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立醫院作為國家投資設立的、為人民群眾提供基礎醫療保障的社會組織單元,應當履行重要的社會責任。分析了我國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履行現狀,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以提高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意識,促進醫院以及社會和諧發展。
關鍵詞:公立醫院;社會責任;實踐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7-0248-02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關注的重點話題。本文首先探討了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內涵,接著對我國現階段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缺失的現狀及主要原因進行了深度解析。指出缺乏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醫院內部監督及約束機制不健全使得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感極度缺乏,影響了醫院的健康發展,并對社會和諧發展構成一定威脅,因此,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加快出臺相關政策,醫院自身也應將社會責任視為醫院經營管理的核心思想,堅持以人為本,救死扶傷,以促進醫院整體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共同發展。
一、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的內涵
1.公共醫療服務之責
我國的公立醫院為政府出資設立的,為社會公民提供基礎醫療服務的社會機構,擔負著重要的國家使命,具有公立性和非營利性特點。公立醫院與其他醫療機構不同,其經營宗旨為救死扶傷,為人民服務。公立醫院一方面要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尋求經濟發展渠道;另一方面要履行其社會責任,為社區居民提供基礎醫療保障服務,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就醫需要,為社會公共衛生事業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2.維護患者權益、實現醫患和諧之責
構建社會和諧,促進社會穩定發展是公立醫院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之一。因此,公立醫院必須采取人性化服務,在業務發展及服務中始終堅持不斷創新,提高業務水平,與群眾多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提高大家對醫院的滿意度。與此同時,在提供服務時要自始至終維護患者的隱私權,確保患者的自由權與知情權。減少醫患糾紛,促進社會穩定發展。
3.醫療救助之責
公立醫院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實施社會保障機制的主要載體及重要渠道,因此,必須建立配套的社會醫療服務體系以保障其社會責任的落實。要發揮其優勢對困難群體實行特殊救助服務,對于為重病人、突發事件要采取必要急救措施,在遇到自然災害及重大事故時,要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積極參與社會救援。醫療救助費用并非全部免費,可視具體情況而定,可通過民政部門撥款、社會捐贈、城鎮醫保資金、醫療救助資金、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等多種渠道緩解醫療費用壓力。
4.醫學教學與研究之責
公立醫院應為醫學研究及教學提供便利條件,為國家醫學界培養高素質人才及建立重要醫學課題研究發揮其資源優勢。公立醫院作為基礎醫療機構,醫護人員長期工作于一線,具有豐富的臨床救治經驗,因此,結合實踐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并為醫學研究提供重要數據參考。公立醫院可與高等教學聯手,建立起實踐教學基地,積極參與到國家人才培養中來。
二、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缺失的現狀
1.公立醫院公益性質難以保證
公立醫院是由政府舉辦的,具有公益性質,滿足社會公眾基本醫療需求,并通過提供基本醫療服務體現政府的福利政策。而在前一輪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中,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不足,導致本應由政府承擔的經濟責任,卻很大程度上轉嫁到公立醫院身上,在國家“不給錢給政策”的影響下,雖然醫療體制改革中沒有改變公立醫院的社會性質,但為了自身生存和發展,市場化傾向非常明顯,甚至把利潤作為自身最大的追求,喪失了其公益性。
2.公立醫院應履行的社會責任缺失
由于我國處于發展中階段,財政撥款不能夠滿足公立醫院的所有開支,因此公立醫院必須參與市場競爭。由于受到錯誤的市場導向影響,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不甚理想。另外目前我國法制建設仍不健全,對于公立醫院未履行社會責任的追償標準尚不明確,因此使得公立醫院推卸社會責任情況時有發生。久而久之養成了以藥養醫,患者開銷與醫生收入掛鉤的不良風氣,進而導致了患者及人民群眾對醫院的信譽大大降低,對醫生治病救人的動機持懷疑態度,甚至出現不賄賂不救人情況。以上種種現象的出現都與醫療事故、醫療糾紛、醫療廣告、醫院商業化經營模式等等有著直接關系,而這也是醫院社會責任嚴重缺失導致的。
3.醫務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意識淡化
由于從事的服務內容一樣,共同參與市場競爭,因此,公立醫院的服務人員會或多或少受其他盈利性醫院的經營模式和服務思想影響,對其應當履行的社會責任未提起足夠的認識。現總結如下:
其一,對于公立醫院的服務身份認同欠缺。公立醫院的員工工作負荷強度不同于其他盈利性醫院,工作環境及薪資報酬也與他們有一定差距,因此在內心勢必會產生些許情緒,進而影響到工作。甚至有些醫務人員將工作收入高低看做是唯一追求,將社會責任拋之腦后,從而延誤病情,漠視生命,釀成嚴重后果。
其二,醫德醫風的遺失。近年來醫院腐敗風氣泛濫,隨意亂開處方藥、收患者紅包、收取藥品回扣,與藥品供應商聯合等等現象頻發。如此敗壞醫德、醫風的事件嚴重影響了醫療服務質量,損害了病人的利益,并激起了廣大患者及社會人士的強烈不滿和重點關注。此外醫院未建立合理的內控制度,監管力度差,也為醫務人員收受賄賂、投機倒把提供可乘之機,因此應加強整頓治理。
其三,服務人員不具備社會理想與信念。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利益分化導致部分社會主體的利益沖突與摩擦是難免的,部分人受利益驅使出現功利主義行為是發展階段可預見的,但應及時采取正確引導。例如,在醫療界較為典型的思想傳播:“理想理想,有利就想”、“醫德醫德,行醫就得”等,嚴重麻痹醫療服務人員思想,使社會責任、社會理想完全喪失,將治病救人看做是謀生、發財致富的一種手段。
三、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的思考與實踐
1.亟須構建公立醫院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
公立醫院是由政府創辦的,為人民群眾提供基礎醫療服務的公益性機構。其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救死扶傷,因此具有非營利性、公益性特點。公立醫院擔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必須積極履行,以滿足社會發展及人們就醫需要。公立醫院是實現和諧社會,提供社會保障的重要途徑。然而,目前我國公立醫院尚未建立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因此對其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缺乏可靠的評價數據。由于未得到體制監督與約束,再加上公立醫院受到社會不良風氣影響,自覺約束能力差,其社會責任的履行狀況不理想。近年來,接連出現醫療糾紛,醫療事故,醫務人員收受賄賂,吃藥品回扣等現象,引起廣大群眾的強烈不滿,社會負面影響嚴重。當下醫患關系緊張,暴力沖突增加等問題已經成為了醫療衛生部門亟待解決的難點。此問題不但影響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穩步發展,對社會穩定也構成極大威脅。因此,政府及有關部門必須聯合,將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完成,以強化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監管,促進醫院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和諧進步。
2.主動支援幫助發展社區衛生服務
公立醫院支援城鄉醫療,幫助發展社區衛生,在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上起帶頭作用,使患者得到高水平、高質量的救治,是其履行社會責任的一個重要內容。城市社區衛生工作是近幾年全國衛生改革的重點,醫院和社區間雙向轉診因為“一家人”理念得到真正實現。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大醫院專家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同時也有力促進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3.在醫療服務過程中強調以病人為中心
在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要堅持以患者為核心,維護患者自身利益,多與患者交流,建立信任基礎,耐心傾聽患者意見,了解患者需求,并為患者講解基礎醫療知識、康復要點等。對于年輕醫生,要多組織學習教育,在傳授臨床經驗的同時,將人文關懷及與患者建立良好醫患關系也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一并傳授,叮囑其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理念。對患者嚴禁態度冷淡,不加理睬。相反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醫院應設立一站式服務中心,為患者及時解決生活及就醫問題,在醒目位置設立標志牌,警示牌,便于患者及家屬就診,此外還應開設專線咨詢,投訴記錄簿等。住院部要堅持24小時有人值班,檢查、入院、住院等手續辦理均有專業陪護人員指導,并做好電話隨訪,用藥咨詢服務。
基于社會學視角,對社會組織的存在價值進行評估無疑要以其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為切入點。而公立醫院作為國家投資設立的,為人民群眾提供基礎醫療保障的社會組織單元,必須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均衡把握政府資金投入與自營收入比例。始終堅持救死扶傷、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促進醫院發展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殷格非,崔生祥,鄭若娟.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基礎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7-18.
[2] 曹榮桂.醫院管理學概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6-7.
[3] 鄭大喜.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的路徑選擇[J].現代醫院管理,2010,(5):26-28.
[4] 王洪新.淺析我國公立醫院社會責任淡化的原因及對策[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0,(2):25-26.
[責任編輯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