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應該不斷地學習新課程,嘗試著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并能在實際中加以更好地應用,培養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為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盡自己的微薄之力。把對新課程的一些粗淺的認識整理成文,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點。
關鍵詞:漫畫;評價;方法
著名漫畫家華軍武先生有一組漫畫,畫面上有兩面鏡子,一面是凹面鏡,一面是凸面鏡,兩只小狗A和B是雙胞胎兄弟,分別站在鏡子的前邊。A小狗在凸面鏡里看到自己又高又大,從此走路昂首挺胸,不可一世;B小狗在凹面鏡里看到自己又矮又小,從此走路垂頭喪氣,萎靡不振。其實,畫面外還有一面沒有畫出的鏡子,那就是能反映小狗天真活潑、機警可愛的真實形象的平面鏡。
從這組漫畫中被凹面鏡和凸面鏡扭曲了的小狗的身上,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名新世紀的教師,面對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該如何當好一面鏡子?如何幫助孩子認識真實的自我?怎樣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建立自信?又怎樣幫助孩子戒驕戒躁不斷進步?……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堆問題,都可以通過積極的“課堂評價機制”的運用而得以解決。通過研究,我總結了以下三種方法。
一、“標定激勵”法
“標定激勵法”是指我們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就將其評價為怎樣的人。由于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步形成,社會交往日趨復雜,他們喜歡在生活及游戲中以某種角色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也就是說,他們會按外界評價給予的某種“信號”來調整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成為別人心目中的某一角色。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方法的運用必須建立在對孩子的愛和了解的基礎上。
二、“自我標點”法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悅納自己”,即愉快地接受自己,喜歡自己,是人排除焦慮、戰勝困難的自慰方式。孩子們表揚自己,是自我肯定、自我悅納的表現,他(她)向老師坦陳這種情緒,是渴望得到正確的評價與關愛。在日常生活中,我常碰到孩子們選自己做班長或是游戲中的負責人,推薦自己稚嫩的繪畫作品入選優秀作品的行列,這時教師不應否定或譏笑那些毛遂自薦的人,而應及時給予正確的評價,將及時鼓勵與延時批評相結合。即,教師應掌握評價分寸,將批評和建議置后;對那些有自卑、自責傾向的孩子,更應引導他們找出自己的優勢,挖掘自身的潛能,當他們偶然自我表揚時,及時給予肯定,用善良的態度與科學的方法去評估每個學生的點滴進步,使“評價機制”成為孩子發展的原動力。教育就應該這樣充滿靈性和情致,時刻把學生主體裝在心里,把教育內容與日常生活、游戲和其他的學習活動融為一體,理解學生,引導學生參與活動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心智和諧發展。
三、“時機把握”法
良好契機的把握對于教師的發揮“評價機制”的力量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哪些是最佳“評價機會”呢?
1.新學期開始時
這時孩子有新鮮感,會產生“從頭來”“好好干”的決心,教師因勢利導,定能旗開得勝。
2.孩子取得成功或遭受挫折時
這時孩子情緒上有明顯變化,特別需要向他人傾訴,教師應積極響應,肯定成績,指出不足,提出要求。
3.孩子受到委屈時
當孩子被人欺負或被誤解時,教師應用冷靜、寬容和同情的態度去幫助他,使其重拾信心。
4.他人取得成績時
別人取得進步,往往會使學生內心激動不安,如果教師能及時對其提出適當的奮斗目標,他的熱情會變成持久的動力。
當然在我們的工作中需要注重教學評價,但還要恰當地進行評價。很多課堂上,訓斥不見了,這本是好事,可取代的是無原則的肯定:你真有兩下子!你簡直是個天才!你太了不起,我們為他鼓鼓掌。我們希望課堂上少一些“亮麗的空話、漂亮的大話、燦爛的套話”,也不要以不知可否的點頭、含糊不清的“唔唔”掩蓋教師沒有把握,更不要間接培養一種不健康的生生關系——誰來幫幫他?學生錯了,不妨委婉而明確地指出:“你比正確的還差一點點,讓我們一起努力,找找問題出在哪里?”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知識學到了,能力發展了,學習方法掌握了,積極的情感體驗也有了。
新課標下的教學評價提出了“三重”:重綜合性的整體評價;重激勵性的形成性評價;重學生主體參與評價。這樣的評價不是鞭子,是火把,點燃學生旺盛的求知欲;不是尺子,是梯子,引領學生攀登科學新高峰;不是冷凍劑,是催化劑,督促學生早日走上成功歷程。總之“評價機制”的運用需要廣大教師滿懷愛心,用“平面鏡”去捕捉孩子生活、學習的每個瞬間、每段篇章,千萬不能用陳舊的“凸面鏡”或“凹面鏡”的變形幻影,捧殺或棒殺了未來的天才們。
(作者單位 江蘇省句容市實驗小學)