財務和業務資料建設,努力與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審計組織合作開發審計實驗解決方案和設施;創造條件將計算機輔助審計軟件請到課堂,建設計算機輔助審計實驗室,開設相應的《計算機輔助審計》課程,使學生了解在會計電算化廣泛應用現實中,計算機輔助審計手段如何影響和改變傳統審計理念和方法;大力擴展實習基地,加強校外實習基地的深度合作,在原有大多以會計師事務所為實習基地的基礎上,著力增加大型企業集團、金融企業、審計機關等實習基地,以適應審計職業方向多元化的特征。
六、必須高度重視科研與學科建設對教育現代化的助推作用
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應用型本科院校審計專業建設應確立正確的科研方向,使審計專業的科研成果能夠服務于專業建設和發展,直接助力于當地審計事業發展,如擴大審計機關審計成果,提升當地社會審計水平,使當地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面貌發生積極改變等等。應從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等學科知識發展中汲取審計專業發展所需要的“營養”,夯實專業發展的基礎。本著聯合共建原則加大學科建設力度,發展對外聯系與合作,通過科研項目合作、學歷教育合作、學術會議交流、學者訪學、調研學習等形式,切實加強學科發展水平;確定切實可行的科研和學科建設工作規劃,包括中長期工作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并建立相應的運行制度,實現有制度、有內容、有考核。
綜上所述,在我國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應用型本科院校審計專業建設必須緊跟現代國際先進水平,根據本專業所呈現的基礎薄弱、缺乏專業發展動力以及不適應行業發展變化快等特點,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我國高等教育在實現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總體要求,滿足“一專多能”應用型審計人才培養的需要,在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深化審計專業教學改革,改進和完善教學管理制度與體系,依據切實可行的建設改革規劃,助力高等教育的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10.
[2] 趙海俠.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下審計學建設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2,(7).
[3] 劉東輝,盛永志.應用型本科審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
[4] 周廣秀,盛永志.關于應用型本科審計專業建設的發展方向和路徑研究[J].經濟師,2013,(3).
[責任編輯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