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學習發展性評價的實施過程中要縱向開展評價,嘗試擺脫分數限制,推行評語式的評價,嘗試即時評價與延時評價的完整結合,最終在評價體系過程中轉變觀念,形成體系化建設。提出了小學生學習發展性評價理論,總結了小學生學習發展性評價的實施途徑,提出了具體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發展性評價;途徑;策略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樣式的評價體系,不但要關注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要重點凸顯發展性評價對改進教學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功能,淡化評價選拔與甄別功能?!边@里倡導的就是要建立發展性評價體系,以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精神。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突出的轉變就是強調了對“教學評價”的嚴格規范,為了更好地完成基礎教育工作,必須正視小學生學習評價模式的探索。本文提出了小學生學習發展性評價理論,總結了小學生學習發展性評價的實施途徑,提出了具體的實施策略。
一、發展性評價理論及特點
1.發展性評價理論
發展性教學評價是指評價不再僅僅是甄別和選拔學生,而是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造性的發揮,使每一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發展性評價理論的提出有一定的教育理論作為基礎。(1)這種教學評價模式符合終身學習能力培養的教育理念,所謂終身學習能力就是要讓學生擁有較強的生活信念與理想,這樣會不斷地督促自己學習。擁有著信念最主要的是要有堅強的毅力和無畏的精神。只有重視學習能力,小學生才能獲得學習滿足感,并保證整體教育體系的完善,提高學生的各種素質和能力,推動他們可持續發展,讓學生學會做人,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2)發展性評論理論也符合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教學評價的基本要求,目前新課程標準對教學評價做出了明確的規范,要求評價過程能夠重視對學習過程的評價,重視對基本學習能力的評價,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重視評價結果的處理和呈現。從這些目的就可以發現發展性評論符合素質教育,終身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鼓勵學生進行學術探索。
2.發展性評價特點
發展性評價的特點包括:(1)評價過程而不是評價結果。發展性評價不是一方面地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優秀、良好、較差和合格,而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綜合的評價。(2)評價長期性。在發展性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考慮到評價的長期性,不要以階段性評價為目的,也就是完成一個學期的評價就結束內容了,這種評價就是有缺陷的,評價過程應該是長期發展的,但是有周期性的發展階段的。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的能力做出長久的評估。(3)多元評價。發展性評價屬于多元的評價,強調豐富性原則,從多元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主要表現在:評價的對象是全體學生;評價的內容是多方面的;評價的標準是多重的;評價的方式是多樣的。(4)鼓勵性評價。發展性評價不是根據成績的結果做出相關的獎懲,而是要在評價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重視,感受到教師無限的鼓勵,讓學生在評價中找到繼續學習的動力。同時這種鼓勵是整體性的,要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相信學生的判斷能力,承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獨立價值,尊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需求。
二、小學生學習發展性評價的實施途徑
1.課堂發展性評價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小學生學習發展性評價的實施要推動即時評價,靈活延時評價。即時評價就是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隨時隨地開展評價活動,其實長期以來教師都會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但是這種評價往往是簡單化、模式化的,如,“太棒了”“說得太正確了”“真聰明”等等。這種評價使得課堂教學更精彩,但是學生的榮譽感并不強烈。因此,即時評價要通過課堂觀察,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積極反饋,給學生以鼓勵、指導和調整。教師可根據需要,關注學生突出的一兩個方面作出相應的評價。如,“我發現××同學這段時間的表現真是太好了,讓老師刮目相看呀?!辈⑶夜庥欣蠋熢u價還不夠,要鼓勵同學給予評價,如,“張××這段時間真是進步了,王××你說是不是?”“老師,我也覺得他進步很多呀?!边@種評價強調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改變以往以管理者為主的單一評價主體的現象,將被評價者從被動接受評價逐步轉向主動參與評價,重視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互動,在平等、民主的互動中關注被評價者發展的需要,共同承擔促進其發展的職責。
2.作業發展性評價
在傳統作業評價過程中,教師往往要采用等級或分數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模式長期存在,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分數等級評價的對比感過強,學生的自尊心會受到影響,成績低的學生會感到“沒面子”;成績優秀的學生會感到“沾沾自喜”。長期以來,這種情況會讓學生感到厭煩,變成滿不在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開展評語評價。評語評價就是要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開展之初要根據學生的表現來進行,例如,評定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就要觀察學生在某個社交場合中運用語言的表現。教師一方面要觀察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各種行為表現,另一方面要觀察學生所完成的、創造的學習成績。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的評語就有一定的建議作用。如有這樣一則評語“你給老師印象最深的要屬足球場上你勇于拼搏,為班爭光的動人場面,你看似文靜,卻有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因此,學習上,對你所感興趣的學科,你能全身心地投入,也能取得較理想的成績,但對于個別學科,不能很好地認識到其重要性,有時產生情緒化。真誠地希望你能對任何事都有這種拼搏精神,加油!”從這個評語來看,鼓勵的語言和對學生的全面了解,自然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形成學習動力。開展評語評價也要結合相應的等級評價,如,教師不要在測驗卷子上打分數,可以采用“哭臉、三角、小辣椒、大問號”等代表不足,訂正后再用相應的小學生喜歡的“小太陽”“笑臉”“大拇指”“五星”等符號。
3.課外發展性評價
學生進行課外活動也要進行相應的有效的發展性評價。(1)要重視課外活動的品德評價,這種評價包括自評(自己評價自己的行為能力等)、互評(小組間互相評價同學是否盡職盡責完成任務,并有團結協作的精神)。(2)要鼓勵家長進行評價,教師要布置給家長評價任務,讓家長為自己孩子的行為書寫評語,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課外活動的表現。另外,為了實現多種評價,教師可以建立卡片評價模式,要求家長和小組成員完成卡片填寫,最后交給老師??ㄆ瑑热輵摪ǎ耗阏J為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表現怎么樣?你認為×××的表現怎樣?家長說幾句吧?等??傊n外活動中的發展性評價要著眼于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著眼于引導、促進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發展,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評價必須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
以上三種途徑是較為有效的,可操作性也是較強的,實踐證明,良好的自信心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前提,是實現教學相長的基礎。對學生而言,他們所經歷的每一次評價或測試都是建立其自信心的好時機。教師在轉變思想、更新觀念的基礎上從日常教學的每一次評價入手,保護學生的自信心。既要在課堂上改變以往非對即錯的程式評價,又要打破標準化答案的禁錮。取而代之的應是充滿熱情的呵護性評價、激勵性評價、物質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鼓勵,完成學習任務的良好效果,感受到在學習活動中獲得認可的幸福感。
三、小學生學習發展性評價的實施策略
1.改變橫向評價,構建縱向評價平臺
構建縱向評價平臺主要是針對小學生學習發展性評價的實施要重視動態觀察,開展縱向評價。所謂縱向評價就是要不要在班集體或者是年級內進行成績排比,要讓學生自己跟自己比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或者是退步,進而產生學習感受和學習動力。在縱向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跟蹤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動態的觀察。(1)要做好記錄工作。對學生課堂上的表現要做好記錄。主要的記錄形式包括:對學生聽課認真程度要做好記錄,每天都評選出優秀聽課生;對學生小組合作中的表現要讓小組成員互相評價,由記錄員進行記錄;對學生作業的情況也要鼓勵學習委員進行記錄。動態的記錄使得發展性評價要重視學生個體過去與現在的比較,著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增值,而不是簡單地分等排序,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進步。(2)雖然記錄的作用很明顯,但是對教師而言往往沒有時間對記錄結果進行全面的整理,因此,教師要重視觀察,通過觀察了解學生的表現,對表現較好、有進步的同學要進行鼓勵評價。(3)發展性評價雖然要重視動態的縱向評價,但也要有一定的比較對象,因為評價就是要進行比較,這樣才能判斷出價值來,否則評價就無法進行。因此,評價內容和標準要貼近學生的實際,同時要善于引導學生對現在和過去的比較。讓學生體驗自己的進步,對自己充滿自信??梢試L試進行團體間的橫向比較,相對評價注重的是團體中的橫向比較,適用于以區分和選拔為目的的評價。通過班級與班級內的成績評比,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努力學習,或者是進行小組和小組間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2.改變單一評價,建立體系模式
發展性評價是整體的評價體系,因此要建立體系模式,具體來講要實現“評價設計—評價實施—評價總結”全過程實施。具體來講評價設計要采用多種方法,而評價實施要實現“小循環”和“大循環”。“小循環”即當堂反饋,評價周期不固定,主要針對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進行反饋。如,小組成績評定全部完成后,以小組成績為基礎,參考學生提交的個人小結,小組成員間開展個人成績的自評與互評。“大循環”分章節反饋、檢測評價、期中反饋與期末反饋。教師完成學習評價,做出評語,鼓勵學生找出不足,繼續進步。同時,教師要開展周期調研,分析學生的學習變化情況,可以嘗試制作折線統計圖,以便更好地觀察學生的成績變化。
上文是筆者在多年的一線教學實踐中對小學生學習發展性評價的討論和研究。綜上所述,發展性評價是對學生成長和認知的點評和鼓勵,無論是課堂還是課下,學生的發展離不開評價。這就要求一線教師努力完善自己,希冀將評價方式、評價內容多元化。在具體操作中,小學生學習發展性評價的實施過程中要縱向開展評價,嘗試擺脫分數限制,推行評語式的評價,嘗試即時評價與延時評價,探索課堂評價與課下評價的完善互補,最終在評價體系過程中轉變觀念,形成體系化建設。
參考文獻:
[1]張福萍.小學生發展性評價檢測實驗研究結題報告[J].新課程:下,2011(1).
[2]唐翠華.小學生發展性評價的有效方法探析[J].教育導刊,2009(10).
[3]王秋平.發展性評價:學生成長的催化劑[J].山西教育:教學,2009(5).
(作者單位 福建省福鼎市貫嶺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